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667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分层作业:7-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分层作业 二十一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图中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B。图中场景反映的是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规模垦荒。2.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农

2、业上大规模种玉米B.一味发展重工业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选D。材料强调赫鲁晓夫“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其改革最终失败,D符合题意。A是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表现之一,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B与史实不符,排除。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C与赫鲁晓夫无关,排除。3.(2019全国卷)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 (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 500万1 230万蔬菜与瓜类4 700万

3、1 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苏联1970年的实际经济指标没有达到1961年的预测或计划目标,且农业领域的差距巨大。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后期增长速度放缓。说明斯大林模式导致经济发展问题积重难返,故选A。1970年是勃列日涅夫当政,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B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重点是工业,C错误;斯大林模式下,生活物资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低,急需生活物品,需求并未发生变化,D错误。4.20世纪

4、70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C.下放企业管理权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解析】选C。“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体现了下放企业管理权,故C正确。5.(2018广东学业考)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C.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但经济领域效果不佳,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根本变革,但最终导致政局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5、。故选B。6.(2018北京学业考)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相继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束缚着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纠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之后的几位苏联领导人都企图对苏联原有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因此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

6、答问题。材料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苏联兴亡史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当时执政的领导人并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解析】本题的状况概括有一定难度,要结合材料各种数据进行概括,其他问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经济状况:经济衰退(或经济恶化等)。原因:“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

7、本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效果不佳。(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41958年苏联农业产值平均增长9.2%;谷物产量从8 560万吨增加到13 47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2%人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58年的平均劳动报酬比1953年增长82%。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C.赫鲁晓夫农业改革D.制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解析】选C。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实行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C正确;A是在1921年;B是在1929年;D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

8、革。2.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析】选C。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即通过利润刺激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故C正确。3.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

9、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选A。题干材料“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反映出苏联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反映了苏联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故B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C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错误。【深化点拨】在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赫鲁晓夫首先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制度。4.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

10、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解析】选B。由题干中“1971年”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明显不符。5.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

11、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B.苏联革除了斯大林模式弊端C.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领域D.美国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解析】选C。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调整,其改革的重点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因此当时苏联的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C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这也是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但这是外部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A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错误。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才在美国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6.下表为1976

12、-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解析】选D。A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C发生在1991年,B发生在1953-1964年,时间不符;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但是改革不见成效,故选D。7.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

13、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东欧剧变的影响【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在于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其弊端长期没有消除,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并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8.1991年苏联解体,其重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引发政权危机,那么苏联失败的教训对我国发展经济有何启示()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基础B.稳步前进,避免改革带来的危机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14、解决民生问题D.协调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解析】选D。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失败的教训启示是不能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错误;战后苏联的改革没有及时突破斯大林模式,通过改革化解危机,故B错误;应该协调发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不能片面、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故C错误;D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材料二1986年,在苏联流传着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

15、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8分)(2)材料二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何在?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10分)【解析】第(1)题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苏联的实际出发,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过分追求稳定,他们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都以失败而告终。第(2)题考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及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答案:(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状况:实际平均GDP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缘。(2)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阻碍。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