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666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豫南九校联盟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B.人头税的废除形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D.地主阶级上地所有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主要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信息是由秦代到汉代家庭规模的变化。汉代之所以三代之家形成主要原因是牛

2、耕技术的推广,需要劳动力的协作,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清代“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故B项错误;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故C项错误;汉代的三代之家仍然是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25.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意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信息

3、是内朝首领霍光拒绝丞相参加废立皇帝的会议,因为汉代内朝权力来自于皇帝,因此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加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朝掌握决策权力,外朝掌握执行权力,体现不出权力大小,故A项错误;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D项与题干中的“实质”不相符,故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外朝26. 中国最早的财神像出现于宋代,称为“财马”是一种用黄纸印的财冲画像: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在隋唐时期是以瘟神形象出现的,北宋以后才被供奉为财神。财神的出现反映出A.古代卫生状况的好转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D.神魔小说的兴盛【答案】C【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商品经济,意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信息是财神像和财神出现于北宋,实质上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财神像”体现的应该是雕版印刷术,故B项错误;“神魔小说兴盛”应该是在明朝,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的商业发展27. 科举制发展到明朝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而是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这个制度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这一制度的出现主要由于( )A.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B.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C.中原地区战乱的影

5、响D.南北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材料信息是体现的是明朝科举考试的“南北榜”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的文化重心的转移,因此B项是主要原因,D项是直接原因,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明清政治中心在北方,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也不是这一制度的原因,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商业发展的特征28下图是1723-1903年中国税收变化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A.工商杂税的迅猛增长反映了政体的变化。B.农业税收的平稳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持续C.税收总额的变化

6、说明了税收结构的调整D.财政支出的扩大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材料信息是体现的是1723年1903年税收总额增长、工商杂税快速增长、农业税收平稳发展的态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由于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使工商业税收快速增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1723年1903年属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政体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意味着放弃了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图标反映的税收比例的变化,税收结构始终没变,故C项错误。考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资

7、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9. 民初的剪辫意外地促进了服饰的改革,诚如孙中山所指明的:“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 )、A.剪辫巩固了革命成果 B.易服成为社会共识c.服饰变革具有经济性 D.社会崇洋风气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民国社会生活习俗,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剪辫后“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服饰的变革具有经济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剪辫后还是出现了复辟,因此A项错误;B项无法在材料中体

8、现;“社会崇洋风气盛行”说法太绝对,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移风易俗30. 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明确指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这说明( )A.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C.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D.国共两党抗战路线一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党的抗战,意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动员全国民众抗战,即全面抗战的意图,所以本题

9、正确答案为B项。“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是在1938年10月以后,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1. 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大搞农具改革的运动,“河南省许昌市几个月就提出了改进工具的意见104万多条,商水县高庄乡两天两夜就创制农具390多件”。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中国原有农业技术落后 B.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C.跃进战略影响技术革新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意在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的是20世纪

10、50年代农业技术方面的大跃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材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原有农业技术落后,但这不符合题干的“主要”限定词,故A项错误;此时是大跃进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人民公社化”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大跃进运动32. 根据雅典历史,儹政统治结束后,克里斯提尼不仅面临与前儹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因此他一方面与希帕克斯合作,另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说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 )A.政治力量的制约平衡 B.政治权术的考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1、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是克里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是为了防范希帕克斯,但在防范希帕克斯的同时,还要和其合作,因此这实质上说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是基于政治权术的考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是易错项,材料无法体现两者的制约与平衡,故排除;其他两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克利斯提尼33. 这些行业(采煤和开矿)风险小,收入稳定,投入少,利润显著特别是在米德兰和北部地区,很多土地家族是靠煤炭和铁矿而不是靠谷物和绵羊致富的。17、18世纪,当铁和煤炭工业向这些地区发展时,当地的地主们独

12、资或合资经营这些企业。这表明工业革命( )A.重工业是其主要部门 B.具有一定的资本基础C.开始于采煤冶铁行业 D.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主要考查考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逻辑思维是“现象本质”。材料信息是地主们靠煤矿和铁矿致富,后来又独资或合资经营这些企业,这实质上说明地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一定的资本基础,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虽然涉及重工业,但工业革命的主要部门是轻工业,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部门,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业革命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D项错误。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基础34.

13、“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这一政策最可能是( )A.下令银行停业整顿 B.鼓励农民减耕减产C.实施以工代赈措施 D.颁布工业复兴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由“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可知,这些受

14、益者应该是社会下层群众,这一政策应该是社会救济、以工代赈等社会保障措施,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内容35. 亚投行的宗旨为:(1)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由此可知亚投行( )A.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类似 B.成为新兴的国际经济组织C.将会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 D.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答案】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

15、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汉代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方海港广州起航,先驶向东南亚各国,然后绕过马六甲海峡抵达南亚印度半岛沿海港口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在中外经济贫交往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通过丝绸之路,以丝绸为主要代表的中国物产大量运往西方各国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为中外客商从事贸易提供种种优待和方便。由此,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它在对外贸易中地位也大大增强。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

16、入成为宋元国家财政收入的重决来源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外经贸交往的主要通道。这一时期,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货物总额不仅创新高,而且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编自古代丝绷之路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

17、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国家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加以评价(13分)。【答案】(1)变化:从陆上为主到海上为主;从丝绸出口为主到瓷器、茶叶出口为主;从政府扶植到政府限制;从兴盛到衰落。(6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瓷器茶叶需求扩大;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推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6分)(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6

18、分)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最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了世界的面貌。(7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对外贸易和近代西方殖民主义,“变化”一问可对材料进行分层提取信息进行归纳,从对外贸易的途径、内容、政府态度、发展趋势等角度解答。“原因”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重心南移、西方国家的需求、清政府的政策以及欧洲人的航海活动等角度解答。(2)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做法”一问通过提取材料信息和中国进行对比来

19、解答。“评价”一问的解答要把握评价的标准,从对欧洲、对殖民地以及消极和积极等角度回答。考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古代丝绸之路;近代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殖民扩张41.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趣。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中“历史意见”体现了怎样的评价历史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答案】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

20、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4分)示例任选两例示例1:洋务运动:该观点忽视了洋务运动突破顽固派故步自封,学习西方技术,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进步之处。(4分)示例2: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4分)示例3:哥伦布到达美洲:该观点忽视了哥伦布航行美洲,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启近代的进步之处。(4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评价理论,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解答首先理解材料中的“历史意见”。从“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可知,材料体现的历史评

21、价原则是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按照这一原则,表格中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哥伦布到达美洲都是错误的,它们都忽视了当时的历史条件。考点:近代中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思想和戊戌变法;近代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请考生在第45、 46、 47、 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35年II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了法币政策实施办法,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

22、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救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仍准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收回;设立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纸币发行的准备金;有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或生银等,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三行兑换法币;旧有以银币订立的契约,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为稳定汇价,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为确保布告的实施,财政部又陆续颁布了一批其他条文作为实行法币政策的补充。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有:组织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规定定兑换法币办法。接收发行集中现银办法、规定新辅币条例、规定统一公债充足准备金办法、增加法币保

23、障等。1936年1月20日迫于蒋介石的压力,财政部又规定中国农民恨行发行的纸币“与法币同样行使。”一南京国民政府历次生要的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出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特征。(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带来的有益启示。(6分)【答案】(1)特征:财政部主持实施,其他金融部门配合;法币和中央银行钞票同时通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9分)(2)有益启示:中央统一发行法币,建立稳定的货币体系;金融改革的配套措施一定要贯彻得力。(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4、。本题的特征,可抓住材料中法币改革的主持者、法币改革的手段、改革过程等进行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币值改革启示的认识。本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注意题干的限定是“有益启示”,可结合法币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其结果来说明,如中央统一发行法币,建立稳定的货币体系等等。本题算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国民政府改革币制改革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不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嚎。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是根本蔑视其存在。-节选自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914

25、年,袁世凯主持祭孔大礼,又庆祝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他称赞科学及其净化迷信的作用,而又率领全国祭天,邀请所有的人都参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1915年8月在总统的默许下开展了一场拥戴袁为皇帝的运动。然而,皇帝却要经过选举(实际上是走形式),帝制必须是立宪的。-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和结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答案】(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3分)结果:袁世凯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3分)(2)特点:将共和制的作风

26、和帝制的作风融为一体。(3分)成因:辛亥革命影响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影响力根深蒂固;袁世凯掌握着强大的北洋军阀,拥有实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主政治发展十分有限;近代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较为淡薄;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欺骗愚昧无知的选民等(6分,回答出其中3点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

27、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过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开始产生分化和重新组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英法为代表,竭力维护和固守原有的民族利益、殖民利益和新获得的霸权利益不放第二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这是一种把民族主义推向极端、最为反动的民族主义第三种类型是东欧和东南欧众多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这些一战后刚获

28、得独立的国家是帝国主义列强弱肉强食、角逐争夺的对象,无法主宰其民族命运,最后被拖入大战的漩涡,付出了惨重的民族牺牲代价。-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出现分化的根源并分析这种分化带来的各自影响。(8分)【答案】(1)内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3分)特征: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4分)(2)根源: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差异。(2分)影响: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德意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则使这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

29、道路,并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使这些中小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但却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一战后的民族主义。“主要内容”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由材料中的“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分析可知特点是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2)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的“根源”依据材料中三种类型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差异;“影响”概括归纳材料即可得出。考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民族主义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曾国藩认

30、为“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习,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咸丰十一年(1861年)上奏朝廷“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针对清廷海防薄弱而提出:“今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案,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 。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同治二年,曾国藩为了招拢精通洋情、商务与外语人才,多次让人延请海归人士容阁来总督府共商大计,又选派三十名幼童出国学习,开启近代中国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深造的先河。曾国藩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以大西洋诸夷论之,英吉利狡黠最甚,法兰西次之,俄罗斯势力大于英法尝与英夷争斗,为美利坚性质成为醇厚

31、,其于中国素称恭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传统理藩外交相比,曾国藩的外交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曾国藩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基本认识?(9分)【答案】(1)进步之处: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图自强;加强海防建设,保障海洋权益;派人出国留学,培养近代人才;利用列强侵华矛盾,维护国家利益。(6分)(2)对西方列强的侵华抱有一定的警惕;认为西方列强在侵华问题上存在矛盾斗争;但对西方列强的侵华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其侵华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9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曾国藩的外交思想。 “进步之处”是把曾国藩的外交思想和传统理藩外交进行比较而得出的。从材料中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加强海防、派遣留学生、利用西方矛盾维护国家利益等。(2)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对曾国藩思想的评价,从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进步性和存在的认识局限两个方面作答,着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杰出人物曾国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