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684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4 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

2、,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

3、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

4、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解析:选A。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错误。由原文第二段的“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

5、的时尚”可知,外来文化影响着青花瓷的发展,不能说“无关系”。C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误。原文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此处扩大了范围。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成功推动了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仅仅是“例证”而非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

6、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解析:选A。“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错误。由原文“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可知,通过比较,论证的是青花瓷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繁盛有关。“审美观念更新”无中生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C青花瓷外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

7、,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解析:选B。B项不合逻辑,原文中说“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而选项中没有了“一般来说”这一限制,前提内涵范围被放大,以此为依据推出的结论不一定符合实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菌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饥

8、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立志于兴农的他,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

9、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

10、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做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菌简要说明

11、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

12、病毒的有效措施。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事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菜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相关链接: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

13、争光,为民族争气。 (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B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C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D在真菌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解析:选B。“著述颇丰”不妥,应是“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

14、。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B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C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D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解析:选B。A.“深感振兴农业才能

15、解决民生问题”不是在留美期间才有的;C.“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错,晚年填补的是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D.“同时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错,原文是“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6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答:解析:魏景超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回国执教,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各种活动身体力行,上课精心准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对年轻助教严格要求,手把手指正规范;晚年的他在病

16、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答案:(示例1)魏景超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他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他想到祖国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决心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他晚年身患重病,仍心系国家,为解决油菜田严重病害问题,在同事们搀扶下在田间跋涉。(示例2)魏景超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观访问,获取知识;他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实验室里,孜孜不倦;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

17、再厉地干下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天嚣 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

18、,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

19、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

20、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

21、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

22、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解析:选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反映出被困队员在强烈救人意念的驱动下迸发顽强的意志力;而“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则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可见,两者说明的应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生命奇迹无法解释”。8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答:解析:题干告诉我

23、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答案: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9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

24、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答:解析: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分析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应多角度进行挖掘,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析。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知范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从情节安排看,结局给出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

25、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答案: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济字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柩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

26、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寺。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渍溢之患,民颇利之。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

27、,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C牧守多勋旧/

28、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牧守多勋旧武臣”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C。“济未尝挠屈”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选择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言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

29、不同。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D左氏春秋,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解析:选A。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解释有误。童生是文童的别称。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秀州城被盗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节而放了他。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入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要职务。王

30、济曾上书陈述治理天下、节省百姓物力的十点决策,建议切合时政。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亲自为百姓煮粥”错,原文是说他督促官吏煮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5分)译文:(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

31、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5分)译文:答案:(1)(王济)接受诏令与刘综改定茶法,对旧的茶法改动很多,因此冒犯了丁谓、林特、刘承规等人,这些人于是就与王钦若反复诋毁非议王济。(2)王济平时与内臣裴愈不和,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任知杂事,极力为裴愈分辩,终于使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参考译文:王济字巨川。其祖先为真定人,父亲王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年间,任秀州知州。恰逢盗贼兴起,秀州城被盗贼攻陷,王恕为盗贼所杀,盗贼准备把王济也一并杀害。王济趴在父亲的棺材上大声哭泣,对盗贼说:“我的父亲已经死了,我活着有何用?只是恨我的力量不能杀了你们,来报杀父之仇!”盗贼认为

32、王济很有义节,就放弃王济而离去。王济携带着父亲的尸骨藏匿在山谷之间。不久官军大规模聚集,王济脱身拜见官军的统帅朱乙,陈述讨伐盗贼的办法。朱乙对王济的办法大加赞赏,送给王济一束帛,并奏请借用驿马送王济回家。又调任胙城县尉,改任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命令推举执法官员人选,就把王济的名字报上去。改任刑部详覆官、镇州通判。州郡的长官大多是有功勋的旧臣武将,对权贵傲慢无礼,欺压百姓,王济从来不屈服。驻守的士兵十分放纵,不守法度,有时夜晚焚烧老百姓的房屋趁机偷盗。一天晚上,通报发生大火,王济率领数十名壮士暗中前往侦察,果然抓获数人及其所盗窃的财物,就将这些人斩首。然后迅速将此事上奏,太宗十分高兴。召入判

33、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王济上书陈述治理天下的方略,节省百姓物力的方法,大的方面有十项。这些建议切中时政,因文字太多这里就不再记载。景德初年,调任河中府知府。景德三年,判司农寺。这时周伯星出现,王济乘此机会上奏说:“从前唐太宗把丰年当作祥瑞。我愿陛下一天比一天谨慎,居安思危,那么天下就大幸了。”(王济)接受诏令与刘综改定茶法,对旧的茶法改动很多,因此冒犯了丁谓、林特、刘承规等人,这些人于是就与王钦若反复诋毁非议王济。景德四年,授予本曹郎中,离京任杭州知州。郡城西边有钱塘湖,年代久远被堵塞。王济差遣工匠疏通治理,增设了斗门,来防备湖水泛滥的祸患,老百姓获得很多好处。大中祥符三年,调任洪州知州,兼

34、江南西路安抚使。恰好这年发生旱灾,老百姓饥饿无食,王济亲自督促官吏煮粥,每天亲自品尝后供给饥民;录用饥民当州兵,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这年王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遗留的奏折大致意思是劝皇上进用贤人,斥退谀佞之徒,停止各种不急需的土木工程。王济对经史颇有研究,喜欢读左氏春秋,性格刚强正直,无所畏惧。年轻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到王济就很器重他,并将自己的后事也托付给王济。念金锁死后,王济抚养他的后代,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仕途。王济平时与内臣裴愈不和,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任知杂事,极力为裴愈分辩,终于使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35、415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

36、,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析:选C。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的诗歌创作的意思。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答:解析: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

37、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借女子的回忆,用“_,_” 表达了少年时代的欢愉幸福之情。(2)岳阳楼记中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写洞庭湖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又用“_,_” 两个四字短句,写出鱼鸟欢悦的明丽美景。(3)赤壁赋中苏轼用夸张想象的手法,通过“_,_” 两个句子,从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答案:(1)总角之宴言

38、笑晏晏(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科学自立是国家自立的基础,科学自立的前提是科学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外科学得到大幅传播,技术创新能力也在提升,但_的是,目前科学自信的程度与民族复兴的需要还远不相称。核心问题是,价值取向基本上唯欧美马首是瞻。_,可能导致民族心理的附庸化,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科学是一种兼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殊文化,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基础性和牵引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升科学自信,使之成为国家自信的支撑。科学的本性在科学潜质,这种潜质可以从哲理自信、语言自信和精神自信三个方面来体现。

39、技术背后是科学,科学背后是哲学。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汉语单词传递信息量与所用音节数的比例之高,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汉语思维的简明程度和快捷程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语言,对信息的理解和反馈相当有利,能充分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自然经济的母体孕育出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充满_的精神,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气”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精英文人著书立说推崇这种精神,唯其如此,才有_的典籍传世,其中不乏科学萌芽。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40、是(3分)()A毋庸讳言 天长日久 生生不息 不计其数B毋庸讳言 长此以往 自强不息 卷帙浩繁C无可厚非 长此以往 生生不息 卷帙浩繁D无可厚非 天长日久 自强不息 不计其数解析:选B。第一处,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指用不着隐讳,选用成语“毋庸讳言”。第二处,天长日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长此以往:意思是长久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根据后文“导致民族心理的附庸化,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可知是不好的情况,选用成语“长此以往”。第三处,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不松懈。生生

41、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此处是说中国神话里充满自觉地努力向上、不松懈的精神,选用成语“自强不息”。第四处,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此处是说“典籍”很多,选用成语“卷帙浩繁”。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B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C美国物

42、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D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解析:选C。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画线句子“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句子中滥用介词“关于”,

43、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关于”;语序不当,“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递进关系颠倒,可改为“不仅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认识”缺少与之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补上“的意义”。再看选项,A项,语序不当,“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递进关系颠倒;B项,滥用“关于”,导致主语缺失;D项,“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缺少宾语,句末加“的意义”。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只要靠着这一口“气”,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就能历久弥新B靠着这一口“气”,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得以历久弥新C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靠的是一口“

44、气”D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因为能历久弥新,所以要靠这一口“气”解析:选C。解答本题,注意前后主语一致性。从下文“气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来看,“靠的是一口气”要在后一句,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所在的上下文,所填的语句表示的意思是: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靠的是一口“气”。强调的是原因靠的是一口“气”,D项没有起到强调作用,且表述没有C项简洁。故选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而且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盘菜,油盐酱

45、醋要配得好吃,_。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_,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_,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处前说“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而且兼用眼睛”,而处前一句有“好吃”,与嘴巴对应,所以处可说“好看”,与眼睛对应。处所在句子分析“好看”的重要性,处后是转折,处可以是表假设的句子,如“即使滋味没有变”。处后与前面句子语意相反,处可填“反过来说”等。答案:同时这盘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即使滋味没有变反过来说(意思接近即可)21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要求:不超过

46、25字。(5分)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答: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或: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

47、著也赫然在目。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提示排行榜排的是经典,但背后隐含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不认可,是读者的浮躁心理。因此,从经典背后隐含的东西写作即可。佳作展台经典注定孤独日前,某大学出版社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众多中外名著赫然在目;而通俗文学则大受欢迎。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当今喧嚣

48、的文化领域中,经典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可能有人会说,经典难道不是传世名作吗?怎么会注定孤独呢?诚然,经典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然而,经典的深邃性、穿透性与引领性注定曲高和寡。从阅读内容上,与通俗文学的茶余饭后作比较,经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信息传递上,与通俗文学的哗众取宠作比较,经典不具备吊人胃口的噱头;从心灵洗礼来看,与通俗文学的碎片化填充作比较,深层次上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若优势藏于庭院深深,那绝对优势也就成了绝对劣势。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它的随波逐流而在于它的超前性;经典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说出了我们内心深藏的隐秘,还在于说出了我们内心难以抹去的、无法掩饰的真正恐惧现代性对

49、人类精神生活和灵性寄托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些,潜藏于庭院深处而不为人知,就好比宝藏深藏于海底而游客只看到平静的水面一般。当游客在南昌郊外的青云谱看到朱耷遗留下来的不朽的作品时,有几人能从那枯枝、残叶、怪石、丑鸟等令人丧气的破残笔墨中领悟到那倔强与顽强的生命?当黛玉之死一步一步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又有几人能从“黛玉之死”看到曹雪芹设计这一情节“上接屈原、下引王国维,昭示着一个难以穷尽的乱世的开启”?而通俗文学则不然,它以时效性博人眼球,以趣味性吸引关注,以庸俗性迎合读者,以碎片化抢占空隙。不是读者不想向上向善,而是读者实在难以沉潜下心来仔细品读。如果经典的深邃与引领性能让读者在较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那经典必然会重新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如何让经典的精髓为大众接受,或许,我们能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著作中找到答案。当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如潮水般涌向书店购买上列书目时,经典已然走进了读者的心中。经典本不过时,但若没有合适的走近读者的方式,“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经典名列前茅的状况恐怕依然会继续。期冀有那么一天,经典不再孤独! -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