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 老人与海学情分析:对于老人与海,大多数学生对其情节和人物有一定了解,但是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作家在这一作品中所体现的叙事艺术更是缺少认知。设计意图:本节课立足于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文学作品的内涵,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依据作品评价,鼓励学生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深入思考,进行合作研讨探究,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提高作品鉴赏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资料和教师提示,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重大影响。2通过梳理情节,理解桑地
2、亚哥的“硬汉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获得启示。3深入研读文本,初步探究海明威作品的叙事艺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硬汉性格”,理解本小说的思想内容。2难点:探究作品的叙事艺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文本研读方法回顾导入:小说欣赏可以依据三个主要问题展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节课就抓住这三个问题来欣赏海明威的传世名作老人与海。二、文本研读之作品内容把握:1 简要回顾全书故事梗概,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屏显填空:一个名叫 ( 桑地亚哥 ) 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 三天两夜 ) 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
3、( 大马林鱼 ) 。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 巨大的骨架)2 根据资料,关注作品创作背景,进一步提出疑问,引起思考。3 学生简要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桑地亚哥捕鱼返回途中遭遇鲨鱼,与它们搏斗,最终只带回巨大的鱼骨。(方法指导:提炼要素:人物、事件、事件的结果)三、文本研读之叙事艺术探究:1 五次斗鲨的场景描写。(1)课前预习检查:完成学案上的情节梳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攻击者鲭鲨星鲨犁头鲨星鲨鲨鱼数量一条两条一条两条成群结队老人作战工具鱼叉绑着刀子的桨绑着刀子的桨短棍短棍、舵把结局
4、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杀死两条星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两条星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2)教师质疑:为什么一个斗鲨的情节,海明威要反复描写五次之多?(引导学生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明确思考的方向;进一步追问:如果只是为了使用反复手法突出人物性格,为什么一定要写五次呢?写三次不也可以吗?)(3)这五次斗鲨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细节描写,从鲨鱼的种类、数量、老人作战的武器等角度研读文本细节的意义)(4)小结:对五次斗鲨的描写,海明威运用了“异中见同,反复叠加”的叙事技巧,鲜明地刻画出老人永不言败的硬汉性格。2 简洁准确的动作描
5、写。(1)文中对鲨鱼的动作描写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有什么效果?(2)桑地亚哥五次斗鲨的动作描写有何不同?为什么有不同?(3)小结:海明威的语言风格是简洁、纯粹、直接、准确,表现出很高的语言艺术。3 对比和象征手法的运用。(1)小说中老人要对抗的敌人有鲨鱼还有大海,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与他们相比,老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体现在哪些方面?(3)这种对比手法起到什么效果?(4)略萨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小说中的鲨鱼和大海有没有别的寓意?说说你的理解。四、文本研读之作品内涵理解:1 研读老人的内心独白。(1)可是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2)我倒想买点儿
6、运气,要是有地方买的话。(3)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了。明确: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读者能够清晰地捕捉老人内心活动的轨迹。他不是一直都充满自信乐观和无畏的勇气的,他也有动摇,有沮丧,有怀疑,有困惑,有孤独,有失落,但最终他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心理低谷,重拾信心与勇气。这样的人物更为真实可信。 通过运用心理独白,读者和文中人物能够零距离接触,让读者直接感同身受人物的心理波澜,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2 探究海明威塑造桑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明确:是与困难和厄运斗争的勇士。是海明威自己不向命运低头的写照 。更是具有英雄主义精神的人类的典型。五、课堂小结:“勇气就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布置作
7、业:课外阅读海明威老人与海,探究“狮子”这一意象的意蕴,写一篇300字的小论文。板书设计: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抗争。六:教学反思: “作品内容把握”解决作品“写什么”的问题;“叙事艺术探究”解决作品“怎么写”的问题;“作品内涵理解”解决作品“为什么写”的问题。课堂教学紧扣阅读教学的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层次清晰。主要的遗憾是由于课堂容量大,最后一个环节,对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时的写作困境和思想困境未做具体介绍,学生对“海明威为什么要在事情发生十多年后才写这个故事”未能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一课堂预设没有时间完成。另外,由于注重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在探究“五次斗鲨有何不同”这个问题时,关于鲨鱼的种类和个性的不同这一内容可以不展开,因为这是理解文本内涵的次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