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642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 母亲的恩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认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三、初读指导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

2、子。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4、出示:针 注视 迟 著名 寸草 言 孟郊 缝补 沐浴 生机勃勃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7、比赛读书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四、教学生字五、作业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 一针针一线线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 针线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

3、体会得更真切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 齐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齐读三、学习第三节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三节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四、教学生字1、分析字形第三课时一、复习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二、指导背诵1、看图背诵这首诗2、同座位点背3、指名读,齐背。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补( ) 摸( ) 针( ) 恩(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

5、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扑( ) 漠( ) 什( ) 思(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6、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7、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孟郊( )着身上的衣服,(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 )不就像这( )?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