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1、“做一做”及第53页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并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2.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小棒、图片、三角形图片,电脑课件。【复习导入】提问: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一:2+2+2+
2、2+2+2+2=14(次)想法二:27=14(次)想法三:72=14(次)继续提问:27为什么等于14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想法一:27可以当做7+7,7+7=14想法二:27=2+2+2+2+2+2+2=14导入课题: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它们的积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都会又准又快了。(出示课题)【进行新课】知识点 5的乘法口诀1.学习例1。(1)通过操作得出:15=5,51=5。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一数。学生活动:一
3、个盒子里有5个福娃。讨论:一个盒子里有几个福娃?(5个)就是几个5?(1个)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或51)由此可以知道:15等于几?5乘1等于几?小结:15=551=5(2)通过观察得出:25=10,52=10。师:2个盒子里有几个福娃?讨论:2个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10个)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25或52)25或52的积是多少?(10)小结:25=1052=10(3)通过想象得出:35=15,53=15。师:如果是3个盒子呢,一共有多少个福娃?讨论:如果是3个盒子呢,一共有多少个福娃?(15个)列出加法算式是怎样的?(5+5+5=1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怎样的?(35或53)
4、35或53的积是多少?(15)小结:35=1553=15(4)通过想象推出:45=20,54=20,55=25。师:下面我们来观察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列出的三组算式,看看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学生讨论、交流。15=5 51=525=10 52=1035=15 53=15小结:每次都比前一次多1个5,每个积也都比前一个积多5。讨论:你能根据找出的规律提出两个问题吗?能列出相对应的乘法算式计算出它们的积吗?学生交流、汇报。小结:4个这样的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45=20 54=205个这样的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福娃?55=20(5)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师:15和51都表示1个5相加是5,1个5相加可
5、以简单地说成“一五”,得数是5。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一五得五)提问:那么谁能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来分别编一句口诀呢?学生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再汇报交流。小结:25=10 52=10 口诀:二五一十35=15 53=15 口诀:三五十五45=20 54=20 口诀:四五二十55=25 口诀:五五二十五师:这五句口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一遍口诀。2.背诵口诀。(1)引导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记忆口诀。(2)采取多种形式读、背5的乘法口诀。【课堂作业】1.对口令。(1)教师出示卡片与学生对口令。一五( )( ) ( )( )一十四五
6、( )( ) 二五( )( )( )( )二十五 三五( )( )(2)学生模仿,同桌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3.想一想,填一填。55=54+ 54=53+4.列式计算。(1)2个5相加得多少?(2)5个5相加是多少?答案:1.(1)得五 二五 二十 一十 五五 十五2.45=20(元) 四五二十3.5 54.(1)25=10或52=10(2)55=25【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要使乘法计算得又对又快,就要熟记乘法口诀,大家再把口诀齐读一遍。【课后作业】1.课本练习十的12题。2.完成创优作业1
7、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第1课时 5的乘法口诀15=5 一五得五 51=525=10 二五一十 52=1035=15 三五十五 53=1545=20 四五二十 54=2055=25 五五二十五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复习时由学生刚刚做的眼保健操引入,让学生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受到了卫生健康的教育。本节课主要体现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活动过程,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激发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