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开学收心检测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 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 由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顺序D. 先研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的设计了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详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
2、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并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B、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更容易总结科学规律,B正确;C、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C正确;D、孟德尔是先研究性状的分离,后推测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D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2.用甲、乙两个小桶及分别标记为D、d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任一小桶中D、d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B. 每次必须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
3、,摇匀C. 统计40次,彩球组合DD、Dd、dd数量一定为10、20、10D. 实验主要模拟生物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3:1。【详解】A、任一小桶中D、d两种彩球的数量一定要相等,模拟配子D:d1:1,A正确;B、每次必须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以避免彩球数量过少导致的偶然误差,B正确;C、统计40次,由于次数过少且存在偶然性误差,彩球组合DD、Dd
4、、dd数量不一定为10、20、10,C错误;D、实验主要模拟生物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的小球设置,学生要能够明确该实验涉及了一对等位基因,并且双亲均为杂合子,难度不大。3.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红果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B. 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C. 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D. 不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答案】B【解析】【分析】鉴定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由于基因的显隐性已知,有两种办法
5、:显性个体自交或者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详解】A、与红果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红果,A错误;B、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即测交,后代若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证明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后代均为红果,则证明该植株为纯合子,B正确;C、可以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后代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证明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后代均为红果,则证明该植株为纯合子,C错误;D、可以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其判定与C项相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通过自交和测交判断亲本的基因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4.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用两种纯合的洋葱杂交得F1,F1
6、自交得到F2,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洋葱鳞茎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 两种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一定有一种是红色C. 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D. 从F2黄色洋葱中任取一株自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根据F2中出现的各种个体的数量可推知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2:3:1 ,故可知洋葱鳞茎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相关基因用(A/a、B/b )表示,则题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红色)和aabb(白色) , F1的基因型为AaBb (红色
7、) , F2中的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或2aaBb )、1AAbb(或1aaBB),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或2Aabb)、1aaBB(或1 AAbb),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详解】A、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2:3:1,可推测洋葱鳞茎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两种亲本性状可能为AABBaabb,或者AAbbaaBB,两种组合均有一个亲本是红色,B正确;C、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为1AABB、2AaBB、2AABb、4AaBb、2Aabb(或
8、2aaBb )、1AAbb(或1aaBB),其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C正确;D、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2aaBb(或2Aabb)、1aaBB(或1 AAbb),从F2黄色洋葱中任取一株自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学生应根据性状分离比12:3:1推断各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小麦子粒色泽由4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红粒白粒=631,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的是( )A. Aab
9、bCcDdAabbCcDdB. AaBbCcDdAaBbccddC. AaBbCcDdaaBbCcddD AaBbccdd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含4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D和d)的杂交实验可以分解成A和a、B和b、C和c、D和d四对基因分别对应的四个分离定律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白粒的基因型是aabbccdd。【详解】A、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1,A正确;B、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B正确;C、AaBbCcDda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C正确;D、AaBbccdda
10、aBbCcDd,后代隐性白粒个体的比例为,D错误。故选D。【点睛】由题意知A和a、B和b、C和c、D和d独立遗传,即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等位基因对数较多的自由组合问题,可以先分解成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对每一个分离定律进行解决,然后再组合成自由组合定律问题。6.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时期与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关系曲线图,下列相关理解错误的是( )A. AE段细胞完成有丝分裂过程B. B点和H点都发生着丝点分裂C. CD段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D. FH段细胞内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是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过成中
11、的变化曲线,虚线之前AF段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加倍。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段表示减数二次分裂。【详解】A、在CD段,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是体细胞的两倍,所以AE段细胞完成有丝分裂过程,A正确;B、B点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染色体加倍;H点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子细胞,B错误;C。 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C正确;D、由于HI段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所以FH段内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行数目为变化。主要考查学生识别题图、解读曲线获
12、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下列有关有性生殖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B.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C. 后代的多样性与配子的多样性、受精的随机性有关D. 两者共同维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13、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A错误;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后期,B正确;C、后代的多样性与产生配子时的多样性以及受精的随机性有关,C正确;D、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两者共同维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
14、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B. F2中会产生黑身白眼雄蝇C. F2雄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D. F2灰身果蝇中白眼果蝇占1/4【答案】C【解析】【分析】果蝇的体色与果蝇的眼色两对相对性状由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黑身红眼雌蝇基因型为:bbXWXW、纯合灰身白眼雄蝇基因型为:BBXw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XWXw、BbXWY。【详解】A、由于亲本为纯合黑身红眼雌蝇(bbXWXW)纯合灰身白眼雄蝇(BBXwY)、子一代的基因型是BbXWXw、BbXWY,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A
15、正确;B、F1的基因型分别为BbXWXw、BbXWY,所以F2会发生性状分离,产生黑身白眼雄蝇bbXwY,B正确;C、F2雄蝇的红眼基因XW来自F1的母本,父本只提供Y染色体,C错误;D、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XWXw、BbXWY,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BXW、BXw、bXW、bXw,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BY、bY、BXW、bXW,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代,经过计算F2代灰身果蝇中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和概率计算。9.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叙述,
16、正确的是( )A. 红绿色盲症中男性多于女性B. 红绿色盲男性的母亲一定是红绿色盲C. 如果外祖父患红绿色盲症,外孙一定是红绿色盲D. 色觉表现正常的夫妇,子女色觉也一定表现正常【答案】A【解析】【分析】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有许多人可能携带某些遗传病的基因,而不表现出来,成为“隐性遗传病携带者”;如果他和有相同血缘的、带有遗传病基因的近亲结合,那么他们的子代就会将父母隐性遗传病外显出来成为显性。【详解】A、红绿色盲症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性患者,A正确;B
17、、红绿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来源于母亲,母亲可能是红绿色盲或正常人但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C、如果外祖父患红绿色盲症,该致病基因会传递给女儿,女儿可能是红绿色盲或正常人但携带致病基因,外孙可能是红绿色盲,C错误;D、色觉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有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可能导致儿子患病,子女色觉不一定表现正常,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A. 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 设计思路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
18、实验相同C. 该实验证明TMV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D. TMV的遗传信息蕴含在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答案】C【解析】【分析】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RNA构成,需要寄生于活细胞。【详解】A、从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正确;B、该实验设计思路是将R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验证其作用,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后者也是将DNA、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后,探究其作用,B正确;C、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没有主次之分,C错误;D、TMV的遗传信息蕴含在遗传物质RNA的碱基排列
19、顺序中,D正确。故选C。【点睛】考查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B. A-T碱基对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C.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 双链DNA中碱基A+C与G+T数量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
20、、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A正确;B、A-T碱基对形成两个氢键,G-C碱基对形成三个氢键,G-C比例高的DNA分子更稳定,B错误;C、DNA的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C正确;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则双链DNA中碱基A+C与G+T数量相等,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B. DNA子链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沿5-3方向延伸C. DNA分子多起点复
21、制提高了复制的速率D. 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完全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详解】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发生,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并分别为模板,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从子链的5端向3端合成新的
22、子链DNA,B错误;C、DNA分子多起点复制,同一时间可以产生多个子链,提高了复制的速率,C正确;D、由于DNA分子为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碱基序列互补,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场所、条件、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查识记层次的考查。13.下列关于番茄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 全部位于染色体上C. 都由核糖核苷酸构成D. 不一定携带遗传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23、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细胞中的基因大多数位于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因此有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内,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C错误;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有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的分布,基因与DNA的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点内在联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4.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大肠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
24、离,如图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子一代DNA应为B. 子二代DNA应为C. 子三代DNA应为D. 亲代的DNA应为【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NA母链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复制结束后,子一代DNA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第二次复制结束后,子二代有两种:一种DNA的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另一种DNA只含有14N,第n次复制结束后,产生2n个DNA分子,其中2条是含模板链的15N-14N,其余都是14N。【详解】A、子一代DNA表明DNA分子只复制一次,都是15N-14N,所以应为,A正确;B、子
25、二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二次,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B正确;C、子三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三次,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6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而不是,C错误;D、亲代的DNA都是15N,所以应为,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明确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选择题15.人类对遗传规律和遗传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B. 摩尔根用果蝇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 赫尔
26、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沃森、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答案】ABD【解析】【分析】人类对遗传规律和遗传本质的探索包括以下内容: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
27、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A正确;B、摩尔根用果蝇通过假说演绎法,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C、赫尔希等人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无主次之分,C错误;D、沃森、克里克通过模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故选ABD。【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尤其是
28、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6.科技人员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图中的字母为根据荧光显示在甲、乙两条染色体上标注的部分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 基因A、a与B、b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 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D. 甲、乙相同位置四个荧光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答案】AC【解析】【分析】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9、。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 A正确;B、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
30、同的,所以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 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同源染色体等概念,学生应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17.某个鼠群有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在胚胎时期就使个体死亡),该鼠群的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任取雌雄两只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得到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31、A. 两个亲本基因型均为YyDdB. 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只有YyDdC. F1中只有隐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会死亡D. 黄色短尾与灰色长尾个体杂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其中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由此可推知当有显性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因此,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为YyDd。【详解】A、F1的表现型为中黄色:灰色2:1,短尾:长尾2:1,由此可推知当有显性基因纯合时,有致死现象,因此,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YyDd,A
32、正确;B、由于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因此F1中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为YyDd,B正确;C、由分析可知,F1中只有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死亡,C错误;D、由于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故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YyDd,与灰色长尾鼠(基因型为yydd)杂交,该杂交属于测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F1中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时致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18.“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先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并能和母鸡交配。现偶得
33、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与一只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B. 变性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不变C. 染色体组成为WW的鸡不能成活D. 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多【答案】ABC【解析】【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基因其实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
34、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为:母鸡和性反转公鸡产生的配子ZWZZZ(公鸡)ZW(母鸡)WZW(母鸡)WW(致死)所以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详解】A、由分析可知,性反转后的母鸡的基因型仍然位ZW,与正常母鸡(基因型为ZW)杂交,其后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Z,其一条Z染色体来自非芦花父方,另一条Z染色体来自芦花母方,说明其为杂合子,而其表现型为芦花公鸡,因此可判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B、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反转只是表现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所以性染色体还是ZW,基因组成也不变,B正确;C、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WW的鸡不能成活,C正确;D、假设由B/b表
35、示这对等位基因,则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ZBZb、非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故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少,D错误。故选ABC。【点睛】本题以“牝鸡司晨”为材料,考查伴性遗传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是考查求“该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其后代性别比例”,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基因型,写出相关的配子类型,在确定后代。19.为研究促进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基本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 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C. 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
36、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 该实验中甲组是对照,能排除提取物中的其他物质干扰【答案】B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若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则培养基中应当有R型菌,不会只有S型菌落,A错误;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由于加入了蛋白酶,可推测转化物质不是蛋白质,B正确;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由于加入了DNA酶,可推测转化物质是DNA,C正确;D、该实验中甲组加热处理,冷却后DNA恢
37、复活性,该组实验能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不能作为对照组排除提取物中的其他物质干扰,D错误。故选BC。【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方法、现象及实验结论,明确S型细菌的DNA分子是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20.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5次。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有两个B. 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D. 复制结果共产生32个DNA分子【
38、答案】AD【解析】【分析】1个DNA经过5次复制,共产生2532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32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是15N-14N,其余30个都只含14N;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60个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1006040,复制5次需A的数量(251)401240个。【详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A正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32个DNA分子中有30个都只含14N,所占比例为,B错误;C、含有100个碱基对的
39、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第四次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251)401240个,C错误;D、1个DNA经过5次复制,共产生253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三、非选择题21.下图1表示某动物个体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并回答:(1)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条,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2)图1中_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3)由
40、变化为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2中的 _。(4)图2丙细胞的名称是_,由丙变化乙为的过程,相当于图1中的_过程。【答案】 (1). 4 (2). b (3). 和 (4). 乙 (5). DNA分子的复制 (6). 丙 (7). 初级精母细胞 (8). 【解析】【分析】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图像可知a代表染色体(最终数目减半),b代表染色单体(有数目为0的时期),c代表DNA(有数目加倍的时期,最终数目减半),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是有丝
41、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详解】(1)根据图1可判断,时期对应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条,根据染色单体在分裂间期数目为0可判断b表示染色单体;(2)图1中和时期,染色体数目均为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一半,可判断其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中染色体数为2,DNA和染色单体数为4,对应于图2中的乙。(3)由变化为的过程,DNA数目加倍,出现染色单体,可判断细胞核内DNA分子发生复制,图2中的丙同源染色体分离,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4)图2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2、且均等分裂,对应初级精母细胞,由丙变化为乙的过程,即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图1中的过程。【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和图像的关系,22.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在制醋和有水果的地方常可以看到。果蝇在室温下10多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图是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1)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常用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至少写三点),如果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2)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用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雌雄交配,F2雌蝇全
43、为红眼,雄蝇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红眼,对于这种实验现象,摩尔根在萨顿假说的基础上做出的主要解释是_,后来又通过_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3)已知决定果蝇刚毛分叉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型均为直毛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既有直毛也有分叉毛。请写出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关系 _。欲通过果蝇刚毛分叉与否区分子代性别,需选择表现型为_的亲本进行交配。【答案】 (1). 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2). 5 (3). 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他的等位基因 (4). 测交 (5). 刚毛雌性:刚毛雄性:分叉毛雄性2:1:1 (6). 分叉毛雌果蝇和刚毛雄果蝇
44、【解析】【分析】果蝇是典型的实验动物,具有繁殖快、易培养、后代数目多、相对性状明显等优点;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优点,如果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即一共5条染色体;(2)F1雌雄交配,F2出现雌雄性状分离比不同,对于这种实验现象,摩尔根大胆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之后通过测交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其假设;(3)表现型均为直毛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既有直毛也有分叉毛,则推断刚
45、毛为显性基因,假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A,分叉毛的基因为a,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的表现型刚毛雌性:刚毛雄性:分叉毛雄性2:1:1。如果要以该形状区分子代性别,需选择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即表现型为分叉毛雌果蝇和刚毛雄果蝇的亲本进行交配。【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摩尔根关于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和伴性遗传,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各问题做出解答。23.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某DNA分子片段,请分析回答:(1)图中的名称是_,的名称是_。(2)DNA的 _蕴涵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请按5-3的顺序写出该片段链的碱基排列顺序:_。(3)该DNA分子复制时,以图中_链为模板,_保证了复
46、制的准确性。(4)由同一个DNA分子复制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位置关系是_。通过DNA复制和细胞分裂,亲代细胞将_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答案】 (1).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 鸟嘌呤 (3). 遗传信息 (4). CAGT (5). (6). DNA独特(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 分居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8). 遗传信息【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代表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代表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代表脱氧核糖,代表鸟嘌呤。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
47、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详解】(1)图中代表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与C配对,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代表鸟嘌呤;(2)DNA的遗传信息蕴涵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A-T,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CAGT;(3)DNA分子复制时以自身两条单链为模板,即链为模板,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4)两个子代DNA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通过DNA复制和细胞分裂,亲代细胞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细胞。【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
48、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鲜食玉米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甜玉米和糯玉米是籽粒中含有高可溶性糖或高支链淀粉的两种鲜食玉米,其中控制甜性状的基因用A或a表示,控制糯性状的基因用B或b表示。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请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_,F2的性状表现比例呈现934,说明A、a和B、b的遗传_(填“是”或“否”)遵循遗传自由组合定律,产生这种比例的原因可能是_。(2)F2中非甜糯鲜食玉米的基因组成是_。如果用F2中的一株非甜糯鲜食玉米与基因组成为aabb的甜非糯鲜食玉米杂交
49、,子代的性状类型可能有_种。(3)纯种的甜玉米与纯种的非甜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 (1). 非甜非糯 (2). 是 (3). 当a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 (4). AAbb或Aabb (5). 2或1 (6). 控制玉米非甜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甜基因是隐性;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表现为显性性状,故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后代仍表现为显性非甜性状,故在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子粒【解析】【分析】根据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
50、例为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可判断控制甜性状的基因(A或a)和控制糯性状的基因(B或b)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非甜非糯对应的基因型为A-B-,非甜糯对应的基因型为A-bb,甜非糯对应的基因型为aaB-和aabb。【详解】(1)根据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非甜非糯非甜糯甜非糯934,可推断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非甜非糯,且A、a和B、b的遗传遵循遗传自由组合定律,且甜非糯对应的基因型为aaB-和aabb,即当a基因纯合时,籽粒不表现糯性性状;(2)F2中非甜糯对应的基因型为A-bb,即AAbb或Aabb。若非甜糯鲜食玉米(AAbb或Aabb)与aabb杂
51、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性状类型可能有2种或1种;(3)甜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种子,证明甜玉米植株接受了非甜玉米的花粉,产生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非甜,非甜玉米的植株接受甜玉米的花粉后,后代杂合子个体仍然表现为显性性状即非甜。【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学生应根据性状分离比9:3:4推断各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25.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锥形瓶内
52、的主要实验成分应为_,过程搅拌振荡的目的是_。(2)图中实验预期B和C中出现放射性的是_。(3)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_的实验组,其余设置与图示过程都相同。(4)该实验表明进入大肠杆菌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了细胞外,但合成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请分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来源_。【答案】 (1). 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2). 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3). C (4).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 (5). 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指导(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
53、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1)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主要实验成分应为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过程搅拌振荡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2)图中B中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未被标记,C中含有大肠杆菌以及侵染进大肠杆菌的噬菌体DNA,已被32P标记,故出现放射性的是C;(3)若要探究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还需再设计一组用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组,以验证噬菌体的蛋白质未进入大肠杆菌。(4)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指导,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所以合成的子代噬菌体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把握32P标记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被注入大肠杆菌,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会留在外面。- 2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