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卷)“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历史1月联考试题(丙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4.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西周的资源配置者把自己的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但无
2、论公田与私田均不得买卖,耕作时虽由生产者通力合作,但收货时采取“计亩而分”的农产品分配方式,即把总产量依公私田亩数量的比例予以分配。西周统治者此举旨在A.激发生产者积极性 B.冲破宗法分封体制 C.改变既有土地制度 D.降低贵族监督成本2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所最尊也”“天者父之天也,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主要表明A.君权具有绝对专制性 B.汉代儒学具有神秘性 C.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 D.儒家思想具有正统性26.下表是唐朝前期进谏情况统计表(据唐书整理),由此可知该时期A.谏官制度具有完善性 B.政治制度具有转型性
3、 C.君主制度初具理性精神 D.决策机制体现集体智慧27.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的生产据点。如棉布的生产中心是在松江一带,安徽芜湖的浆染业最负盛名,丝织品的中心则在苏州,福建则是著名的果品、蔗糖、蓝靛等商品的产区。这说明A.交通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 B.商品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C.手工技术表现保守性特点 D.生产关系体现雇佣化现象28.严复引用斯宾塞的话,认为“民之可化,至于无穷,惟不可期之以骤”与中国传统的“为邦百年,胜残去杀”“虽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有相通之处,而斯宾塞大阐人伦之事的“群学”,与荀子的“人之所以异以
4、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以及大学也有暗合之处。由此可知严复A.立足传统以接纳西方思想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D.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29.中国共产党“三大”,正式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政策,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国民革命运动,并提出“以革命的方法”建立“真正平民政权”的政权主张。这反映了A.革命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B.革命目标背离民众要求 C.革命深入促使认识深化 D.革命战线开始正式形成30.下表是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部分省营企业资本统计表,(单位:法币千元)据此可知(说明:地方官股包括地方政府和省银行的投资,中央官股包括资委会、经济部等国营机构和国家银行的投资)A
5、.西南地方企业对抗战的贡献巨大 B.国共经济上的友好合作 C.中央与地方、官僚与民众达成共识 D.国家资本主义得以发展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国家性质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作为一个过渡社会成为中国一大特色。这种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人民当家的必要性 B.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C.中共领导的正确性 D.过渡时期的临时性32.罗马法对全世界的征服绝非出于历史的偶然。罗马法的高度抽象性使其在任何社会制度和任何经济模式下都具有适用性。由于罗马法不像犹太法那样因宗教而获得正当性,所以在向具有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国家传播的过程中,它未受到任何阻碍。这说明A.罗马
6、法的影响广泛 B.罗马军团战斗力强 C.罗马领袖英明领导 D.罗马法普适性较强33.历史学者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识”是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下列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迪亚士在远洋航行中成功到达了“好望角” B.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 C.航海家远洋航行中的勇敢精神仍有现实意义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34.英国在宗教改革时期所选择的道路无疑是独特的,它既不同于法国和西班牙,加入了反宗教改革的营垒;也不同于德国及瑞士,走上了激进的新教改革之路;而是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选择了一条以折衷和兼容为特点的英国宗教改革之路
7、。据此推知,当时英国A.世俗势力影响力的扩大 B.王权归属于罗马教权之下 C.民族经济受到较大冲击 D.罗马教会势力已全面瓦解35.1949年,南斯拉夫外交部长爱德华卡德尔提出:“南斯拉夫既不属于任何军事集团,也不参加任何种类的对任何国家的侵略图谋。”1951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政策。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在南斯拉夫会晤时正式提出不结盟的主张。这主要表明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两极格局符合发展潮流 C.和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D.新兴国家追求独立自主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8、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与税收和西欧有所不同。中国的税收从很早的古代起,就成为政府合法性的标志。国家向人民收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中国古代政府的财政原则是仁政,即应该轻徭薄赋,不能横征暴敛。西欧的国家税收分为正常收入和额外收入,正常收入是国王在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以及其他封建权利所带来的收入,国王(即国家)应该依靠这一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如果不足,才能向下级臣民征税,后者称为额外收入,而根据原则,额外深入地征收需取得臣民的同意。中国古代很早就发展出完善的官僚机构,其中有主管财政、税收的机关,所以工作效率高,而西
9、欧的财政税收机关一直不够发达,国家不能靠税收维持,于是发展出借贷(国债)等制度。摘自马克垚古代专制制度考察材料二 7世纪以后,欧洲国家没有全国性的地租,更没有常备的赋役制度。11世纪前,英国税权由贤人会议掌握,会议主要由贵族、郡长、教士组成。1066年,法国封建主对英国征服后,贵族大会议取代贤人会议成为国家重要机关,承袭了协商税权的制度。由于中世纪中后期战争烈度不断变大,国王的领地收入越来越不足以支撑战争开销,不得不乞求于国会,向国会希求更多的拨款。于是国会经常与国王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争端与妥协,最终确立了不经国会批准就不能收税的惯例。可以说中世纪立宪主义就已经在欧洲各国形成并发展壮大了。同时
10、,中世纪的税收政策也有利于欧洲商人、富农的发展。摘自王连顺谈古代中西方税收的不同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国家税收的差异及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税收政策对各自的影响。(9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不同时期的英雄也对历史做出重要贡献,他们在时代的潮流中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奏响了令人称赞的时代最强音。关于中国近现代英雄人物的著述颇丰,如徐克林撰写的旷代楷模林则徐、卫春回撰写的状元实业家张謇、李茂高撰写的伟人孙中山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身份与时代的理解。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
11、容,自选一位人物,自拟一个类似上述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地区等解放区对公营经济建设进行实践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共和国长子,对迅速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奠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文革”时期国营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党和国家领导人虽多方整顿但仍
12、遭重创。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从最初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到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建立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三个阶段。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企改革不仅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意义重大。摘编自李煜萍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企发展的历程。(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3、识,简析国企改革的作用。(7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以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变化。第一,预见反映了发达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战争。由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通信、交通技术的进步,进而随着计算机的发明等,战争开始变得机械化。最鲜明的例子是铁路的使用。由于运输车辆的使用,无论是步兵还是武器,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抵前线。德国的参谋总长施里芬制定的对法战略从比利时和荷兰的侧翼闪电般地侵入法国如果没有铺设的铁路,是不能想象的。第二,与战争的机械化相辅相成的是军队的大众化,即彻底地灵活运用现代国家人力资源的战争。由职业军人和特权阶级控制的军部依然存
14、在,但通过志愿兵制度和义务兵役制度,可以动员男性人口的一大半作为士兵参加战争,这成为实施战争计划的前提条件。第三,我们必须提到与此相连的当时的军备扩张竞赛,这种竞赛提高了战争的可能性。一战的爆发将这种变化付诸实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摘编自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战争呈现出的显著特征。(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产生的重大影响。(8分)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叶适(1150-1223),字正则,是永嘉学派(永嘉学派的共同特点是注重研究有关国计民生、治
15、理国家问题)的代表人物。他因居住温州城郊的水心村,故被称为水心先生。叶适将他理想中的制度称为“善政”,并称:“以庸君行善政,天下未乱也;以圣君行弊政,天下不可治矣。”制定治国方略,叶适也极为看重手段方法的务实。他察觉到两宋士人多有知易行难之失,“士多以意为善,鲜以力为善也”。当然唯有重视力与意的结合,才能兼具实材与实德。“天下之理备矣,尺度按之,规矩占之,若称物然,斤石之必以其力,不可诬也。以力从意,不以意为力。力所不及,圣贤犹舍诸;力之所及,则材为实材,德为实德矣”。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也只能沦为空谈。叶适相信,“士君子之经世,非日委蛇曲从,为终始牢固之术;然而变化诎伸,自当兼通义命”。时隔千年,叶适的制度见解仍然能启发今人,焕发光彩。摘编自刘园园叶适的思想学术与文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适制度观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适制度观的意义。(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