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周 冲刺练 第1天(分值:23分 建议用时:3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故乡的小河,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小河流经之地溪草茂密,柳竹成行,小河在柳竹的庇护下仿若一条蜿蜒的银带一路向前。在河岸较窄的地方,一个石板桥横亘于小河之上。小桥长不足十米,宽不足两米,三根桥柱牢固地支撑着上面厚重的桥板,远远看去,小桥厚墩墩的,结实无比。小桥很平常,但老辈人讲过很多皇帝下江南从此路过的故事。,但与这座小桥相承的石板路曾经是古驿道却是千真万确的,那桥面被时间的刀锋深深地剜出的一道道痕迹就是证明。小桥两头岸石叠加,依岸而立,两棵参天的榕树紧紧拥抱着坚硬的岸石,使小
2、桥有了牢固的基石与依靠。小桥一端的榕树下,有一间小房子,却十分精致,青瓦粉墙,房内沿墙根修有马蹄形的石凳,老辈人说那是专为路人休憩而准备的。小河中的流水经历一路的艰辛与洗涤,明澈而亮丽,清爽而甘甜,这是上天赐予故乡人的甘露。每到月光明亮的夏夜,小桥就会热闹起来。老人们饭后拎着马扎、摇着蒲扇来到榕树下,或是讲古,或是论今。孩童们仿佛来到了儿童乐园,他们跑着、笑着、闹着,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踢毽子,一会儿又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游鱼。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比喻、比拟、对比 B.比喻、比拟、排比 C.比拟、对比、对偶 D.比喻、对比、夸张【解析】选B。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
3、“他们又跑又笑又闹,折了柳枝去逗弄水中的 游鱼,又捉迷藏、踢毽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答案:原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更形象地写出孩童们嬉戏内容的丰富;原文中由短句到长句,句式的长短富有节奏美。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答:答案:虽然不知道故事的真假 房子虽然小 4.下面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的构思框架,请把它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答:【解析】回答本题时,注意把握图形的层次和包含的具体内容,然后按照顺序 把每个层次
4、包含的内容列举出来即可。这个流程图主要分为三个大层次:第 一层即“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第二层分为三个方面,即“材料”“目 标”“方法”;其中目标又包含了“能力”“态度”两个方面等第三层内容。由此可以知道,答案的表述主体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然后从使用的 方法、借助的材料、学习的目标等方面把具体内容写出来即可。答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借助场景应用和实例分析,学习有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发展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求真求实态度的养 成。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行路难中诗人李白用“,”两句吟诵出横渡江海、到达理想彼岸的自信。(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万物不变的角度指出人与江河山川一样延绵不绝,不必自卑的诗句是:“,!”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