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406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训练:(六)人口的变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限时训练(六) 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共44分,每小题4分)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3题。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060625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死亡率()080722081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37 C0885 D095【解析】甲组人口死亡人数:200006%+650006+150025%885人。【答案】C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

2、乙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解析】甲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不一定高于发达国家。【答案】D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解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水平与人口迁移有关系。【答案】B4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

3、经济发达区流向欠发达地区 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 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定居移民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量大 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A B C D【解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答案】B5 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相当快,其原因是经济发展,人口的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政区的变化,香港和澳门回归人口迁入量大人口的机械增长快新的生育高峰期的到来 A B C D【解析】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速度相当快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人口迁入量大。【答案】B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

4、所学知识分析表1回答68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加拿大335美国30156埃及703503中国129934英国241963印度313559日本3363054荷兰4321601孟加拉国91013596“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A加拿大B美国C埃及D印度7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A美国B荷兰C孟加拉国D加拿大8对比表中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为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为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对两种人口密度的理解,及对部分国家人口密度状况的了解程度。根据资料中对入

5、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的解释可知,地广人稀即人口的算术密度较小,耕地资源缺少即人口的生理密度较大,埃及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用人口算术密度除以人口生理密度,比例大于12的即表示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以上,在题中的几个国家中,印度、盂加拉国这两个国家符合这一条件。人口压力主要是看人口生理指标,即每平方千米的耕地需要负担的人口数,比较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指标,可看出这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大,其中中国的人口压力更大。【答案】6C ;7 C ;8 B 9(改编题)“丁克”()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缩写的译音,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质是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

6、文化现代大城市文化欧美文化【解析】丁克家庭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分子群体之中,主要受西方生育文化的影响。【答案】(2010广东模拟)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图6)”,回答1011题。10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一低一低”型 B乙地一定是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10题,看图可知,丁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乙接近零增长。甲丙的自然增长率不能直接从图中获知数据,我们可以利用人口构成来推算人口自然增长率。11题,A,甲

7、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属于传统型,非三低模式;乙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三高模式,一定为发展中国家,故B正确;丙地从人口年龄构成不能推知其人口合理容量;丁地为三低模式,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速度较慢。【答案】10.B ;11.B二、综合题(共56分)12资料1: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资料2: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

8、上涌入了大、中城市。(15分)(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AB

9、CD (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有弊两方面回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发展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方向,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答案】(1)人口老龄化B (2)B (3)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答出一点即可给分)我国城乡和地区间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巨大差别 (合理即给分)(4)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加剧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

10、状况;增加城市就业难度等(答出三点即可,合理即给分)(2008上海地理) 13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1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地区与地区。(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

11、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解析】(1)本题简单,只要认真分析图示不同区域间人口迁移的数据就可以顺利作答。(2)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即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分析。后面问的是迁入区怎样的产业结构特点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口迁入该地区,是对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考查,作答不难,但必须注意答题语言的规范性。【答案】(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