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 “逍遥”,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
2、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种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
3、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而贬低斥鴳宋荣朝菌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既然“莫寿于殇子”,则如何“
4、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所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真正的圣人,“出世”而未尝不“入世”,“入世”又未尝不“出世”。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
5、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桎梏为桎梏,便做到了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B. “逍遥”不仅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还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C. “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是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的。D. 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6、,更好地对庄子的“逍遥”做出了阐释。B. 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指出要达到庄子的“逍遥”境界,既需要各适其性,也需要平齐是非,抛却对待。C. 末段指出郭象认为的“尧是真正的逍遥”,既是对前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又是对其观点的具体论证。D. 文章大量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庄子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逍遥”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境界即达致含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B. “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C.
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D. 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答案】1. A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逍遥不仅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还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关联逻辑错误,第二段说“逍遥所描述的是
8、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C项,“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是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的”,逻辑关系出错,原文信息是“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可见选项中表述并非因果关系。D项,曲解文意,“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可见选项偷换了概念,曲解文意,尧心细的并非俗情世界,而是山林。故选A。【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
9、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大量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手法”错误。采用引用论证而非举例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得小鸟羡慕”错误。原文信息是“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
10、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可见“大鹏仍然值得小鸟羡慕”无中生有。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
11、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雪夜归何蔚萍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
12、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
13、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
14、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
15、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自然段简洁明了,既交待了故事的背景,也烘托了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世界,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基调。B. “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刘安婶这句话表明了她对我的关怀,不想让我到农村去受苦。C. 小说通篇采取了心理活动描写方式,细腻准确,渐次把人物一个个展示出来,同时也讲述了有关故事,别致又真实。D. 文章结尾构思巧妙,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也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还凸显了主题。5. 小说画线部分意蕴丰富,请简要解析。6. 小说中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其作用何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现实中的院子的门关了,回不到家里
16、了。婚姻之门已关,由于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感觉已经错过了恋爱时节。人生体验之门已关,环境变了,有时因某一选择而带来了有关生活、生命等方面的改变,好多东西一去不重返了。 6. 情节上,为行文制造波澜,丰富了小说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人物上,既给她带来希望,又衬托她的孤苦和凄凉,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主题上,突出了对温情的渴求,彰显了人情的可贵。【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不想让我到农村去受苦”有
17、误。由“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刘安婶的意思与母亲的恰恰相反,并不认为“贫下中农”是坏事。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要从重要的字词入手,结合手法和上下文语境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一句,从表层来看,是指看完电影时间太晚了,院子的门被关上了;“可现在,都晚啦”是针对前文提到的“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指的是完成
18、婚姻大事的时间错过了,这扇门被关上了。由这两件事情的“晚”可知,她此时的内心感悟到,很多事情已经被改变了,不能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人生的许多事情都晚了。【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鉴赏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可以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章主旨等多个角度入手。文中插入对中年男人在风雪夜提着东西回家的情节的描写,由“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可知,使读者和她一样猜测男人会不会是大院的人,是否能帮助她打开大院的门,使得文章情节有起有伏,使人更有阅读兴趣;由“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
19、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可知,提着东西匆匆归去的男子,引起了她对他温暖家庭的猜测,引发了她对自己温暖的家的向往,突出了她内心对温情的渴望和追求,使她鼓起勇气喊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可知,男子的温暖家庭和她的孤单形成对比,凸显了她的孤苦和凄凉,展现了人物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
20、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历开封盐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
21、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隤,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节选自宋史孙长卿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
22、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B. 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C. 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D. 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B. 漕,指漕运,古代利用水道将粮食运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C. 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后来泛指城或城市。D. 兵部,古代“六
23、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屯田等事宜。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长卿有勇有谋,及时化解危机。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他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在军营中留宿,终使众人心安。B. 孙长卿明察秋毫,断清诬告案件。有人上诉弟弟被人所杀,他察觉此人所言不合情理,通过询问,断定此人正是杀弟凶手。经审问,此人认罪。C. 孙长卿讲求实效,反对不切实际。议论的人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他却认为工役大难以成功。最终工程无法完成,他也被罢免。D. 孙长卿心系百姓,为民开辟通途。泥阳罗川、马岭一带山上的栈道下临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他寻访到
24、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通途。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2)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答案】7. B 8. D 9. C 10. (1)天下雨毁坏了屋子,还没有来得及修茸,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心思,恐怕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
25、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内钱”为“不出”的宾语,“都”修饰“内钱”,为其状语,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不足”修饰“助边籴”,翻译为“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屯田等事宜”错误。屯田事务不由兵部掌管,而是工部。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
26、构思路,了解写作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C项,“他也被罢免”错误。由“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可知,不是孙长卿被罢免,而是开通河道征召民工的事作罢。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雨,名词作动词,下雨;败,毁坏;“得无邪”,固定句式,恐怕(莫非)吧?(2)险高,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地方;患,意动用法,以为患;汲,打水,取水。(3)“莫之夭阏”,宾语前置,正确语序
27、“莫夭阏之”;夭阏,阻塞;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南飞。【点睛】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
28、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参考译文: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均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
29、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天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心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
30、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
31、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很高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与“
32、鲜”,然后分写其“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层次井然,色彩绚烂。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写尽青烟笼罩绿叶之美态。可谓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在满天飞霜中面对红颜凋零沉着镇定、不以为然之态。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一气呵成,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12.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诗人托物言志,借咏荷来含蓄形象地表达自己的际遇和情思。品性高洁。写荷花花容秀丽,气息清香
33、,秀色绝世,暗示了自己才高品洁。时光流逝。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只能在飞霜中凋零。怀才不遇。写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渴望重用。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鉴赏能力,具体包括:句意的理解,内容的把握,情感的概括,手法的分析等等。作答本类题型应针对选项回到原诗句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C项,“沉着镇定、不以为然之态”错误。“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的是没有人为荷花传递它的芳香,只能眼看着秋霜秋风将荷花摧残至凋零。作者在这里实则在写没有人提拔自己,所
34、以不能实现自我的抱负,徒叹年华逝去,岁月易老,并没有“沉着镇定、不以为然之态”。故选C。【12题详解】本题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提干提示“哪些情感”,说明我们所答情感不止一种,所以要答全面。此首诗都是围绕“荷”而写的,写了荷花的遭遇,“荷”即事物形象,作者写荷目的在于托物而言志。荷花长在幽静的泉水边,开得鲜艳无比。“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说它有美丽的花容,空前绝世,有芳香的气息。作者在这些表面在写荷花姿容娇丽,芳香无比,实则是写自己拥有绝世的才华而且志存高雅,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馨香竟谁传”
35、“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写的是没有人为荷花传递它的芳香,只能眼看着秋霜秋风将荷花摧残至凋零。作者在这里实则在写没有人提拔自己,所以不能实现自我的抱负,徒叹年华逝去,岁月易老。“结根未所得,愿托华池边”写的是荷花希望自己能长在王母的瑶池里,花开艳丽,永不褪色。深层次的意思是说自己才华横溢,希望能够得到掌权人的提拔和推荐,得到朝廷的重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_,_”两句赞美了自然万物的繁荣滋长。(2)王勃滕王阁序当中用“_,_”两句写出了秋天的山容水态,色彩变换美不胜收。(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
36、_”。【答案】 (1). 木欣欣以向荣 (2). 泉涓涓而始流 (3).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潦水尽而寒潭清 (6). 烟光凝而暮山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劝、沮、潦、凝。【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
37、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_ 于世而为万方_ 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_ 下,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不但是显示
38、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_ 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屹立 景仰 搭建 光彩照人B. 耸立 敬仰 搭建 灿烂夺目C. 屹立 敬仰 建构 灿烂夺目D. 耸立 景仰 建构 光彩照人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
39、下丰厚的物质遗产。B. 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C. 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D. 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16.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因而形制多样,体积庞大B. 有多样的形制和庞大的体积,位于屋身的上部分C. 形制多样,体积庞大,正因为位于屋身的上部分D. 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形制多样,体积庞大【答案】14. C 15. D 16
40、. D【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耸立:指高高地直立。此处指高耸而稳固地挺立于世,故:屹立,排除BD。景仰:仰慕;佩服尊重。敬仰:敬重仰慕的意思,一般指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物非常敬佩,因而尊重他。此处指为万方敬重仰慕,故:敬仰,排除A。搭建:指搭盖(建筑物,具体的参与等微观领域),建立(组织机构)。建构:构建(艺术创作的构思等宏观领域);建立(多用于抽象事
41、物)。根据前语境指园林等艺术构造,强调独出心裁的设计,选择“建构”更合适。光彩照人: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灿烂夺目:指五光十色令人眩目。后语境为“琉璃瓦”,使用“灿烂夺目”更合适。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A项“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滥用介词造成缺少主语,B项“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句式杂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和“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立下了时代的标榜”杂糅,C项“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
42、榜”关联词位置不当,当时的现在的形成紧密照应的关系,而且在句中分别做状语,应该紧邻中心词,关联词不该横插状语后边切断完整的句子,应该放在“在当时”的前面既形成逻辑上的对照关系,又让分句语法结构完整,不被破坏。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本题,承接“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
43、灵魂力的部位屋顶”,应解释屋顶特点,排除BC;A项“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因而形制多样,体积庞大”因果不成立。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4、。17.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两条结论。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1)结论一:_(2)结论二:_【答案】 (1). 数量上看,五言近体诗叠词运用多,七言近体诗叠词运用较少; (2). 分布上看,五言近体诗中叠词分布集中在一、二字的位置,七言近体诗叠词分布松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图表题。应用“两步法”进行解答。第一步,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
45、化特点),即表头为“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第二步,关注图表细节数据。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分布,分布主要体现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中,其次,使用的叠字有“萧萧、悠悠、纷纷、处处、冥冥和娟娟”等叠字,其次是叠字的次数,“萧萧”使用了14次,“悠悠”使用了10次“纷纷”使用了10次,“处处”使用了10次,“冥冥”使用了9次,“娟娟”使用了8次,然后是这些叠词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使用的情况,根据这些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即“萧萧”是杜甫写近体诗时使用最多的叠词;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次数明显高于七言
46、近体诗;杜甫在五言近体诗中使用叠词的位置通常在句首,其次在句末。四、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浮华万千,依旧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风雨宛若羽化之仙。读了上述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轻视俗利,看淡竞争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曾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在如今物欲纵横的时代,竞争早已
47、根植于每个人的心里,真正能独守内心一方净土的总是寥寥。因而我更钦羡于不与百花争艳、看淡竞争的人生态度。淡泊随性并不意味着碌碌无为和自甘堕落,“不竞争”也不意味着不思进取,更不是道家倡导的生与死等同的消极待世观。“不竞争”,更多的是回归本我,为内心留得一方净土,这样的人生态度就能不被物欲遮蔽双眼,不为俗世所累心。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别让职场竞争的压力摧毁自己的身体,占据灵魂的全部;别让金钱和名誉成为你终生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因为我们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陶渊明看淡竞争,注重本心,便有了“采菊东篱下”的闲逸;海子看淡竞争,才有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憧憬;
48、杨绛看淡竞争,恬然一世,便有了“和谁都不争”的洒脱。正是他们不与桃李争繁华,也不与柳絮争飞扬,轻视俗名浮利,看淡竞争,甘守一方净土,他们才为世人所尊崇,走出自己的一世芳华。而当今世界,因为过于注重竞争而产生的不利现象比比皆是。有多少人因为竞争,精神压力过大而疾病缠身,甚至英年早逝。前几年我们为央视主持人罗京的去世而扼腕叹息,今年我们又不得不遗憾送走所喜爱的央视主持人李咏。这些公众人物给我们带来喜悦赢得赞誉的同时也承受着生活的高压,正是这竞争的压力过早的夺去了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啊,我们宁愿生活慢一个节拍,宁愿生活的味道淡一些,还生活以平淡,也不要透支自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
49、一笑一尘埃。让我们停下盲目竞争的脚步,倾听陌上花的低诉,与江南的一程烟雨相遇见。放下竞争,享受生活中的小美好,让心灵得到洗涤,让灵魂得到升华。看淡竞争,让心灵飞扬;看淡竞争,宁静致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具体过程:抓住材料关键词:本色,成,顺逆,成败,败,傲岸,荣,辱。分析要素关系:此考题是一个完整材料式作文,这则材料非常有文学性,解析材料立意的关键在于理解这段话的内涵。核心句子: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
50、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成不骄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败不馁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浮华万千,依旧过眼烟云虚幻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风雨宛若羽化之仙忍耐前面两句强调的可归纳为“宠辱不惊”,成不骄,败不馁。在失败时仍然怀着必胜的信念,相信自己。后面强调要看淡“荣辱”,虚指荣华乃虚幻,还要懂得忍耐,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根据这些我们可以立意。【立意】看淡成败。失败之时,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看淡荣辱。论“忍耐”的重要性。【素材】1、荣辱如人生路上的“拦路虎”,越过它,人生之船才能扬帆起航,倘若不能放弃荣辱,那结果只能适得其反。1969年7月20日,阿姆
51、斯特朗成功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脚印,他的伟大功绩也被载入史册。然而在他富有盛名之时,他的同事、朋友却渐渐离他远去,甚至连与他相濡以沫38年的妻子也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阿姆斯特朗为了追求荣誉荣辱,狠心地将家庭抛在脑后,最终丧失了亲情。阿姆斯特朗的“脚印”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脚印”载入史册,但却不能把盛名的“脚印”带入生活。2、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举国上下都为之振奋的消息。为了祝贺莫言获得诺作文贝尔文学奖,中国著名慈善家陈光标预赠一栋房子以示庆贺,但莫言父亲以“无功不受禄”严词拒绝。这一举动让我们不禁为之肃然起敬:如果换作是见钱眼开的人,恐怕早已乐开了怀,欣然接受了。但莫言父
52、亲淡泊荣辱,即使再有价值的东西,不经过自己劳动得来的一概不收,在这样的思想熏陶下,产生莫言这样的大作家也就不足为奇了。3、俞敏洪曾说过:“金字塔如果拆了,只不过是几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毫无目的地过下去,那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人生需要有目标地前行,但在我看来,这目标绝不是追名逐利,而是追求自我,实现自己纯真的梦想。愿淡泊名利之花开满每个角落!4、现在的社会内幕重重,弄虚作假,虚虚实实,名堂真多,普通人的命运真的很无奈,很多人选择用抱怨来宣泄不满,这一种最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能把利益看淡,我们就不计得失;如果能把是非看淡,我们就不计荣辱。不悲聚散,顺心自然,想必这就是谋圣鬼谷子在战国纷
53、纭的大争之世,身负惊天谋略,却依然选择隐居世外的原因。5、看淡得失,人生就会释怀。气盛心不宁,淡泊返自然。有些恨,忍忍就忘了;有些痛,忍忍过了,有些人,忍忍就算了。过去的事,让它随风去;未来的事,现在何来愁?唯有现在的事,努力去做,不留遗憾。【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看淡荣辱”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点睛】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