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模块素养评价B(专题一至八)(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解析】选D。结合题意可知汉代以来的历代政府对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严格管控,D正确。后世沿用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专卖制度,并非汉武帝时期的治国策略,
2、A错误;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错误。2.据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 18州进贡的丝织品有19种,唐代后期则有38种之多,其中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B.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南方丝织业发展较迅速【解析】选D。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越州、扬州”均属于长江下游地区的丝织业中心,唐朝后期这些地区进贡的丝织品种类增多,说明南方丝织业迅速发展,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原地区经济衰退的信息,C错误。3.据清代苏州织造局志记载:“顺治三年,奉旨遣工部侍
3、郎陈有明、满洲官尚志等织造苏、杭。(陈)有明管总织局,(尚)志管织染局。”总织局有机房196间、铺机450张、绣缎房5间、染作房5间。由此可见当时()A.丝织品产地与出口地一致B.手工纺织生产区域扩大C.丝绸纺织的技术进步明显D.江南地区的丝织业繁荣【解析】选D。结合题中数据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机房规模扩大,且分工细致,反映出江南丝织业繁荣,D正确。丝织品产地与出口地不一定一致,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丝织品的出口地,A错误,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手工纺织规模的扩大而不是生产区域的扩大,B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苏杭地区官营纺织业规模,没有涉及技术方面的信息,排除C。4.明末沈氏农书一书中记载: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大
4、忙季节,地主一定要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了大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B.长工群体力量壮大C.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D.明朝法律制度约束【解析】选A。结合题意可知地主为了保证粮食的收成而不得不和长工搞好关系,这体现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A正确。长工自由度增加而导致地主重视与长工搞好关系,并非长工群体力量壮大,B错误,排除;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仍是地主土地所有制,C与史实不符,排除;D内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排除。5.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
5、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解析】选D。结合题意可知乾隆时期并未一味推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而是采取“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的灵活措施,这体现了在国内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放宽对外贸易的限制,D正确。6.(2019全国卷)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
6、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解析】选B。题目中人物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沿海地区,当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三人最初都是科举出身,但后都投身实业,从事工商业,说明受时代的影响,传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结构受到冲击,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举取士的内容变化,A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儒家的义利观在近代并未被抛弃,C错;就全国范围来讲近代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D错。7.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
7、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解析】选A。题中所强调的变化实际上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追求鸦片贸易合法化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动削减并最终停止对华鸦片出口,这一变化体现了英国的出口商品由以鸦片为主到以工业品为主的过程,这与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步在政权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对应,A正确。鸦片贸易并非无利可图,B错误,排除;英国的外交政策服务于英国的国家利益,C错误,排除;自由主义者追求的是经济自由以及最大限度地获取利
8、益,他们的改变并非道德领域的良心发现,D错误,排除。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选A。清政府为开平煤矿所产之煤减少出口税,这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开平煤矿内部管理措施,无所谓“加强”或者“削弱”,故B不正确;政府扶持开平煤矿,不可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故C
9、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煤矿业不可能“稳健发展”,故D错误。9.1879年,上海租界管理当局为严守男女之大防,规定一辆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如不遵行,便要罚钱。这一规定()A.为汽车拉客提供方便B.严重违背了社情民意C.体现新旧杂陈的现实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解析】选C。汽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A错误;政府严守男女之大防,尊重了当时中国的社情民意,B错误;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上海租界管理当局为严守男女之大防做出相关规定,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并存的现象,C正确;政府为严守男女之大防,规定一辆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D错误。10.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
10、亲历记中,对忠王李秀成的女儿与外国人埃尔自由恋爱并结婚的故事大加赞赏,认为“太平天国的妇女摆脱了束缚,享有社会地位,从而他们的婚姻也就成了爱情的结合”。这从侧面反映出()A.太平天国使妇女获得了彻底解放B.太平天国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C.太平天国客观上冲击了传统习俗D.婚姻自由成为太平天国的风尚【解析】选C。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婚姻习俗依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李秀成的女儿与外国人恋爱、结婚的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传统婚俗受到一定的冲击,C正确。李秀成的女儿不能代表所有妇女,A错误,排除;B、D与史实不符,排除。11.(2020天津等级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
11、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材料中“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以及图片中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作,都是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故D正确;1955年正值“一五”计划时期,研制出国产手表不是国民经济恢复的结果,排除A;“全面提升”不符
12、合史实,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奋斗,而不是节约,排除C。12.1979年3月,回城知青容志仁在广州创办“容光”小食店,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之一。这一年,全国批准开业的个体工商业约10万户。个体户的出现及发展表明()A.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时开始B.中国的经济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C.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打破D.城市生活依靠供给的时代宣告结束【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三大改造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经济出现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即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结构出现多元化趋势,B正确。经济体
13、制改革的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A错误,排除;10万户个体工商业者的出现意味着私营经济的出现,但这不足以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一个趋势,C不准确,排除;D说法错误,且与题意无关联,排除。13.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1978年1985年1990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3 5459 01618 668518 942粮食产量(单位:万吨)30 47737 91144 62658 958货物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9827462120 487货物进口总额(单位:亿美元)10942353418 184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
14、缩小B.市场经济已居主导地位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解析】选D。结合表格信息可知从1978年到2012年的几十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以及进出口贸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体现了改革的伟大成果,D正确。A与表格无对应关系,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进出口贸易增加与是否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能等同对待,C错误,排除。14.“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A.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B.引发了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C.为体制创
15、新提供了动力D.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解析】选C。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民工潮”“体制外”等可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民工潮”的出现虽然不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但“民工潮”所造就的劳动力市场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推动了体制创新,C正确。“民工潮”体现的社会劳动力的流动,不能等同于经济增长、制度变革或者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A、B、D说法错误,排除。15.大约在1600年,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靛蓝、药品、肉豆蔻等共约35万至65万磅,而经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磅,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
16、字说明()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C.航路中心发生转移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刻的、长期的影响,故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约在1600年,地中海航线运输的胡椒等商品数量多于好望角航线,这说明地中海航线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班牙、葡萄牙之间的贸易争夺,D错误。16.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
17、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A.源自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解析】选A。瓦特修理过蒸汽唧筒,进而改良了蒸汽机,正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来自实践经验总结这一特点,故A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错。资金保障并非决定性因素,C错。“各阶层广泛参与”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D错。17.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经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工业革命带来生态问题C.技术革新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解析】
18、选B。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结合题中信息可知贵妇惊恐的原因主要在于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期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B正确。一位艺术家的呼吁不能代表所有人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因此A中的“共识”不准确,排除;一位贵妇恐慌不能说明大众恐慌,C错误,排除;材料侧重环境污染问题,而不是经济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D错误,排除。18.1933年6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 139家报纸中有718家即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306家即26.9%表示反对。到1933年10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1 000多家。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A.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
19、的向往B.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C.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D.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解析】选B。结合题干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媒体和民众赞成苏联的时代背景是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因此美国报界赞成苏联的目的在于渴望美国迅速改变现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B正确。此时美国人侧重的是经济生活,A说法错误,排除;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的“计划”特色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只侧重经济范畴,C错误,排除;此时美苏两国并未联合反法西斯,D错误,排除。19.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和拯救,从而使单纯的经济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两者所确立的新
20、的经济模式分别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选D。美国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中国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没有实行社会主义,A错误;国家干预经济不等于计划经济,B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市场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政府只是加强干预,C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20.苏联经济模式的统收统支保证了对重工业的持续高投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下优势明显。第三次科技革命下,社会发展由资源推动型转变为科技创新推动型。据此可以推知,苏联在20世
21、纪()A.20年代初重工业发展B.60年代农业集体化升级C.70年代经济陷入停滞D.80年代经济走出了困境【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洞悉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是资源推动还是科技创新推动,苏联的统收统支保障了资源的投入,但保障不了科技创新,因此这一经济策略有利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不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苏联经济陷于停滞,C正确。20世纪20年代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致力于总体上恢复发展经济,“一五”计划开始后才优先发展重工业,A不准确,排除;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升级,B错误,排除;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经济
22、改革失败,转而进行政治改革,D错误,排除。21.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但27年以后,美国向全世界宣布:美国政府不再进行美元和黄金的兑换。其政策调整()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B.均是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秩序C.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D.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解析】选D。A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史实不符,故A错误;B说法明显错误,故B错误;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与通货管理制度无关,故C错误;美元与黄金无论是脱钩还是挂钩,均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D正确。22.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
23、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脱钩”,这一变化说明了()A.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B.“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C.世界银行已瓦解D.美国与其盟国关系破裂【解析】选B。“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原则,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美元的地位下降,但美元仍旧是国际支付的重要手段,故A错误;美元和黄金不再挂钩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故B正确;世界银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仍旧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故C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指的是美国的经济优势不如以往明显,并不意味着美国与盟国的政治关系破裂,故D错误。23.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
24、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存在分歧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D.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B错误;材料反映的并非对欧共体领导权的争夺,C错误;材料中德意与法国的分歧只是在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上的分歧,并没有体现“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D错误。24.(2020邯郸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虽然不可能是封闭的,但对于集团外国家的限制是不可避免的。这表明区域经济集团化()
25、A.消除了成员国内部矛盾B.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兴起C.排斥发展中国家的参与D.具有阻碍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因素【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对于集团外的国家是有限制的,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D;“消除了成员国内部矛盾”说法绝对化,排除A;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对集团内的国家是开放的,并不能导致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兴起,排除B;北美自由贸易区有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参加,排除C。25.(2020南平高一检测)右图所示的“故障”是指 ()A.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快速发展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阻碍D.关贸总协定自身存在的缺陷【解析】选D。该漫
26、画反映出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这台机器出现故障时,国际机构却无能为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关贸总协定在解决多边贸易争端时,缺乏法律性强制措施,故选D;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是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漫画中没有涉及,排除A;漫画主要反映世界经济方面的问题,不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排除B;漫画主要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这台机器的缺陷,而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50分)26.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
27、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 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
28、“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
29、路子走对了。”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1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4分)【解析】第(1)题可依据材料一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民大多贫困以及商业发展困难重重等方面概括。第(2)题可首先依据材料二概括出国民政府的具体举措,然后结合其所处的时代从内外两个方面概括原因。第(3)题需要在阅读材料三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既要看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也要看到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30、【易错点拨】(1)整体有所发展,但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答出“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或“区域发展不平衡”均可)大部分农民处于贫困状态, 生活水平低下;农村商业发展受阻。(2)措施: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裁废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构建现代农业救灾体系(答出“改变传统救灾方式”或者“利用灾民进行灾后重建”也可); 组织农业合作社(或推行农民合作运动)。原因: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低,政府财政困难;国民政府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帝国主义侵略(或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等。(任答3点)(3)有利于农业经济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31、立创造了条件。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前工业社会(农耕文明时期)工业社会(18世纪60年代开始)后工业社会(20世纪中期开始)城市中心政治、军事或宗教工厂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商务区多中心化城市生态功能以消费功能为主以生产功能为主以服务功能为主城市规模与交通城市规模小,交通工具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逐步推广出现边缘城市、卫星城市,交通工具有汽车、轻轨、地铁等城市区域分工一般有城墙,形成居住、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或下店上舍结构城墙逐渐消失,城内有工业区、商业区、仓储区、文教区、住宅区分工中央商务区集聚商业、金融、咨询、办
32、公、文化等城乡关系城郭之内还有不少农田城市绿地减少,城市侵占良田、填埋河流城市急剧向外分散蔓延据邓清华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表格中提取出影响城市变迁因素的具体信息。解答时可以围绕城市变迁的前因、后果及变迁的内容综合论述,也可以从某个角度进行单方面的论证。【易错点拨】示例: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形态和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农耕文明时期,农业占主导,城市中有农田;工业社会,工业和商业地位上升,城市的经济功能突显,
33、工厂成为城市中心;20世纪中期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科学技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农耕文明时期,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空间往往依托自然而存在,体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工业社会,科技的发展,城市空间肆意侵占自然空间,厂房、商场、住宅区覆盖良田,生态平衡被打破;20世纪中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现代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城市分区更加细化。思想文化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农耕文明时期,尊重自然的思想发展,城市布局依托自然山水;工业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盛行,以人类自我为中心,破坏自然;20 世纪中期后,生态观念增强,回归自然成为城市发展趋势。(说明: 这三点阐述,既可以
34、作为这个总论题的论证,也可以作为独立论题。)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17世纪初,荷兰的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1609年,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取消金属币兑换义务而发行纸币的银行,这也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同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此诞生。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是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突出特征。在19世纪,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作为主要参战国,英
35、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金融环境也极不稳定。与此同时,美国由于远离战火的干扰,并且作为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和技术也较为先进,因而大发“战争财”,从而使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尤其是“马歇尔计划”等的实施,使美元取代英镑,确定了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中心有着向亚洲漂移的态势。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荷兰和英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原因上的异同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
36、代英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并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的挑战及影响。(7分)【解析】第(1)题首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罗列出荷兰、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然后通过宏观、微观两个角度从地域、世界环境、两国自身的努力等方面概括出二者的共同点,再通过英荷两国不同的国情和所处的时代概括出其不同点即可。第(2)题第一问答题的技巧在于将美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原因扩展到军事、经济、外交和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分析即可;第二问则需要从挑战美国的不同国家方面分析其受到挑战的主要因素以及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概括。【易错点拨】(1)相同点:新航路开辟,世界商贸中心转移;地理位置优越;善于经商的传统;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对外殖民掠夺和扩张。(答出4点即可)不同点:与荷兰相比,英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拥有更辽阔的殖民地;荷兰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商业贸易的发达,而英国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始和完成。(2)原因:远离世界大战的干扰,且大发战争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答出4点即可)挑战:日本经济的崛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第三世界的发展。(任意2点)影响:促进了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