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基础考查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社稷(j)粢盛(z)圹埌(kun)症结(zhn)B沟壑(h)仓廪(ln)奚落(x)狗彘(zh)C孝悌(t)庠序(xin)忖度(cn)赡养(shn)D崛起(ju)囹圄(y)碑帖(ti)厌恶(w)解析:选A。“症”读“zhn”。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畜:指平日积聚,储藏C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转:转入D奚暇治礼义哉 治:这里是学习的意思解析:选C。“转”这里指“弃尸”。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故民之从之也
2、轻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解析:选D。中的“之”为代词,中的“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中的“其”都是代词,“它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解析:选B。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
3、要归咎”。下列句子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矣。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选B。“矣”应为“也”。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
4、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
5、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
6、?”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注】梁惠王: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梃:木棒。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夺不餍餍:满足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治理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挞:打击D.汤放桀 放:流放解析:选B。修:学习。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
7、为小不亦宜乎D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解析:选D。先将语段放入文中整体理解意思,再根据助词“焉”“乎”来断句。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
8、;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解析:选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错,原文是说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的自身行为。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译文:(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遗”“后”;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率”“食”“恶”。答案:(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
9、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
10、。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
11、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那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称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
12、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孟子拜见齐宣王。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那样的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文王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
13、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样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个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作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三、语言表达10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示例:读论语宜曲阜音,读孟子宜滕州调,读老庄宜河
14、南腔。答:解析:注重分析示例体现的意义,比如论语的作者是孔子,老家是曲阜,由此可以先找到一些相关的作者,然后从作者的特点的角度入手仿写即可。答案:(示例1)读莱蒙托夫宜喝酒,读海涅宜高歌,读雨果宜沉思。(示例2)读李白宜长啸,读王维宜安静,读陆游宜舞剑。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在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束缚之下,中国人勇于言义,羞于言财。但是,这种情形并不是_。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对财的追求可谓始终如一。自从个人财产出现以后,_,民间对财神的崇拜就是追求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供奉财神之时,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_
15、,几炷香火,一片痴情。解析:根据“但是”一词可知要填的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再根据后面的“在传统社会生活中,中国人对财的追求可谓始终如一”可以确定第处。通过后面的内容看,可填“追求财富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第处结合前后文可知,人们供奉财神是把追求财富宗教化。答案:人们心态的真实写照追求财富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宗教仪式化12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所说明的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不超过25个字。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成语往往由四个字或者三个字构成,如“置之度外”“想当然”。字数多的极少,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成语句式整齐,如“稗官野史”“微言大义”“轻描淡写”“树碑立传”“面黄肌瘦”等;至于“珠光宝气”“千军万马”“山清水秀”,平平仄仄,就是好听。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个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却偏偏“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了。答:解析:回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段。由“字数多的极少”可知“简洁”的特点;由“句式整齐”可知“整齐”的特点;由“好听”可知“富于音乐性”的特点。答案: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是简洁、整齐(或对称)、富于音乐性(或音调和谐、铿锵)。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