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901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素养提升练1(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素养提升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昔赵文王喜剑,历三年,赵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太子乃与见王。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

2、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

3、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B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C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D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C“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句式对称,中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

4、论以刑德”四句句式一致,各自独立成句,据此排除B、D两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王,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B赵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和齐国、楚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合称战国七雄。C太子,是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太子所居之地称为“东宫”。诗经卫风硕人以东宫指太子,后世沿用。D庄子,姓庄,名周,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DD项,“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错误。庄子为战国时

5、期的人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直接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而不是天子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该做的事情。AA项,“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错误,根据原文“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可知赵文王称赞的是庄子的剑。且庄子并非真的拥有如此高超的剑术,他是为了劝诫赵文王而进行的夸张,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4把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乃校剑士七日,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译文:_(2)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译文:_答案(1)赵文王于是让剑士们较量七天,从中挑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2)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5从庄子对“三剑”的阐述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_解析“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天子剑可以匡正诸侯,诸侯剑可以安定四方,庶人剑却是相互争斗。可见三种剑的作用和境界各不相同,由此可知,眼界决定一个人作为的大小,要扩大眼界。“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

7、大王薄之”,赵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这是赵王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应该鄙弃它。可知人应当认清自己的位置。答案要扩大眼界。三种剑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境界,眼界决定一个人作为的大小。认清自己的位置。“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庄子认为赵文王的好剑是摆错了自己的位置。【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经过三年,赵国日益衰落,各国诸侯纷纷图谋攻取它。太子悝对此深感忧虑,就派人将千金送给庄子,庄子没有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面见太子),太子于是和庄子一道去拜见赵文王。赵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来教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术,所以拿剑术来参见大王。”赵文王说:“你

8、的剑术如何制服对手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我的剑法)。”赵文王于是让剑士们较量七天,从中挑选出五六个人,让他们捧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文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文王说:“您抵御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用的这些剑都可以。然而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说后试。”赵文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这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

9、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文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文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

10、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在人前相互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文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二、(2021新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

11、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

12、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13、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

14、,“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作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

15、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D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指各种政务。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

16、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文中太宗没有表明这一观点。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译文:_(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译文:_答案(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10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

17、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第一问,需联系上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意思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需要联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撰书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来进行理解。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起初,太上皇想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幼童也均被封为王,做王的有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

18、的。封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大量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大公无私吧。”太宗说:“是的。朕做天子,就是为了养育百姓,怎么可以使百姓辛劳来养活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将宗室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几位有功者没有降。太宗与群臣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有人请求用严酷的刑法来禁止偷盗,太宗笑他说:“百姓之所以做盗贼,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财求贿,百姓饥寒交迫,所以便顾不得廉耻了。朕主张应当杜绝奢侈减少浪费,轻徭薄赋,选用清廉守正的官吏,使百姓吃穿有余,那么他们自然不去做盗贼,怎么用得到严酷的刑法呢?”从此数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大门不闭,商人旅客可在野外住宿。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召

19、见他,向他询问为政之道。张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喜欢自己把持所有事务,不委任给群臣,群臣内心畏惧,只知道奉命加以执行罢了,没有敢违抗的。靠一人的智慧决定天下事,假使做到得失参半,荒谬悖理的地方已经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人的阿谀奉承蒙蔽,国家不灭亡还等什么?陛下如果真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分别让他们担任事务,自己安坐在朝廷上,天下太平,考查臣下的成败,然后施以刑罚或者赏赐,(如果能够这样,)还担心国家治理不好吗?”太宗赞许他的言论,提拔他为侍御史。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有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太宗想要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当官的接受贿赂,犯的罪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加以引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太宗听了很高兴,集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不一味顺从,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还担忧国家治理不好吗?”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佞臣而在唐朝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同圭表,大臣如同影子,圭表一动影子就随之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