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广东广州阶段训练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2.2021安徽合肥调研(社会情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八大学院”)1952年,我国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机械化农
2、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等八所高校,被称为“八大学院”。“八大学院”的建立()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 B.培养了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C.促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普及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3.2021四川遂宁诊断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学创作方面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 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这些边缘性文学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D.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功4.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呼应热点:科教兴国)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执行的19561967年科学
3、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 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57项重要科学技术任务和616个中心问题,提出了各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A.力图推动国防科技向民用科技转变B.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C.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速科技的发展D.制定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战略5.2021广西北海一模(社会情境:大学的法学教育)下表反映的是“文革”结束后,我国大学法律系的设置和法学专业在校本科生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时间学校数量在校人数1977年3所200多人2006年603所近30万人A.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B.法学成为教育中最热门学
4、科C.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D.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需求6.2020广东广深珠三校联考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提出争论。这一提议()A.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B.贯彻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方针C.响应了国家提出的“百花齐放”的方针D.奠定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7.2020江苏南通调研钱学森曾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信线路
5、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见规模之大。”据此可知,推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8.1961年美国国务院认为,中国核武器带来的影响,更多是在政治和心理方面,而非军事方面;但它将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国家中,产生一种“共产主义是未来潮流”的印象。这说明,中国研制核武器()A.对提升中国军事实力作用小B.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C.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D.旨在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9.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些变化()A.说明
6、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10.2020山东枣庄二中期中检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659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1年的不到5年上升到2016年的10.3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由1982年的0.58%上升至2015年的12.44%。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B.我国高等院系的调整C.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D.教育改革举措深入落实11.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其主要任务包括:简化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
7、,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此举在当时()A.促进了扫盲教育的迅速完成B.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C.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展开D.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12.2020湘豫赣联考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凡是没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这一决定()A.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B.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兴起C.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4分)13.2020陕西百校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
8、。通令除强调各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应尽快限期开学外,还规定: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注重小学手工科;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始应兼课珠算;中学不分文、实科;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材料二1928年起,南京政府开展“恢复教育权”运动,要求所有外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到教育部登记,而且,所有这些院校的领导人必须是中国国民。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国立大学,直接
9、由教育部监督,如清华脱离由教育部和外交部共管的状态,只归教育部管辖。从1933年开始,大学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出台。摘编自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19491952年,全国小学由学校34.7万所、学生2 439万人,增加到学校52.7万所、学生5 110万人;普通中学及中等专业院校由学校5 216所、学生126.8万人,增加到学校6 008所、学生312.6万人;高等院校学生由11.7万人,增加到19.1万人;毕业研究生由107人增加到627人;各级学校专职教师由93.5万人增加到159.1万人。业余教育、职工培训、扫盲工作普遍展开。摘编自郭德宏主编中
10、国共产党图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教育的认识。(11分)14.2021湖南永州一模,14分(家国情怀: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1955年9月, 钱学森在乘船离开美国时,对采访的记者说:“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毅然归国的留学生人物简介竺可桢(18901974)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
11、,1910 年公费留美学习。1913年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气象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21年起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在职期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地学系。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竺可桢是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邓稼先(19241986)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 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被称为“两弹元勋”。苏步青(19022003)1927年毕业于
12、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31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效力。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苏步青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钱学森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 案1.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有关内容。结合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高校开办以恩格斯著作为教科书的公共必修课,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这体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目的,A项正确。2.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组建的地质、石油等专业院校可以集中力量培养本领域的专门人才,故选B项;“打破了”说法绝对,“
13、八大学院”的建立只是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招生人数有限,“普及”一词说法欠妥,排除C项;组建高校属于教育领域的变革,“八大学院”的建立与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无必然联系,排除D项。3.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1956年提出了“双百”方针,鼓励在文艺领域“百花齐放”,这推动了突破概念化的边缘性文学作品的出现,故选C项;边缘性文学作品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双百”方针,和经济建设成就关系不大,排除A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涉及生产关系的改造,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4.C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14、明确国家建设需要的重要科技任务、中心问题及各学科的发展方向等,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加速科技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国防科技、民用科技的相关信息,A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B项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5.D由表格信息可知,从1977年至2006年法学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选D项;仅凭高校法学专业和本科生数量的变化不能得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完善,排除A项;“最热门”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高校的法学教育,得不出C项结论。6.B由材料“1956年”“在
15、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提出争论”可知,这一提议贯彻执行了“百家争鸣”的方针,B项正确。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A项错误。“百花齐放”的方针主要针对的是文艺问题,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D项错误。7.D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进步的原因。根据材料“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全国的通信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向战略目标领域集中,有利于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进行,推动了新中国科技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没有强调科技工作者
16、的努力和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信息,故B项错误。8.B本题考查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将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国家中,产生一种共产主义是未来潮流的印象”可知,中国研制核武器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答案为B项。核武器具有极强威力,能极大提高军事实力,排除A项。材料“产生一种共产主义是未来潮流的印象”是对未来影响的一种评估,并非现实,而且仅凭核武器研究成果难以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和平力量的问题,排除D项。9.A从折线图可以看出,19511955年,政治、经济类漫画题材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社会生活类漫画题材的比例
17、则快速上升;1956年后政治、经济类漫画题材的比例总体都有所上升,社会生活类漫画题材的比例快速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造,直接影响了社会生活类漫画题材的创作,而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政治、经济类漫画题材创作呈复苏态势,这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不能涵盖材料所呈现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新闻漫画题材的比例变化情况,体现不出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0.DA项无法全面解释材料信息,排除;高等院系调整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九年义务教育的基
18、本普及无法解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提高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教育改革举措的深入落实,故D项正确。1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中国正在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顺利展开,C项正确。当时扫盲教育并没有完成,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此举与巩固新生政权关系不大,排除D项。12.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改革教育体制的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这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A项正确。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初等小学
19、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封建、稳定教育秩序、确立教育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南京政府开展恢复教育权运动”“建立国立大学,直接由教育部监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制度化、政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的重视、借鉴苏联的经验、政府组织能力强及民众参与度高等方面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重视教育及教育要与时俱进等角度思考作答。【答案】(1)意义: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确立了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利
20、于稳定全国教育秩序。(6分)(2)特点:高等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政府的统一领导;与国内反帝斗争相结合。(8分)(3)原因: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借鉴苏联的经验;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6分)认识:应高度重视教育;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5分)14.【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明确钱学森的认识及其产生的背景、精神内涵;然后结合竺可桢、邓稼先、苏步青三人的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最后联系现实,谈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作答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尤其是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美国的钱学森怀着建设祖国、让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
21、福生活”的目标,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把个人的事业选择与国家强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4分)竺可桢为中国近代地理科学和气象科学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浙江大学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邓稼先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科研事业中,为中国的核科学、国防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苏步青创立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推动了中国数学和科研事业的进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6分)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先辈为榜样,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4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