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920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七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概说本专题共有两篇文章。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王安石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教战守策中,苏轼阐述了教民习武、智战能守以备外患的主张。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是王安石呈给宋神宗的一篇奏议。文章巧妙地采取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在论述北宋历代君主功过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则又巧妙地推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作者以仁宗朝为重点,论述自太祖至英宗五朝的政治,于肯定中提出批评,说理透辟,措辞委婉,富有煽动力,对神宗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准备。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改革思想及其积极意义,学习文章借题发挥、旁敲侧击、欲抑先扬、寓抑于褒的写法。教战守策是苏轼在应制科考试时所写的一篇“进策”。文章围绕“教战守”这个

2、中心,援引史实,浅近设喻,正反论证。在分析北宋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民习武、能战能守以备外患的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学习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的主张及其意义,学习文章的说理方法。第1课*本朝百年无事札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4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荀子性恶篇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一、字词积累1字音日晷(u)诚悫(qu)骁(xio)雄奸慝(t) 亟(q) 繇(yo)役申敕(ch) 疆埸(y) 累(li)圣2通假字农民坏于繇役繇,同“徭”3一词多义(1)

3、先(2)委(3)特(4)逸(5)以4词类活用一以安利元元为事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断狱务在生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赏重而信名词作动词,讲信用拔举疏远形容词作名词,疏远的人君子非不见贵形容词作动词,尊重5古今异义内以平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此所以享国百年而天下无事也古义:表原因,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古义:本性。今义:自然界。6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太宗承之以聪武(状语“以聪武”后置)或甚于闾巷之人(状语“于闾巷之人”后置)(2)宾语前置句而臣遂无一言之献(宾语“一言”前置)(3)被动句而不蔽于偏至之谗(“于”表被

4、动)而断盗者辄发(被发觉)虽间或见用(“见”表被动)亦罕蔽塞而不见收举者(蔽塞,被堵塞;“见”表被动)正论非不见容(“见”表被动)然邪说亦有时而用(用,被采用)农民坏于繇役(“于”表被动)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四游褒禅山记”2写作背景宋神宗赵顼是一个有志图强的年轻皇帝,公元1068年即位时只有二十岁,出于谋求富国强兵、改变“本朝”积弊的迫切愿望,他即位第二年便召见王安石进京议事。此时王安石已近“知天命”之年,其经历、见识很不一般。他从少年时起即胸有“轩冕”之志,出仕前又跟随宦游四方的父亲到过岭南、江苏的不少地方,对下情已有所体恤。二十一岁入京应礼部试,首试即中,以第四名的好成绩登进士榜

5、。由于个性拗强,人品高尚,学识渊博,素有“矫世变俗之志”,名播朝野。神宗早在东宫时就已闻王安石大名,继位后,对这位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万言书),提出“改易更革”主张的王安石十分倚重。这次把他由江宁召回京都,就是向他咨询北宋百年来没出大乱子的问题,要他当面回答这是什么原因。面对皇上,口头回答这么重大的问题,王安石难无惶恐,加之时间紧迫,未敢迁延,来不及详对,即告辞返回。事后,他又觉得不符合近臣侍奉君主的道理,遂写了这篇札子,进一步申述改变积贫局面、实行变法的实际需要和理论依据。神宗激赏此文,次年二月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变革遂行。3相关知识(1)“札子”,古代臣子给皇帝的奏章。属“奏

6、议”中的一种。(2)“奏议”,“奏”是“进”的意思。“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秦汉以后的所谓奏、奏议、奏疏、奏对、奏状、奏札、对策、上书等皆可归入奏议的范围。一、结构图解二、内容研读1作者认为本朝“享国百年,天下无事”的原因“虽曰人事,亦天助也”。这里的“人事”和“天助”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哪一个是真正原因?明确“人事”是指“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天助”是指“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

7、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天助”。2文章第三段高度评价仁宗的政绩美德,称颂他“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回答神宗的问题;(2)对比本朝的弊端;(3)作为提出改革措施的依据;(4)欲抑先扬,突出主旨。3文章第四段分析了“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的表现有哪些?明确这些弊病分别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皇帝朝夕共处的不过是宦官和女子,临朝理事,又不外是一些琐碎之务,远不如那些有作为的国君,能同士大夫一起研讨先王的治国之法,从而在全国加以推行。二是对于事物不分名与实,一切听凭自然而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虽任用了贤人,但小人也占据一定职位;正确的言论皇帝不是不

8、听,但错误的主张也时时被采纳。三是没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以诗赋和背诵古书的办法取士,论资排辈、按科名资历任用官吏,而没能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四是监察机关(监司)没有称职的官员,边将不是由军队中有指挥经验的人担任,而是任命一些并无军事知识和指挥能力的人充当。五是官吏调动频繁,难以考核其政绩,而“游谈之众”便以假乱真,贤人反被埋没。靠私交、“走后门”扩充自己声望的人,大都成了高官;不靠后台、对公事尽职尽责的人,有时反被打击排挤,故而上下偷懒,一味取悦于人;贤人有职无权,才能得不到发挥,实等同于庸人。六是沉重的徭役造成农民破产,而朝廷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兴办整修农田水利等等。七是边防部队没有进

9、行训练整顿,其中多有疲惫衰老者;内地驻军全是兵痞无赖,没有改变五代以来在养兵问题上笼络迁就的坏风气。八是对皇族成员不曾经过严格教育和选拔,却委以重任,这不符合先王奖优罚劣的用人原则。九是朝廷对于理财,大都没有恰当的办法,所以尽管皇帝本人很节俭而百姓并不富裕,皇帝对国事百般操劳而国家却并不强盛。幸而没有外患,也没遇到特大天灾,所以一百多年来没有出乱子。十是虽说事在人为,但“本朝”的创建和存在却是上天保佑的结果。这十条,没有一条不是对北宋朝廷的严厉批评。4文章是怎样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明确奏札前部分重在探讨宋朝百年以来“无事”的原因,主要以仁宗执政为例,其间对历代君主多有颂扬之词,而在历数仁宗美

10、德时,也未把话说绝,为后面揭露矛盾留了余地。后部分主要是痛揭时弊,单刀直入,文词犀利,“其于宋室中叶之病,言言洞中膏肓矣”(顾震沧荆公年谱)。最后又回到原题,概言宋朝百年“无事”实乃天助,并非人力所致,并寄希望于神宗,言其倘明此理,“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衔接自然。运用反复驰骤的手法以突出作者的观点,采用对偶、排比句式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虽为奏札,亦琅琅可诵。三、主旨归纳文章以仁宗为重点论述自太祖至英宗五朝的政治,指陈得失,反复论证,于肯定之中提出批评,问题尖锐而措辞平和,对神宗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准备,可视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四、写法鉴赏1本文的主要艺

11、术特色是借题发挥“本朝百年无事”的题目为神宗所出,意在要求王安石对北宋的列朝政治进行称颂,但王安石巧妙地采取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旁敲侧击的方法,在论述列朝功过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而又巧妙地推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转折自然,论述有物,富于煽动性,体现了王安石政治思想的成熟和艺术技巧的娴熟自如,二者相互统一。2文章采用了欲抑先扬、寓抑于褒的手法比如第三段花费了不少笔墨赞颂仁宗的恭俭宽厚,但只是一种抽象的肯定;而第四段的“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是对前文具体而彻底的否定。所以,有读者认为“虽曰人事此其所以获天助也”之说,是对北宋的歌功颂德,把功劳归于皇帝和上天,表现了作者

12、的局限性,这是没有认识到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作者苦心的误解。在真正无私地从事变法革新的胆量方面,王安石的做法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是当之无愧的。当然由于种种局限和出于劝谏的目的,作者对北宋前五代皇帝说了一些违背事实或相当过头的好话(比如把北宋对辽和西夏的妥协政策,说成是“宁屈己弃财于夷狄,而终不忍加兵”等等),他还避开了王小波、李顺等农民起义以及澶渊之役后开的用岁币求苟安的恶例等等,不能不说是对北宋统治者的一种有意的讳饰。但面对地位至高无上的封建帝王,一个要有所作为的大臣的满腹牢骚,也只能是委婉曲折地、甚至是违心地加以表述,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一

13、、基础过关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变置施设必当其务(适应)B躬以简俭为天下先(表率)C因任众人耳目(任用)D一有奸慝,随辄上闻(奸邪)解析:选C。任:依靠。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指挥付托必尽其材B宽仁恭俭,出于自然C于是除苛赋,止虐刑 D亦足以申鉴于方今解析:选B。自然,古义:本性。今义:自然界。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断狱务在生之A赏重而信 B君子非不见贵C且夫天下非小弱 D一以安利元元为事解析:选D。D项,与例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名词作动词;B、C两项都是形容词作动词。4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14、()A然邪说亦有时而用B而断盗者辄发C一言以蔽之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解析:选C。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被动句。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势,而精神之运有所不加,名实之间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

15、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埸之权。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而未有以变五代姑息羁縻之俗;宗室则无教训选举之实,而未有以合先王亲疏隆杀之宜。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盖累圣相继,仰畏天,俯畏人,宽仁恭俭,忠恕诚悫,此其所以获天助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不过有司之细故细故:细小的事情B然小人亦得厕其间 厕:置

16、身于,混杂C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叙:叙述D而未尝申敕训练 申敕:管束整顿解析:选C。叙:排列次序。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宿卫则聚卒伍无赖之人B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C墙往往而是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解析:选A。B.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C.古义:到处。今义:常常、每每。D.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B又不为之择将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C盖累圣相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解析:选D。虽:即使。A.介词,按照/

17、连词,表目的;B.介词,给,替/名词,作为;C.大概/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就因为。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译文:(2)虽曰人事,亦天助也。译文:答案:(1)然而本朝几个世代也沿袭了坏的习俗,没有对群臣采取亲近态度的主张。(2)这虽说是人努力的结果,也是上天的帮助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容春堂记(明)归有光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

18、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

19、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B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C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D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解

20、析:选B。根据文意和停顿标志断句即可。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大父,即曾祖父。在中国民俗中的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序依次为: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n)孙,仍孙,云孙,耳孙。B考,指母亲,多指对已离世的母亲的称呼,后多用为“先考”。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原指父亲,后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后也多为“先妣”。C甲午,是干支纪年法的一种,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21、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D太守是中国秦朝至汉朝时期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解析:选B。考,指父亲,多指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后多用为“先考”。“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后也多为“先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离县城大约只有两里地,从容春堂向北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如在檐际的马鞍山,风景十分优美。B作者引用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

22、,说明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唯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C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并明确指出只有“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远离官场尽情享受春光的人。D作者在文中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解析:选D。D项,不仅是相知很深,而且还因为作者对人生进退的际遇有感慨。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译文:(2)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译文:答案:(1)兵溪先生在山西漳河上游任县令,因为和监督州郡的御史合不来,按照规章制度必须挪动职务,便愤怒地回到故乡。(2)大概是由于春光是大家所共同享有的,而能够知道其中乐趣的只有曾点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