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1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书籍主要是()A秦国官定史书秦记B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C医药、卜筮、种树等书D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秦始皇下令焚烧的书籍是秦国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以及民间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答案:D2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常理,治国要道。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必须先实行思想的大一统。为此,他主张()A君权神授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主张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故A、B两项错误;三纲五常的提出主要是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标准
2、,强化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思想的大一统”可知D项正确。答案:D3“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材料反映的董仲舒的主张是()A阴阳相生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德治国解析:材料中“阳为德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的信息说明强调“德治”,故D项正确。答案:D4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 B汉代C唐代D宋代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一方面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B项正确。答案:B5从“
3、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A两者统治思想不同B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C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不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解析:一个“坑儒”一个“尊儒”,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汉朝巩固,“坑儒”“尊儒”都是其表现,故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坑儒”“尊儒”都是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控制的表现,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承秦制,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6.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A太学是汉初开始兴办的古代最高学府B汉武帝时代太学生
4、员完全来自官僚家庭C太学生员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儒家经典古代太学遗址D太学兴办标志着古代教育系统趋于完备解析:汉武帝时代才开始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中也有来自平民家庭者,西汉地方郡国学校的兴办标志着教育系统趋于完备。因此,A、B、D三项的叙述都是不正确的。答案:C7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
5、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答案:D8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写道:“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及科(科举),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材料体现出科举制的进步性有()以德行为选拔标准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ABCD解析:以德行为选拔标准是察举制,故错误;材料中“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说明正确;材料中“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说明官吏来源扩大,故正确;材料中“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说明正确,故B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
6、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摘编自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
7、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
8、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答案:(1)主张:办学校来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