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诗两首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
2、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
3、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春天柳树与夏天荷花的美。2、通过背诵积累诗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一、检查预习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
4、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春天的树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 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5、。(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
6、)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指导读出节奏、重音)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
7、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五、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六、讲评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七、指导写生字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柳”字注意笔顺。要注意结体中宫紧密、四面伸展。 “迟”字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走字旁,里面是“尺”。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练习:形近字区别
8、咏( ) 泥( ) 柳( ) 泳( ) 妮( ) 迎( ) 八、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二课时(学习绝句)教学过程一、图文结合,导入新课1.出示绝句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两只小燕子、一对鸳鸯、垂柳)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春天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绝句这首诗。(板书:绝句)3.学生听课文录音。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听了课文录音,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2.介绍杜甫。师: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约有1500
9、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想读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3.学习生字词。(1)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3)记字形: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样子的呢?(用形近字比较记忆,记忆如“鸳、鸯”二字;用加部首的方法记忆,如“绝、迟、泥”等字。)4.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出示词语:迟日泥融鸳鸯5.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读正确、读流利。6.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呀?指名学生读。7.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三、
10、细读古诗,感悟诗意1.默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在书上打个小问号。2.同桌交流:把自己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虚心地向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1)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地方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我们班的小博士吧。(“迟日”指春天的太阳)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这
11、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呢?(太阳、大山、河流、春风、鲜花、小草)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碧绿的水、柔和的春风、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小草,多美呀!(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大家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出示课件,师叙述:温暖的阳光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儿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5)指导朗读:面对着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自由读、评读。师:你们还读懂什么了?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4.过渡:诗的前两句,作者以灿烂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
12、大好春光。那么后两句又是怎样来勾画春天景色的呢?(1)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地方吗?(2)“泥融”是什么意思?(“泥融”指泥土湿润)引导学生探究: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衔泥筑巢)(3)师:你又是怎样理解“沙暖睡鸳鸯”的呢?生汇报:“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4)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5)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那份悠然闲适呢?自己练读,可以加上动作。评读。10.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迟日:江山:11.根据意思写诗句。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四、背诵古诗,总结提升1.全班比赛背。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3.师总结:是啊,温暖的阳光,美丽的山河,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的花朵,绿绿的小草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春景图。难怪诗人要热情地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这真是太美啦!12.绝句一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表达了诗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