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熟市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用黑色钢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国”字在甲骨文中从“ (或)”,含义为干戈之地,后引申为部落;在金文中写作“”“”,含义为王的领地或诸侯封地。“国”字含义的发展说明A.西周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B.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C.文字
2、书写逐渐规范统一 D.西周王权逐步得到加强2.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A.牛耕技术始于战国时代 B.文献记载须经考古发掘佐证C.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 D.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3.明清以前,长距离运销的商品粮,系采购于富庶地方的余粮,贩运到贫穷的地方;而明清时期,粮食运销的方向调转过来,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种变化反映了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 B.农产品商品化进一步发展C.小农经济
3、专业化水平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4.中国传统观念“重理义、轻艺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天津电报学堂(1879)、天津水师学堂(1880)、天津武备学堂(1886)、天津军工学堂(1893)等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明A.“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被国人所抛弃 B.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艺事渐为人重C.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观念进步 D.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由此起步5.陈独秀在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但在1920年却又强调:“你谈政治也罢,不谈政治也罢,除非逃在深山人际绝对不到的地方
4、,政治总会寻着你的”,“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实质上说明A.陈独秀个人主张发生巨大变化 B.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革命性质和奋斗目标发生变化 D.马克思主义为知识界普遍接受6.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民党之政纲”,其中对内政策第11条即明确说明:“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体,并扶助其发展。”国民党制定新劳工政策意在A.证明国民党关注农民的利益 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纲领C.注入新生力量助推革命发展 D.说明国民党以服务劳工群体为宗旨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
5、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8.下表是1961-1965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变化统计由表可知,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我国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B.实现了工业化C.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D.工业水平已居世界前列9.1694年,英国议会创办英格兰银行,允许发行国债,并规定可以借款给政府,但必须由议会担保偿还,改变了以前以国王的名义举债并认为偿还债务是国王私人的做法。这种变化A.标志着
6、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B.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C.满足了工业革命所需的资本 D.促进了英国实力较快地发展10.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处死了末代沙皇C.颁布了和平法令 D.推翻了临时政府11.大国交战函数:P=(1F)(1C),意为:两极实力的悬殊程度(1F)、多边与两极的实力悬殊程度(1C)均与两极直接交战的可能性(P)成正相关关系。据此,下列历史推断或结论合理的是A.两极格局中争霸大国正面交战的可能性较低 B.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一定导致热战C.国家力
7、量对比均衡就可以彻底避免战争发生 D.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俄对决的可能性增大12.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 B.从完全市场到高度计划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 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1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比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
8、商人)之流。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C.经济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D.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严重打击14.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客观上影响了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 B.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15.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批画家关注自然风景、平常百姓,以追求真理的精神反对当时学院派所提出的“高雅”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错误观念。据此可知,该时期法国部分
9、绘画作品A.努力颠覆传统风格且追求创新 B.反映了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C.注重挖掘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 D.描绘了工业革命下的现实生活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明)宋濂元史材料二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
10、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的“制度创新”
11、有什么意义?(4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3分)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
12、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
13、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说明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4分)(3)结合所学知识,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分)(4)据材料四,你认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2分)18.(10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曾在20世纪末达至高潮,但近年来却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人类跨入20世纪最后几年的时候,欧洲统一大市场
14、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并正跨向全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进程加快,同样重要的是整个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阶段性的标志,是过去一百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归宿,也是新世纪发展的起点。摘编自张幼文等著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材料二 近几年,伴随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和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西方国家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变成了全球化的反对者,“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全球化进入相对低谷期。究其缘由,全球化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西方国家资本外流,许多产业外移,本国工人大量失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
15、化运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寻找出路,主动迎合反全球化民意,采取各种去全球化措施,逆全球化遂成为西方国家的政治主流。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材料三 针对“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月达沃斯论坛演讲中指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此,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型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纲领,认为新型全球化的推进方向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贏,其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建
16、设。摘编自人民论坛2018年2月9日冯维江文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反映了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哪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4分)(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根源,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逆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倡导的新型全球化的理解。(2分)19.(13分)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之一,优良的政治秩序促进了社会持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
17、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材料二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完成面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
18、手段”的含义。(4分)(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以“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9分)20.(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日“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梁启超王安石传材料二 “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完成面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4分)(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