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905KB ,
资源ID:76584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658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 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游离的氨基数与肽链数有关B. 一条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结构可以有两种C. 某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数n+mD. 脱水缩合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及tRNA的参与【答案】B【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每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游离的氨基数与肽链数有关,A正确;一条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结构都是相同的,只

2、有一种,B错误;某蛋白质由m条多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依据“氧原子数目p氨基酸数目2脱去的水分子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可推知: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数为氨基酸数目2n(nm) nm,C正确;脱水缩合过程也就是翻译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能量及tRNA的参与,D正确。2.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加工B. 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C. 胰岛B细胞中除了合成膜岛素外还能合成RNA聚合酶D. 指导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存在并表达【答案】D【解析】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

3、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而后由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将加工后的蛋白质运往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A、B正确;分泌蛋白的合成离不开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催化,因此胰岛B细胞还能合成RNA聚合酶,C正确;指导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但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D错误。3. 下列有关果蝇(染色体组成2N=8)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果蝇基因组测序,测定的是4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B. 果蝇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C. 果蝇经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2对D. 性染色体异常XXY的果蝇,其体

4、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答案】B 考点:主要考查减数分裂过程4. 下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为A、a。现确定7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2号和6号肯定携带致病基因B. 5号的基因型为aa或XaYC. 3号和4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1/8D. 6号和7号再生个男孩是正常的概率为1/4【答案】C【解析】系谱图显示,6号和7号正常,其儿子9号患病,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7号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进一步推知: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号的基因型为XAY,不携带致病基因,6号的基因型为XAXa,肯定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5号的基因型为XaY

5、,B错误;因5号患病,所以1号和2号的基因型依次为XAXa、XAY,进而推知4号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3号的基因型为XAY,因此3号和4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XaY1/8XaY,C正确;6号和7号的基因型依次为XAXa、XAY,再生个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YXaY11,该男孩是正常(XAY)的概率为1/2,D错误。【点睛】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

6、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首先要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为切入点,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 、“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 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5.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用基因A、a表示,红眼与白眼用基因B、b表示。现有2只雌雄果蝇杂交,

7、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亲本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都是相同的B. 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 根据杂交结果可以推断,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 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解析】表中数据显示: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中的红眼白眼(31)(31)11,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B与b位于X染色体上,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XBY,B错误;在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值均为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控制体色的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C正确;综上分析,亲本雌雄果蝇的

8、基因型依次为AaXBXb、AaXBY,表现型均为灰身红眼,A错误;果蝇的体色与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6. 野生型果蝇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只有1个编号为11A的区段,棒眼果蝇的体细胞中X染色体含有2个11A区段。野生型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则F1雌果蝇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所含11A区段最多有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个【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野生型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体上只有1个11A的区段,棒眼雄果蝇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中含有2个11A区段,二者杂交所得F1雌果蝇的卵原细胞中含有3个11A区段。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该卵原细胞

9、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其上的基因也随之复制,因此所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6个11A区段。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依题意理清如下知识脉络,不难发现F1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11A区段,再联系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7.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中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某种细胞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的错误的是A. 该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B.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 该细胞中发生的突变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D. 图中等位基因(A、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C【解析】题图显示: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各有4条,说明图中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该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10、,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正确;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两极所对应的2条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正常情况下应含有相同的基因,而图示的细胞两极所对应的2条染色体却出现了等位基因,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但不一定发生了隐性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题干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C错误,D正确。【点睛】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如A、a)的原因剖析一定基因突变一定交叉互换两种可能体细胞有丝分裂(例: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上述情况)作用时期间期亲代基因型AA若出

11、现上述情况出现一条染色体颜色有两种,例:绝大多数白色,只在头上带一小段黑色作用时期减前期无前面任何提示,可两种情况同时考虑8. 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完成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该细胞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 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数目加倍C. 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 细胞中DNA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两倍【答案】C【解析】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数目也加倍,此时细胞中DNA数目是其体细胞的两倍,但处于

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DNA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B、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若能将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图中2N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或核DNA的相对含量)9. 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的试验设计与结果。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纤维素悬液(mL)222纤维素酶液(mL)111反应温度()304050斐林试剂(mL)222砖红色

13、深浅+ + + +注:“+”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A. 纤维素酶液的用量是自变量B. 通过实验可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C.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或产生颜色的深浅D. 实验中应将纤维素悬液与纤维素酶液混合后再水浴加热到要求温度【答案】C【解析】纤维素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A错误;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50650C)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且颜色越深,说明酶的活性越强。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实验设置的3个温度中,40时酶的活性最强,但并不能表明40是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或产生颜色的深浅,C正确

14、;实验中应将纤维素悬液与纤维素酶液先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D错误。 【点睛】依据题意、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表中呈现的信息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找出自变量(温度的不同)、因变量(利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的水解产物还原糖的量并根据是否出现砖红色及砖红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选项。10. 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B.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 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D. 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答

15、案】A【解析】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C正确;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D正确。【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熟记无氧呼吸过程,即第一阶段:C6H12O6丙酮酸H;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转化成乳酸。11. 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结构及a和b两种物质的运输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6、A. 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和的种类存在差异B. 若该图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的膜结构,则b可代表葡萄糖C. a、b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D. 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部的膜结构,则的含量比细胞膜上的少【答案】B【解析】不同物种的细胞中,所示的糖蛋白和所示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存在差异,A正确;b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属于主动运输,而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a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b为主动运输,C正确;所示的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若该图表示细胞内部的膜结构,则的含量比细胞膜

17、上的少,D正确。12.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2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4条B. 引起这4种果蝇变异的原因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 若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了图中一所示变异红眼后代,则是由于母本减数分裂产生异常配子所致D. XRXrY的个体会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精子【答案】B【解析】正常二倍体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同源染色体尚未分离,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2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是8条,A错误;这几种变异都属于染色体数目

18、变异,B正确;.若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了图中一所示变异红眼后代,因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产生的红眼后代基因型是XXY,不能判断出是母本还是父本减数分裂异常所致,C错误;基因型XRXrY的个体最多能产生XR、XrY、XRXr、Y、XRY、Xr产生6种比例相等的精子,D错误。13. 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

19、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C.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答案】B【解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除能产生血细胞处,还能产生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免疫调节,A正确;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B错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C正确;根据题

20、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D正确。14. 下图为人体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a具有内分泌功能,但不属于内分泌腺B. 结构b通过管道将某些物质分泌到体外C. 结构a为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促激素,调节、控制b的激素分泌D. 结抅b为垂体,能分泌多种调节激素,刺激靶腺体激素的形成与分泌;其靶腺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调节结构

21、b的分泌功能【答案】A【解析】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结构a是下丘脑,结构b是垂体;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激素释放激素,具有分泌功能,但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属于一种神经中枢,A正确;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错误;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C错误;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的腺垂体能分泌多种调节激素,刺激靶腺体激素的形成与分泌,但靶腺体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反馈抑制垂体的分泌活动,D错误。15. 下图是人类某甲病(A、a)、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

22、体上,个体3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B. 个体5的基因型是BbXAXA,产生的正常卵细胞的比例为1/6C. 个体7的甲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个体1D. 个体10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12【答案】B【解析】系谱图显示,个体5和6正常,其女儿个体8患乙病,据此可判断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个体8含有bb,个体9为XaY,所以个体5的基因型是BbXAXa,B 错误;只研究甲病,个体7和1均为XaY,个体7的Xa遗传自个体4,个体4的Xa遗传自个体1,即个体7甲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个体1,C正确;若只

23、研究甲病,个体7和9均为XaY,因此个体5和6依次为XAXa、XAY,进而推知个体8为1/2 XAXA、1/2XAXa,个体7和8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XaXa1/4XaY)1/4;若只考虑乙病,个体2和8均为bb,个体4为Bb,因个体3正常且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所以个体3为Bb,进而推知个体7为2/3Bb、1/3BB,所以个体7和8生育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bb1/3。综上分析,个体10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31/41/12,D正确。【点睛】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找准两个开始

24、: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首先要以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为切入点,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 、“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 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

25、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16.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翻译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上可结合两个tRNA,一个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B. 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此过程有水的生成C. 若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则翻译时一定需要51种tRNA参与D. 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2个tRNA的结合位点,因此一个核糖体上可结合两个tRNA,核糖体可以沿着mRNA移动,一个mRNA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A正确;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此过程涉及到氨基酸脱水缩合,因此有水的生成,B正确;组成生物体

26、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够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若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组成,则编码这些氨基酸的密码子不一定是51种,因此翻译时不一定需要51种tRNA参与,C错误;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因多个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表达的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不变,功能也可能不变,D正确。17. 将灵敏的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予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且ac=db,有关该实验的论述,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膜在某种特定状态时,会出现膜外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的现象B. 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

27、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C. d所在的神经元可能是中间神经元D. 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答案】B【解析】人体内神经细胞内部始终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部,A错误;静息状态:a、b处电位均为外正内负,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同时刺激c、d,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由d刺激引起的兴奋也刚好传导到b,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指针先向左偏转;d点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传递到左侧神经元,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向右传导时,a、b处均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因此

28、指针又向右偏转,故当指针第二次偏转时,引起该次偏转的兴奋一定来自d左侧,B正确;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的完成过程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没有中间神经元,C错误;一般情况下,在动物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故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D错误。故选B。18. 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心法则的过程中发现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f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29、上述过程需要的mRNA、tRNA、r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 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是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所决定的C.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罝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D. 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标记的多肽链【答案】B【解析】细胞中RNA都是要通过DNA转录得到,所以上述过程需要的mRNA、tRNA、rRNA都从DNA转录而来,A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与其碱基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tRNA中半胱氨酸还原成了丙氨酸,但其反密码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变,识别的密码子不变,Cys的位罝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30、C正确;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被标记的多肽链,D正确。考点:基因的表达19.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B. 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 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D. 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

31、矮化植株【答案】D【解析】甲突变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已经在间期进行了DNA复制,可以含有4个a,A正确;乙突变体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而另一条增添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甲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也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矮化植物,C正确;若乙突变体植株自交,且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aa、aa0、00(0代表不含a基因的染色体)三种矮化植株,D错误。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基因分离定律20. 仓鼠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32、(P和p、Q和q、R和r)控制,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否则表现为黑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3对基因中没有任意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该种仓鼠纯合灰色、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各有1种、7种C. 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个体占27/64D. 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子代黑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7【答案】C【解析】3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任意两对都不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3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各含有1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灰色,纯合灰色个体基因型为PPQQRR,纯合黑色个体基因型有:ppqqrr、PPq

33、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PPqqRR共种,B正确;基因型为PpQqRr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灰色个体占3/43/43/4=27/64,黑色个体占1-27/64=37/64,C错误;基因型为PpQqRr的灰色个体测交,后代有8种基因型,灰色个体基因型1种,黑色个体基因型7种,其中只有ppqqrr是黑色纯合子,D正确。考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思路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该题涉及到三对基因,则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

34、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杂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子代某一表现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举例:AaBbCc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AaAa3A_1aa 2种表现型Bbbb1Bb1bb 2种表现型CcCc3C_1cc 2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种类:2228种。子代中A_B_C_所占的概率为3/41/23/49/32。二、综合题21. 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NA分子通常呈环状双链,包括H链和L链。H链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一个用于H链合成(简称OH),个用于L链合成(简称OL)。其复制的主要过程是:首先是OH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先合成一段RNA引物,然后合

35、成H链片段,新H链一边复制,一边取代原来老的H链,被取代的老的H链以环的形式被游离出来。当H链合成约2/3时,OL启动,以被取代的H链为模板,合成新的L链,直至复制完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分子有_游离的磷酸基团,H链中相邻核苷酸的碱基通过_连接起来。(2)复制过程中需要_酶参与。(3)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引物的作用是_。(4)当一个复制周期完成时,由_构成的子代DNA分子滞后形成;完成两个复制周期需要_个引物。(5)若应用PCR技术实现该DNA分子的体外增殖,需要的酶是_。【答案】 (1). 0 (2). 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 (3).

36、解旋酶、DNA聚合酶 (4). 核糖核苷酸 (5). 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6). 老的H链和新的L链 (7). 6 (8). T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及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需以题意叙述的“线粒体DNA分子复制的主要过程”为切入点并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围绕“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过程及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1)依题意可知,线粒体通常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一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分子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

37、;H链中相邻核苷酸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起来。(2)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3) RNA引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由于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所以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4)分析图示可知:当一个复制周期完成时,由老的H链和新的L链构成的子代DNA分子滞后形成。DNA完成两个复制周期即连续复制2次,最终形成4个环状DNA分子;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完成2次复制,共需要6个引物。(5) 若应用PCR技术实现该DNA分子的体外增殖,需要的酶是T

38、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22. M6P(甘露糖-6-磷酸)途径是溶酶体分选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图是M6P途径分选溶酶体酶形成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的主要过程,字母代表相关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器B为_,合成溶酶体酶的场所为_和_。(2)根据图示,经过_过程形成M6P受体识别的信号。研究发现细胞器B中的M6P受体只分布在某个局部,这样分布的意义是_。(3)与溶酶体酶脱离的M6P受体可返回细胞器B,也可以_,后者的作用是_。(4)运输小泡的转运过程体现了_ 的特点。【答案】 (1). 高尔基体 (2). 核糖体 (3). 内质网 (4). 溶酶体酶磷酸化 (5). 使溶酶体酶与

39、其他蛋白分离并起到浓缩作用 (6). 送到细胞膜 (7). 回收偶尔分泌到细胞外的磷酸化的溶酶体酶 (8). 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M6P途径分选溶酶体酶形成溶酶体的主要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以“题图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切入点,据此围绕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溶酶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前体从粗面内质网转移到顺面高尔基体,据此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器B为高尔基体,合成溶酶体酶的场所为核糖体和内质网。

40、(2)溶酶体酶的前体从粗面内质网转移到顺面高尔基体并经过溶酶体酶磷酸化过程形成M6P受体识别的信号。在反面高尔基体网络,溶酶体酶与M6P受体分离,使溶酶体得以浓缩,可见,细胞器B中的M6P受体只分布在某个局部的意义是使溶酶体酶与其他蛋白分离并起到浓缩作用。(3)题图显示:与溶酶体酶脱离的M6P受体可返回细胞器B,也可以送到细胞膜,后者的作用是回收偶尔分泌到细胞外的磷酸化的溶酶体酶。(4) 运输小泡的转运过程涉及到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题图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这一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细胞器及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和图示分析展开联想,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