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诗海拾贝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赏析】这首诗主要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五、六两句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流露出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尾联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全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悠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语林撷英梁思成经典语录1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
2、砖,像剥去我一层皮。2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四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3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4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作者卡片姓名梁思成生卒年19011972籍贯广东新会相关材料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
3、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建筑的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背景呈现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后梁思成写了一系列关于建筑的文章,针对古建筑的保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篇文章就是其一。知识链接1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
4、小论文的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地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自然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一定的启发。2世界现代建筑七大奇观:巴西与巴拉圭
5、的伊泰浦水电站;加拿大多伦多广播通讯塔;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隧道;美国金门大桥;荷兰北海保护工程;美国帝国大厦。一、字音辨识单音字鳟鱼(zn)颐和园(y)瓦垄(ln) 梁枋(fn)赋予(f) 左睇(d) 多音字卷手卷jun空空间kn卷尺jun空白kn省节省shn重重复chn省悟xn重要zhn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辨析1琢磨 雕琢琢磨:动词,雕刻、打磨(玉石),比喻对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通过润色加以修改;反复思索、考虑。雕琢:雕刻(多用于玉石或木器);过分修饰(多用于文字、语言类)。2简洁 简捷二者都有“简明”的意思,其区别体现在“洁”和“捷”上。“简洁”侧重指“干净整洁、不啰唆、不拖泥
6、带水”,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侧重指快捷,有两个用法:简便快捷;直截了当。四、词义辨误1眼花缭乱:指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2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3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1文章的标题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这里的“千篇一律”指什么?“千变万化”指什么?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的理解前者指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后者指艺术创作中的变化。二者相互矛盾,相互统一。2在文中,哪句话很好地说明了重复与变化的辩证关系。我的理解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
7、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3文脉图示1通过对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的欣赏,说说什么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中的通感。我的理解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特点和相通的创作手法,欣赏者对此产生了具体的感受和认同,谓之“通感”。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就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都追求在时间持续或时间和空间综合持续中的重复与变化。2文章的第1段到第7段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我的理解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这样写,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
8、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普遍规律。“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句话耐人寻味。请品味作者通过“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这一细节传达的思想内容。我的理解这一浅白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建筑师的作用、建筑与人的生存关系。话语浅显,但包含着很深刻的思想。人被现代建筑统一分割,装在规范的空间里,已经被异化了。有人说现代建筑就是新的贫民窟,没有亲切感,人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园,好像孩子哭着找不到家门人们已经被生活的紧张和压迫隔离和囚禁。这
9、句话表现了作为建筑大师的梁先生对当代城市建设中错误思潮的焦虑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谈谈本文在结构、语言或举例方面有无体现“重复与变化”的原则。我的理解结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变化的是不同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相同的是不变的艺术规律;本文通过一次次重复强调了在“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规律。语言第13段即是一例,通过“重复”使用“一根”与设想柱子形状的“变化”,说明因为没有了持续性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差异。举例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这些例子有详举,如北京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里的谐趣园;有概括,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
10、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通感手法的运用写法指导“通感”本为一种由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借此描述在语言中用一种感官印象来形容另一种感官感受的修辞手法。如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对淡淡的荷香的描述。但在本文中“通感”一词的内涵与上述情况不同,它是指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通的艺术规律。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
11、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范文示例在画的远处,有一座苍翠庞大的山岗;在山岗上面,稀稀疏疏地站立着一些建筑物。在山脚下,可找到密密麻麻的大厦,如蜂巢,如蚁穴,把山脚都布满了,如一首节奏繁复的乐曲。太阳并不炽烈,看来就是一个灰暗褪色的市镇。在市镇的小山上,有一块开辟了的空地,空地的右方,是一丛丛高矮不同的树木,密密地丛生着。丛林中有一座十八世纪欧洲式的建筑物,楼是三层高的,乳白色,稳健地站立着,显得安详朴实。在丛林和建筑物的侧面,有四个网球场和一个篮球场,网球场位于篮球场
12、的前面,四面都给铁丝网围住,整齐的红绿相间的场地,在阳光下历历分明。球场里空无一人,闹市中的这一角显得闲适宁静。机遇是一种养分梁思成在寻找中国乡野中散落的众多无价的古建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一曲河北小调小放牛。歌词中有一句:赵县的桥,应县的塔。梁思成当时就想,既然有赵县的桥,那应县的塔也应该是有的,自己应该去应县寻塔。经过实地考察,他最后找到了应县的塔,也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第一塔”的山西应县木塔。适用话题激情满怀的梁思成 周干峙作为建筑界的一代宗师,梁思成已经杰出地完成了他继往开来的历史任务。梁先生为人卓有风格,富于风趣,对建筑事业可以说是毕生深情,坚韧开拓,所以,人虽离而音容长存。作
13、为学者,梁先生具有开阔的思路,他家学渊源,是具有深厚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建筑师,但他从没有狭隘的专业观点。先生治学既深又博,在学术思想上一贯既重内涵又重外延,很早就注意把建筑学向微观和宏观方向发展。解放以前,梁先生就注意到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城市规划问题,后来在清华讲授雕塑史,组织日用工艺设计;而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伊始,就积极促进城市规划工作。梁先生对城市社会、城市地理和环境问题都感兴趣。对这些学术上的发展,他不仅自己钻研,而且经常请教有专长的其他学者,所以当时清华建筑系时常有多方面的专家来讲学。回想1950及1951年,梁先生一方面与美术界的同志研讨景泰蓝的设计,另一方面和陈占祥先生等合作研
14、究北京市的发展规划;梁先生和系内师生参加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实践,从“住者有其房”的设想和首都的布局,具体到天安门的修整,两侧旗杆的尺度,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细部等,无不精心推敲;在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中不仅表现了他学术思想的开阔,还反映了他严谨的学风,不断地研究探索实际存在的新问题。梁先生对建筑学发展的观点,对建筑、人、空间和环境的理解,在当时的建筑师中是很可贵的。作为事业的开拓者、组织者,梁先生重视人才,而且广纳人才,不拘一格用才。为组建清华建筑系,梁先生选贤任能,除了聘任有素养的建筑教师、美术教师以外,还尽可能邀请一些有特长的专业教师,而且不讲学历,就看水平。有一位有志于建筑事业、写信毛遂自荐
15、的青年,他也大胆任用。连系里的办事员、描图员也量才使用。所以,当时清华建筑系教师,人数虽然不多,而且性格、观点各异,但总的来说是一支各具专长、各称其职的队伍,形成了一个五湖四海、长短相济的教学环境,比之现在有的地方组建“班子”“组阁者”往往喜欢找和自己同道的搭伙,不重视知识的结构组合、思想的交叉渗透和事业的兼容并包,其结果就形成一种只有家庭味道、缺少事业气氛的环境。作为爱国者、科学工作者,梁先生一直充满激情,他往往为探索发现欣喜若狂,为民族受欺愤慨嗟吁,为保护文物奔走呼号,为国家成就心情激动。就像列宁讲的:“工程师承认共产主义所经历的途径将不同于过去地下宣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
16、达到的成果来承认共产主义。”梁先生正是通过建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科学发展,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梁先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相信党的领导,依靠党的组织是非常突出的。梁先生有机会直接受到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教导,每次见到中央领导同志,他总要回系里作生动的传达,对师生员工有巨大的感染力。甚至后来片面宣扬的民族形式也是在社会主义感情下偏离出去的。我觉得正因为梁先生充满激情,所以他经常充满活力,即便是认识有错误,一经纠正,仍然满腔热情向前看。这种激情是革命者的激情,科学家的激情。梁先生经历的是以全国解放为转折点的一个冬去春来的历史时代,他以其坚韧的事业心、追求真理的胸怀和巨大的激情为新中国的建筑
17、事业做出了贡献。现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又到了一个新的冬去春来的阶段。继承和发扬梁先生的优秀学风,像梁先生那样对新鲜事物不断进取,充满激情地工作;像梁先生那样广开思路、广纳人才,开放式地办学、育人,对于提高我国建筑科学水平,推动建筑事业进一步发展是很有意义的。【赏评】梁思成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卓越的建筑巨匠之一,他和夫人林徽因女士曾为我国特别是新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建筑人才。这篇文章是作者含着情、蕴着意写成的一篇纪念性文章,文章通过浓郁饱蘸的情感之笔,表达了对这位建筑大师的热情讴歌和高度赞美。北京大观园:搭了戏台却没文化唱戏有媒体记者实地
18、探访北京大观园景区,发现诸多吐槽点:门票价格与故宫淡季持平,黛玉阁、宝玉斋都是茶楼,园内空地成了中老年人健身场地,展出的奏折复制品有明显水渍,等等。据资料介绍,北京大观园景区原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基地,由梁思成的学生、著名建筑设计师杨乃济规划设计,结合多位红学家的研究兴建而成。尽管此大观园并非历史建筑,但其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本身就属于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电视剧红楼梦对文学名著的经典演绎,至今仍然印刻在很多观众的心中。保留作为其拍摄基地的大观园,并将其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景区,具有普及古典建筑文化、帮助人们更深刻理解红楼梦这部杰作的作用。在其开放以来,也确实吸引了
19、海内外大量观众前往参观游览,还获得了3A级旅游景区的认定。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结合古典艺术与现代智慧的景区,在开放中却散发出浓浓的“土味”。建筑以外,能够体现大观园特质的,大概就是售卖苏绣、字画等质量不明的工艺品,展出部分文物复制品,除了这些,大观园好像跟普通公园没有两样。而先前那些呆板、生硬的人物塑像,非但没有给景区加分,还严重地破坏了读者心中对红楼梦人物的美好想象。其实,大观园景区最合适的定位,应是红楼文化主题公园。因为红楼梦是基于作者曹雪芹想象的小说,在现实中很少有小说中的实体对应物。大观园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何况,从一开始,大观园就不是拍完戏就拆除的临时建筑。它凝聚了一代艺术家的智慧
20、与汗水,完全有资格代表红楼文化,做好红楼文化的当代演绎。放眼世界,类似基于虚构文学搭建的主题公园,已有较多成熟案例。类似狄更斯主题公园、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在欧美国家比比皆是。游客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文学作品描写的建筑,更能获得参与感,甚至“进入”小说情节。这些主题公园以精致的展出、成熟的运作,吸引大量游客,并由此实现了文化的对外传播。近年来,国内主题公园建设方兴未艾。然而,国内主题公园的卖点常常是大型的游乐设施,却很少与文化搭界;或者仅仅是披了件文化的外衣,实际上还是以游乐设施吸引游客。一些文化体验类项目,顶多停留在让游客穿上古装拍照的水平,谈不上有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大观园的命运也基于以上原因
21、,缺乏挖掘和展示红楼文化的能力,在对外开放上缺乏更细致的规划,失去了其该有的味道。可大观园不应该以发挥一座普通公园的功能为追求,否则,红楼文化何以传承?当年发动大量艺术家修建这座园子的意义又在哪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游客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存在庸俗的一面。相应的,一些历史文化景区也出现了庸俗化倾向,景区规划总是绕着狭小的格局打转,这也许跟部分戏说古装剧对观众造成的影响有关。但是,大观园景区本身不是历史遗迹,在开发和保护上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完全可以跳出条条框框,争做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先锋,用精致的传统之美改变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片面印象。像这样的仿古特色景区,国内还有不少。为了更好地传承古代文化,让游客
22、获得浸入式的体验,保留和开放这些仿古特色景区依然很有必要。需要强调的是,仿古特色景区不能只有仿古的架子,不能搭了戏台而没有文化唱戏。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红楼梦作为明清时代的百科全书,反映了清中期方方面面的生活情状。从家具研究的角度看,博大精深的红楼,也为我们研究明清家具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材料。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_,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_。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
23、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_。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_,颇具意味。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游刃有余并驾齐驱相反相成B源远流长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C源源不绝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反
24、相成D源源不绝游刃有余并驾齐驱相得益彰解析:选B。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源源不绝:指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文中指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史,用“源远流长”恰当。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游刃有余: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文中指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达到了精绝的地步,用“登峰造极”恰当。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25、。文中指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相结合,用“珠联璧合”恰当。相反相成:指相互矛盾的事物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结在一起。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文中指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互相配合和映衬,用“相得益彰”恰当。故此题答案为B项。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用料讲究, 造型简洁,榫卯精密, 宛若天成B用料讲究,榫卯精密,造型简洁,宛若天成C讲究用料,造型简洁,榫卯精密,宛若天成D讲究用料,有简洁的造型,榫卯精密,宛若天成解析:选A。本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
26、思考。本题四个选项所给的短语中,“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都是主谓结构,而“讲究用料”是动宾结构,从结构一致的角度来看,首先应排除C、D两项。再结合原文来看,上文说的是中国古典家具在明清时代进入了鼎盛期,下文说“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由此判断括号中的内容应先说明清家具的整体特点,再说制作工艺,故应先说“用料”“造型”,再说“榫卯”,据此可排除B项,答案为A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B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
27、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C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D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展现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
28、在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搭配不当,应改为“与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语序不当,“充分”应是“反映”的状语,不能作“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定语,应改为“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所给选项中,A项,“在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搭配不当;B项,“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语序不当;C项修改正确;D项,“在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搭配不当,“展现了充分的”语序不当,“展现了思想和审美情趣”搭配不当。故此题答案应为C项。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梁思成的学术良知与勇气1924年,梁思成
29、和林徽因共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梁思成进了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史教授古米尔对中国建筑史非常感兴趣,并向梁思成询问有关情况。梁思成这才发现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他只能回答说: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建筑从来就不是一门艺术,顶多只是一些工匠们的手艺活而已。事实上,在学习古代建筑史时,梁思成就发现,许多书籍都以欧洲中心论的观点记述着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这令他颇感落寞。恰好在这时,梁启超把一本新近发现并重新校印的古书寄给梁思成。在扉页上梁启超写到:“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这本书叫营造法式,作者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诫,著于
30、公元1100年。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宫殿建筑的各种建造图例和标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一部建筑标准手册。尽管里面有太多的术语无法读懂,但古人的智慧令他惊叹,他由此定下了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志向。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1928年2月,梁思成回国。从此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祖国,奔走于大江南北的荒山野岭间,开始了梳理中国建筑史的事业。唐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高峰,可是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建筑物的保存极为艰难。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梁思成始终有一个信念,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他偶然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
31、图录,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在这本书中,他看到11号洞中有一张唐代壁画“五台山图”,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庙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这让梁思成看到了发现唐代建筑的希望。1937年6月26日的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终于在五台山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的村落附近找到了佛光寺。佛光寺正殿中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点,梁思成还看见梁架上有古法“叉手”的做法,这种做法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两天后,他们终于有了最重大的发现,林徽因在一根大殿梁的根部发现这样的文字: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她猛然想起,大殿前耸立的经幢上写着
32、:唐大中十一年。横梁和经幢上的字迹吻合在了一起。原来,那个谦恭地坐在平台一端,被巨大的天王像挡住的女性雕像,并不是僧人所说的“武则天”,而正是出资建殿的施主宁公遇本人。佛光寺,这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就这样被发现了。回国后的15年间,梁思成考察了全国190个县的2 738处古建筑,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两部书稿,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赞扬。对比今天某些枯坐书斋、隔膜现实的学者,战火纷飞中,梁思成风尘仆仆从一个村落赶往另一个村落的身影,令人油生敬意。1957年,雄伟壮丽的北京城墙被拆除着。毁墙的炮声不时传来,每一炮,都像在梁思成的心中炸响。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
33、物遗迹。我们既承继了这样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岂可随便把它毁掉! 早在1950年2月,梁思成就和建筑家陈占祥为保护北京旧城一起递交了著名的“梁陈方案”。方案提出:留下北京旧城,作为城市的博物馆;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但是,“梁陈方案”立刻被无情地否定。梁思成仍不愿放弃最后的一丝努力,他据理力争。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梁思成微弱的呼喊,很快淹没在历史巨大的呼啸声中。为了北京旧城多保留一些有价值的牌坊、琉璃宫门等古建筑,在扩大的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梁思成和吴晗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吴晗站起来说:“您是老保守,将来北京城到处建起高楼大厦,您这些牌坊、宫门在高楼包围下岂不都成了鸡
34、笼、鸟舍,有什么文物鉴赏价值可言!”气得梁思成当场痛哭失声。时代毕竟在进步,如今,尽管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依然是一个逼仄的话题,但包括古建筑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让我们记住梁思成吧,因为他的学术良知与学术勇气,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精神资源。 (摘编自李跃梁思成:致力古建筑保护的一代宗师)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工匠的地位很低,人们自然不把建筑当作一种艺术品,最多是看作工匠们的手艺活,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 B日本人断言: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奈良保存着唐朝木构建筑。这个断言没有经过实地调
35、查,是个鲁莽的结论。 C梁思成回国后,花了15年时间考察中国古代建筑,最后写成了中国建筑史,这部著作为中国建筑赢得了国际地位,也了却了他当年的心愿。 D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梁思成研究古建筑,发现唐代建筑以及保护北京旧城三个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成就和遭受到的巨大磨难。 解析:选C。A项,“严重影响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没有依据。B项,“没有经过实地调查”“是个鲁莽的结论”,原文没有依据。D项,“遭受到的巨大磨难”欠妥,原文没有写磨难。5梁思成立志研究中国建筑史,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答案主要集中在前两段,第一段强调中国建筑史的研
36、究历史和国际上的地位,第二段则主要强调营造法式对梁思成的影响。答案: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是空白,中国古建筑史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营造法式里的建筑智慧令他惊叹。6梁思成的“学术良知和学术勇气”体现在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学术良知和学术勇气”分为多个方面,要结合文本分别去筛选,然后归纳表述出来。答案:为写好中国建筑史不拒千辛万苦,做实地考察。撰写中国建筑史,填补中国建筑史研究空白。回击日本人断言,验证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的存在。为保护北京旧城与当局据理力争。三、语言表达7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37、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_,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_。解析:阅读时,抓住了“其中”二字,即可推想到处是后面语段的提挈句,强调“望”的重要作用。从“一
38、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中可以推断出,此处应为“望最重要”。处承接上句“不但游”,同时照应首句中的“可游、可居”,由此可见,处应是“即便是居”。处引领下句话,强调“窗子”在“望”中的作用。处依据上下句“从不同的角度”“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来推断。处是诗人“望”的结果。答案:“望”最重要即便是“居”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景色都不相同丰富的审美感受8请根据下面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于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
39、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的流连之所。答: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段文字共七句话,第二、三两句话强调“锦里古街”的三国文化特色,而第四句强调“明清建筑风格”,第五句则说明这里的建筑所体现的“川西民俗文化”,而第六句则又说“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将这些信息要点归
40、纳起来即可。答案:(示例)凸现三国文化特色,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展现川西民俗文化,体现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其顺序为_。梁思成的思想不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价值。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大部分却已荡然无存。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的呢? 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解析:总说,是承接的转折;领起下文,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比喻;总结,是深层议论。答案:10如图所示,是中国邮政为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而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答:答案:构图要素:灯笼、老人、民居、伞。(或:图形由老人、伞和民居组成,这些要素又巧妙地构成一个灯笼。)寓意:灯笼代表中国,老人代表居民养老,民居代表城乡,伞代表保护与全覆盖,体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城乡居民创建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