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禅让震撼针砭惩前毖后B.荟萃 蕴籍 屠戮 天花乱坠C.糟蹋 疲惫 寒暄 标新立异D.怄气 伫立 痉挛 远见卓识解析:选B。蕴籍蕴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句是()A.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江水非常清澈)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本来指诗经中的国风以及屈原的离骚,这里指文采)D.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美人)解析:选D。佳人:知音,知己。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B.朱弦已为佳人绝,
2、青眼聊因美酒横。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选D。A、B、C三项中都有用典故之处。A项中的“塞上长城”用的是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的典故。B项中一个用的是俞伯牙月夜崖下为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典故;另一个用的是阮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待,表示轻蔑;嵇康造访,乃见青眼,以示爱重”的典故。C项中的典故出自列子黄帝。D项中没有用典故之处。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梅 花 诗 明高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注】
3、高启:明初著名诗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青丘。洪武三年,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何郎: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诗作以景物描绘见长。4下列句子不是描写梅花的一项是()A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B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解析:选C。C.描写的是菊花,赞美菊花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品质。5.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答:答案:孤傲高洁、清秀闲雅。梅花应留在瑶台,不应现身人间,突显梅花的高贵。将梅花比作山中高士和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清雅
4、。又以萧竹疏影、苔掩残香来烘托梅的清高品格。(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一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5、解析:选C。C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的手法。7.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方面非常相似。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虚实结合。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下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盛大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
6、后的感伤。三、语言表达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依据文意,简要说说“造境”与“写境”的区别和联系。80字左右。答:答案:区别:“造境”侧重于依据审美理想创造情境,“写境”侧重于如实反映生活情境。联系:“造境”在表达“理想”的同时,还必须依据生活事实,合乎“自然”;“写境”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还必须对生活进行加工改造(艺术概括与提炼),表达“理想”。9.按要求补写文段中空缺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连贯。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即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中去。例如后人读李后主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若添加进去若干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使得“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愁”不再成为,而变成了苏轼被贬黄州的失落,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凄凉。答案:亡国之君的哀怨(示例)陆游报国无门的无奈/辛弃疾被迫隐居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