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 深受宗法影响B 突出皇权至上C 体现宗教色彩D 利于邻里和睦2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A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C 推动
2、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 D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开创皇帝制度C 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了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C 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D 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5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
3、,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 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 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 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 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7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乡亭市里高显处”。这种现象说明A 汉代
4、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B 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C 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D 汉代乡亭治安状况太差8唐朝时名门望族子孙得以拜相的比例依然高于庶族子弟。下表反映的是唐朝不同时期,名门望族子孙拜相者入仕途径所占的百分比。此表说明时期唐前期唐中期唐后期依靠门第77.6%46%16.5%依靠科举12.1%34%82.3%A 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B 科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C 名门望族依靠政治特权保持家族振兴D 文化素养是名门望族延续实力的重要优势9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
5、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 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 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10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B 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C 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D 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11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梭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
6、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 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 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12“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A 自由平等精神 B 直接民主路径C 集体暴政弊端 D 科学治国理念1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了自
7、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14罗马法规定,买卖双方要亲自到裁判官面前,买受人手持物品,并说:“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出卖人:“你对买受人的主张有无异议?”若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 保留有原始落后的习俗B 注重调解贸易纠纷C 重视保护贵族私有财产D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1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其言论体现A 人人平等的原则B 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C 法律至上的原则D
8、奴隶有权参与制定法律16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A 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 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17“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B 直到此
9、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C 1875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D 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18下面的“思维导图”说明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A 渐进性 B 多样性C 曲折性 D 落后性1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B 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C 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D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A 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虚君,没有实权B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
10、议会负责C 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D 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21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 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D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2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B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C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D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23天朝田亩制度中有关“分田”的规定,其实质
11、是A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C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D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2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25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 创造
12、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26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A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 1787年美国宪法C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27杰斐逊曾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此,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A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B 减少选民资格限制C 建立政党相互监督D 设计分权制衡机制28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
13、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C 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 D 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29“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材料反映了A 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 门户开放政策C 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D 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3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 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 抹杀了鸦
14、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3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下列内容不能直接作为这一论点依据的是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割香港岛给英国C 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D 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3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
15、世官制到察举制的转变 D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3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A 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B 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C 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D 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34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A 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 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C 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 保证民主政
16、治的安全和稳定35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第II卷(非选择题)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华
17、盛顿认识到权力有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分别掌管,则无退化为专制制度的危险。“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它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材料三 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有权统率全国武装力量。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宰相。1.材料一是中国唐朝的什么制度?中央机构的权力是如何运作的?如何评价这种制度?(10分)2.材料二中美国确立了什么政体?体现了哪些原则?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权力运作上有一定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体现在哪里?二者实质有什么不同? (1
18、0分)3材料三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通过什么法案确立?国家权力中心拥有什么权力?你认为人类政治史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10分)二、第II卷:1.三省六部制(2分) 中书省草拟政令,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执行(3分)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分),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避免决策失误(2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帝滥用权力(1分) 2.民主共和政体(2分)联邦制原则、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民主(主权在民)原则、共和制原则(任三点得3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但实质不同(2分)。唐朝:是皇权专制下的民主;美国:体现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3分)3.德意志(2分) 18
19、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掌握国家大权(2分);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2分)。人类历史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的过程(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项排除;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晴】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
20、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尊师重教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2D【解析】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玩法体现“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排除B;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故C错误;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同时将周王朝的文化也带到了分封之地,推动文化的认同,故D错误。3D【解析】秦王嬴
21、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了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及现在,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D项具体表现。4D【解析】题干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富”字,卿大夫富可敌国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和易位,“夫皆富,政将在家”的局面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题干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是诸侯国内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经济地位的变化,而
22、非诸侯国间经济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这亦属于推理式而非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反映出经济地位的改变将引发政治地位的变更,故D项正确。5A【解析】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规定针对民众,而非职业官员,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而不仅仅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项错误。6D【解析】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中央官制
23、,题干中所列出的奉常、少府、所掌管的宗庙、皇帝生活,表明秦朝将与皇帝及其家族有关的事情上升到国家政治的高度,体现了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AB项是秦朝中央官制的表现,不是本质;C项反映的是选官制度。7C【解析】【详解】题干中说到汉代最基层的官员需要将皇帝的诏令抄写在最醒目的地方,以方便辖区内的群众知晓,这是基层官员执行上级命令的手段,也是皇帝通过诏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的一种方式,故选C;题干中只是提到了官吏把皇帝的诏令抄写在醒目的地方,并没有涉及到到官员的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所述是基层官吏执行上级命令,而并没有提到是否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且最基层的官吏并不直接对皇
24、帝负责,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题干没有提到汉代乡亭治安状况,故D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名门望族子孙拜相的比例依然高于庶族子弟,名门望族子孙中依靠科举入仕的人越来越多,这说明文化素养成为名门望族延续实力的重要优势,故D项正确。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与材料不符,排除A。B项说法错误,科举制更加强调才识选官,而九品中正制强调门第选官,排除。材料强调文化素养是名门望族延续实力的重要优势,而不是依靠政治特权保持家族振兴,排除C。9B【解析】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
25、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A项不正确。C项说的还是现象不是本质。D项题干并未涉及。10C【解析】【详解】内阁是国家非法定行政机构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造成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的原因是被军机处架空了,不是因为国家政治稳定的原因,故B项错误; 据材料“清朝嘉庆时”和所学可知已建立军机处,逐步成为国家的中枢权力机关,取代了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作用,故C项正确;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在材料无体现,导致内阁大学士无事可为是制度变迁的原因,故D项错误。11C【解析】 结合所学,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6、,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故A项说法错误,选A。唐朝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宰相的权力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项说法正确。“内阁”的出现应在明朝,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产生。故C项说法正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大臣,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D项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12C【解析】材料中关键
27、信息是“这种专政”“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意思是雅典民主制发展成对少数派和少数意见者实行专政的工具,故选C项。A不对,雅典民主的范围有限,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自由和平等;BD与题意不符。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古代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分析题文的“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见此材料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14D【解析】据材料”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
28、裁定该物为原告(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信息可知,这说明当时罗马法注重形式,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A项,故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纠纷,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涉及个人财产关系,故C项错误。15C【解析】“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因此选C选项。A选项错误,主要是奴隶主层面的平等;B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内容;D选项有知识性的错误。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29、”,“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的信息说明代议制度下行政权逐渐扩大并凌驾于议会至上,故选A项。B与材料描述内容恰恰相反。C、D错误,材料主要强调行政权的扩大。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的权力;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确立议会的权力17D【解析】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几经周折,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故选D;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排除A;在颁布1875年宪法之前,法国曾实行过共和政体,排除B;1875年宪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排除C。故选D。18A【解析】思维导图显示立法权逐步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首相,工业资产阶级不断获得
30、更多下议院席位,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渐进性,故A项正确,其他说法均不准确。【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要求按照“一、二和三”复习: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贯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全过程。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9D【解析】根据题干“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等和结合选项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美国1787年宪法对选举资格做了严格限定,将黑人和奴隶排除在民主政治制度之外,后来兴起了美国黑人民权
31、运动,逐渐取消了先前的规定;故D项正确。AC两项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与题干“选举资格”无关,排除。英国圈地运动为英国革命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条件,与题干“选举资格”无关,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0C【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是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故排除A,选C;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排除B;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故排除D。2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协商关税”、“五口通商”等特权,这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商品输出的要求;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
32、了在中国开办工厂的特权,这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由此可知,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B项正确;A项反映在南京条约中,故错误;C项反映在马关条约中,故错误;材料和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共同出发点,解题的关键是,比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22C【解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
33、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而是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23A【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其实质是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故A项正确;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不属于分田的实质,故B项错误;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没有突出分田的问题,故C项错误;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中
34、有关“分田”的规定的实质,再结合土地所有制的角度,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4A【解析】从题干中“英国的大炮”,可以联系到英国的“炮舰政策”,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在1842年,时间段不符合;C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以反封建为主;D项表述错误。结束故选A。2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一国的
35、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具有普适性,正确答案是B。26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保留了君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的妥协,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合法,在算人口以确定国会代表名额分配时,把每5个南方黑人折算成3个白人,这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妥协,但与设问不符,排除B。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谴责了英王对殖民地人民的种种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这体现了美国人民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坚决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符合设问,C项正确。在
3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互相妥协的产物,但与设问不符,排除D。27D【解析】【详解】由于“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所以要求有关权力各方形成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制,结合所学,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形成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正确;根据“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可以判断其不信任主要是对权力的不信任,因此不会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忽视了地方的权力,故A错误;减少选民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实际上扩大了民众对政府的制约,无法体现相互制约,故B错误;美国建国之初还没有政党产生,故C错误。28C【解析】【详解】建筑
37、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29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可知,材料中的主张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是指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领事裁判权,没有体现出最惠国待遇,故A项
38、排除;B项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英国商人利益的保护,故C项排除。30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是指由于清政府拒绝与英国的平等贸易结果引发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观点既没有认清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更未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要在全球建立资本主义市场,扩大殖民侵略权益,所以费正清的上述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应该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以便倾销商品,掠夺原料,A错误,排除;鸦片战争是非正义性,材料没有体现作者肯定了中国
39、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排除B;材料中不是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排除D。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实质【名师点睛】两次鸦片战争是列强为获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由于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战争均以中国战败而结束。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要特别注意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进步作用,这是新课改的核心考向之一,可以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31A【解析】【详解】“赔款2100万银元”不能直接体现了中国
40、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项错误,符合题意。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故项正确,但不符合符合题意。开放五口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贸易自主权,故项正确,但不符合符合题意。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故项正确,但不符合符合题意。32C【解析】汉朝时广泛推行察举制选官,由原来的世家大族世袭把持官职转变为各郡县诸侯国推举、寻访贤能之士做官,如举孝廉、举茂才等,故C项正确。“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系指夏朝禹传位于其子启改变了三皇五帝的禅让制,故A项错误。血缘国家到地缘国家的转变是在秦统一后,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故B项错误。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是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局面,如战国到秦
41、统一,东汉到三国分裂,魏晋统一到南北朝分裂,唐宋统一到五代十国分裂等,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弄清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等是判断的重要依据。33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由于利益的不完全相同,因而出现了对宪法“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的现象,这说明各州存在着利益冲突,故C项符合题意;各州对制定宪法没有分歧,只是对宪法的相关内容存在分歧,排除A项;这部宪法的对外意义有让敌人感到震惊的成分,但材料无法体现这是制定宪法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信息,排除D项。34D【解析】“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威胁民主政治的个人,并不是防
42、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A项错误;公民都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不是“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驱逐威胁民主政治的个人,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故D项正确。35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说明统治者相信血缘关系对维护政权具有重要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相对于贵族政治更有利于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C项说法错误,贵族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但并非因此就能保障王朝延续,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