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必修三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2.(
2、2010盐城质检)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解析:莴苣在适宜波长光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生物种内的信息传递。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反映的是草与食草动物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答案:C3.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屋里,把一只雌性蚕蛾扣在笼子里。尽管外面风狂雨骤,但还有几十只雄蛾
3、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A.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无线电波B.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因为昆虫都具有趋化性C.昆虫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联系的媒介是阴雨天气D.昆虫的雌雄个体间通过信息相互联系,这种信息是化学信息性外激素解析:昆虫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它由昆虫的体表腺体所分泌,并且具有挥发性,其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这样雌雄性个体就可以通过化学信息联系在一起,完成生殖过程。答案:D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
4、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等;光照属于物理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答案:C5.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
5、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解析: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是利用了化学信息;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及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都是利用了物理信息。而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是人类直接进行的调节。答案:A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一般地说
6、,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7.(2010宁阳模拟)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警犬嗅寻毒品 B.蜜蜂跳舞C.蝙蝠捕食 D.花香引蝶解析:“警犬嗅寻毒品”,“花香引蝶”与化学信息传递相关;“蜜蜂跳舞”属于生物的行为特征,是行为信息;“蝙蝠捕食”是由蝙蝠发出超声波,然后通过回声定位来获得食物的过程,声音属物理信息,因此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答案:C8.
7、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早期调节属于负反馈,反馈的作用是使藻类减少。后期调节属于正反馈,反馈的作用是使污染越来越严重。负反馈调节会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正好相反。答案:B9.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的特殊性表现在 ()A.封
8、闭而不开放 B.不输入太阳能C.缺少分解者 D.不进行物质循环解析:小生态瓶是密闭的,而自然生态系统则是开放的。答案:A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双选)()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正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
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BC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双选)()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C.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物理信息D.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都很大,不能说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将被锁在有机质中不再参与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将终止,生态系统将会崩溃;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它们能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
10、料合成有机物,但不同于光合作用的是,它不是利用光能,而是利用NH3和HNO2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生态系统的信息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蜜蜂跳舞和孔雀开屏等都属于行为信息。答案:AD12.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双选)()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恒定不变解析: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其内的生物数量也有一定的变化。答案:CD二、非选择题13
11、.近几十年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干扰。如图是生态系统功能大小变化曲线。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范围,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就偏离正常范围,偏离值为T,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正常范围所需的时间为S。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2)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值越大,该定量指标越。(3)S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量指标。(4)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与草原生态系统的S值相比,较大的是。解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2)图示T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指标,T值越大,表明抵抗力
12、稳定性越小。(3)图中S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指标。(4)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草原生态系统小,故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较大。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抵抗力小(3)恢复力(4)森林生态系统的S值14.(2010深圳调研)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正,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
13、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正,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2点)。解析:(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调节。(2)个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所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应属正反馈调节(即恶性循环),欲减缓藻类大量繁殖现象,应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即减少N、P等的排放量。答案:(1)负(2)正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15.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
14、量不到0.01 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2: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 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可以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国外应
15、用“迷向法”防治森林大害虫舞毒蛾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监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到99%以上,交配率和铃害率均下降20%左右。(1)材料1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信息,而不是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2)材料1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性和性。(4)从材料2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从而使害虫种群的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解析:(1)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材料1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蛾没有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由视觉引起的物理信息。(2)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材料1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虫的正常交配和繁衍。(3)要特别注意“微量”和“同种”这两个关键词。(4)“迷向法”能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这将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降低对作物的危害。答案:(1)化学物理(2)信息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3)高效专一(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出生.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