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一中 2020-2021-2 高于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用时60 分钟。第 I 卷至页,第 II 卷至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5 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 项 最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把 正 确 答 案 填 涂 在 答 题 卡 上 。1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 4 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
2、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2下图为发达国家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已经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3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何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4英国于 1802 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 年代相
3、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发化B工业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514 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则变得次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右图是唐代某时期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长安城的商业活动A打破“日中为市”的陈规 B出现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政府不再实行直接的监管 D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7下图所示为我
4、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反映出 A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B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C我国已改变城市化落后的局面D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8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如图所示),南起体杭,中经江都、洛阳,北到涿郡,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可见,隋唐大运河 A使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B便利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北方的商品生产逐渐陷入低迷D推动了东部沿海对外贸易的繁荣9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
5、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10苏格拉底指出,“良善的生活”不是像政客所指的那样,简单地向城邦公民发放津贴补助,以期引起公民关注和参与城邦生活,因为这只能导致公民的贪婪不物欲的增长。苏格拉底这样说是为了A凸显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B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宣扬人文精神D缓解城邦财政压力 11非洲各地区的文物古迹资源丰富,有的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有的属于希腊、罗马文明,有的属于阿拉伯文明,还有众多古代王国的遗址,与此文明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多种文明在非洲高度交融B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地先进文明C与古代帝国扩
6、张战争有关D非洲文明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步12“500 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 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13新加坡的开国元首曾回顾说,“进入(20 世纪)80 年代我们发觉年轻人比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看到了这种倾向,我们学校里设立儒家道德课程,加强家庭的影响力,目的是要防止新加坡社会过度的西化”。由此可见,为应对社会的过度西化问题,新加坡政府A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B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C
7、彻底消除西方国家残体的殖民地文化D积极复兴传统民族文化1419 世纪初,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在参加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1825 年 12 月发动了武装起义,虽然夭败,但传播了革命思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战争推动了社会思想的变革B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在俄国传播C青年军官反对沙皇与制统治D政治民主化成为俄国社会呼声15公共图书馆在 18 世纪尚不多见,19 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于、非选择题(16
8、 题 20 分,17 题 20 分, 18 题 15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在近 3000 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 3500 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 3100 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何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何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央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
9、须以侧面形式表现, 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脑海里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 年,拿破仑进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 1822 年,商博良发现一块方尖碑,碑上有埃及文和希腊文对译的文字。他是精通希腊文的,通过希腊文, 他了解这是记录托勒密及克娄巴特拉的爱情敀事。从一再出现的文字及其特殊位置,他找出了 1
10、1 个埃及字母他用这几个字母去读拿破仑部队拖倒在尼罗河口的罗塞塔(Rosetta)石碑,他竟毫无困难地读通了。就这样一块又一块碑文地读下去,20 余年工夫, 他居然读通了所有发现的埃及碑文,而且还找出了古埃及的其体字母。于是,研究埃及之门就此被打开了。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事,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14 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 19 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
11、,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 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 年到 1917 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 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 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 1910 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 3%,这就意味着, 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瞿茜、李其荣论事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材料二 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 年,
12、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 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 105 名移民限额。事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况战策略联系起来。1952 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不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不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规移民。该法案生敁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 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 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幵结合所学,概括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13、中期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幵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原因。(8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时间流行病疫灾概况病疫区域主要丼措隋、唐、五代隋末唐初频繁;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 年间发生 9 次,后期的 7 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 方;唐朝不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 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 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
14、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两宋瘟疫共 45 次。宋建立后 103 年内共 10 次。宋末 64 年间共发生5 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 3 次。春夏发病有 31 次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 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与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明朝276 年共发生疫灾330 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方较多、北方较少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 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发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
15、行政区都有医院。清朝269 年共发生大、小瘟疫 149 次。前清197 年中有 84 年发生了疫病。1840 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 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何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何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以上材料摘编自陇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何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幵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参考答案
1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5 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D2B3C4C5D6D7D8B9B10A11C12A13B14A15A于、非选择题(16 题 20 分,17 题 20 分, 18 题 15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6(1)特点:传承悠丽;厚葬风气浓厚;艺术自成体系。(2)历史因素:拿破仑进征埃及;埃及文明留有大量历史遗存,刻有文字的碑文发现;法国学者和技术人员的探索发现;商博良的敬业态度和钻研精神。意义:推动了埃及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开拓了史学界对埃及历史的研究;提高了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力。17(1)特点:
17、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殌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文化不美国本土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受况战局势的影响。(2)原因:事战期间,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的需要;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国际形势的推动。18示例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在应对疫病中发挥重要何用论证: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防疫救灾工何的统一协调措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如:唐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政府高度重规不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
18、采取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措措,收效良好。宋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中夬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结论:中国的大一统,使政府应对疫情防治更加有力,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 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若从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和社会成因等角度探析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