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A.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B.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C.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D.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2.(2021河北唐山三模)1853年春,法国驻中国领事在给法国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材料表明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当时的中国()A.国内政治形势变动B.民众自发抵制
2、英法联军的侵略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3.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特别是在克复苏、浙地区后,执行奖励工商业,大力扶植生产的政策,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农产丝业大量增产,贸易繁荣,商业兴盛。据此,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要求C.部分突破了农民阶级局限性D.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变动4.(2021广东华大新高考联盟4月质测)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江南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安民造册、招辑流亡、管理诉讼、治理土匪、兴办团练、整饬军纪、保障农业、兴修水利、减赋限租、招贤之制。这些举措()A.获得
3、了民众普遍支持B.使江南地区长治久安C.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有效推行D.其意在应对社会危机5.(2021山西太原三模)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说明“这场革命”()A.加速了清政府统治的瓦解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想潮流D.获得了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6.孙中山曾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从孙中山这则评论可知()A.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任何价值B.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性C.孙中山的认识
4、具有局限性D.三民主义的提出有其合理性7.(2021福建厦门三模)1908年,全国各地的陆军军官学堂共有学员近2万人,其中派往日本留学的有700余人。1911年,在部队中服役的军官,有留日经历的达800名左右。这在客观上()A.缓解了统治危机B.加剧了中日民族矛盾C.培养了进步力量D.削弱了欧美在华势力8.(2021广西5月模拟)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指出,“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女子将来有参政权,盖所必至”。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此后,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这说明辛亥革命()A.改变了女性受歧视的地位B.开启了中国妇女解放先河C.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D.使男女
5、平权得到真正实现9.(2021山东泰安模拟)1919年8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辛亥革命让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该文所描述的现象表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动了民主思想的萌发C.揭开了宪政民主序幕D.增强了民众的政治意识10.(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押题卷)下图是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的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退位诏书。这份诏书()A.属于一手史料,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结束B.标志着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C.使半殖民地半
6、封建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D.意味着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11.(2021四川成都三模)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借款,对方却以“金融中立”为由拒绝。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向四国银行团提出借款,其中包括南京临时政府急需的700万两。在英国公使的推动下,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这说明当时()A.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发生了改变B.南京临时政府丧失了中央政府的地位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废除君主政体D.列强力图阻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12.(2021江西南昌三模)南北会谈,初步达成“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的协议。这时,孙中山回国并被各
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公开质问南方:“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亦即取消?”这表明,袁世凯()A.公开反对共和政体B.极力推行君主立宪C.凭借实力影响局势D.抵制进行社会革命二、非选择题13.(2021山东任兴高中联盟联考)在太平天国的统治区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的江南地区,频繁出现民众反抗,即“民变”。下表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应变实践剿剿抚兼济抚不明总数先抚后剿先剿后抚民变数3710181369百分比53.6%1.5%026.1%18.8%100%1.5%摘编自刘晨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民变与政府应对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
8、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占领区民变不断发生的原因,并说明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有何特点。(2)概括指出太平天国应对民变的实践对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消极影响。14.(2021山西太原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刘大鹏(18571942),山西省太原县赤桥村人。他1890年开始写日记,连续记了51年,现尚存有41年的日记,编成退想斋日记一书。民国二年正月初一来给刘大鹏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挡),莫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为此生之大憾。”“恐众怒难犯,不得已偕行抵县”,“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予不得已而应允”民国三年叛逆逼民遵行新
9、历,而民皆置若罔闻,仍行旧历,而以今日为元旦民国四年投资柳子峪西坪窑(煤矿)。担任太原县煤矿事务所干事。被众人推举为太原县商会特别会董民国十八年元旦“家中食扁食以贺阳历之新年”摘编自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 据材料“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可知,太平天国并没有把“平均主义”的理想变成实践,故选C项;材料只表明洪秀全借助了西方宗教的形式,没有体现西方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中的“平均主义”来自中国传统民间宗教而不是基
10、督教,排除B项;“平均主义”思想容易发动群众斗争,排除D项。2.A解析 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动荡的局势使南京的洋布、鸦片贸易受到影响,故选A项;英法联军的侵略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1860年,排除B项;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排除C项;材料是特定时间、地点的现象,不能用一般性的因素去解释,排除D项。3.B解析 由“解除了种种封建束缚”“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十分活跃”“贸易繁荣,商业兴盛”可知,太平天国革命从政治、经济上解除了封建束缚、推动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即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农民阶级局限
11、性问题,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动,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开始兴起的,D项错误。4.D解析 太平天国制定的措施是为了“应变”,说明制定这些举措的目的是应对社会危机的出现,故选D项;材料谈论了措施的具体内容,但并没有显示措施的效果,排除A项;列举措施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能保证措施的实施效果,排除B项;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并非完全一致,其效果如何还需要补充更多史料,排除C项。5.B解析 据材料“向西方学习”可知这场革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这场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并未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排除A项;在此之前,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已经
12、开始了,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没有获得知识分子群体的支持,排除D项。6.B解析 由材料“不知有民权”“不知有民主”可知,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建立民主政权,而趋于封建化,故选B项;根据材料“知有民族”可知,孙中山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打击清王朝的进步意义,排除A项;孙中山既看到了太平天国的进步意义,也看到了它的不足,是客观评价,并非局限性,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评价,与三民主义的提出无关,排除D项。7.C解析 题干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留日军官人数较多,这些军官在日本除了接受军事方面的教育之外,还接受近代西方思想,回国后很多人成为推动革命和宣传西方思想的进步
13、力量,故选C项;派遣留日军官主观上是为维护清朝统治的,但是客观上他们成了推翻清朝统治的力量,所以根本没有起到缓解统治危机的作用,排除A项;留日军官在日留学学习,并不会加剧中日矛盾,日本的对华侵略行为才会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排除B项;留日军官回国后推动中国革命,主要是推翻清朝统治,而不是反抗欧美侵略,所以不会削弱欧美在华势力,排除D项。8.C解析 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女子参政团体纷纷出现,参政群体的扩大,有利于扩大政治统治基础,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妇女逐渐有了参政权,但是女性受歧视的地位并未真正改变,排除A项;材料无法证明妇女解放运动自此开始,排除B项;辛亥革命后,出现了男女平
14、权思想,但并未得到真正实现,排除D项。9.D解析 据材料“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民主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可知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废除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迅速传播,故选D项;依所学,辛亥革命未废除封建制度,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发生改变,排除A项;维新派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维新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人民觉醒,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未表明辛亥革命揭开了宪政民主的序幕,排除C项。10.B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故选B项;中国近代历史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
15、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帝国主义势力仍然存在,封建制度的根基也仍然存在,排除D项。11.D解析 据材料主旨可知列强拒绝贷款给革命派孙中山,却迅速贷款给旧官僚袁世凯,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之路,故选D项;据所学西方列强的侵华方针是“以华治华”,没有变化,排除A项;据材料“四国银行团在第二天即向南京临时政府拨银200万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央政府,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废除君主政体的看法,排除C项。12.C解析 据材料“袁世凯公开质问南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凭借实力影响局势,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
16、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当大总统,排除A项;材料并未表明袁世凯极力推行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无从得知袁世凯对社会革命的态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参考答案 (1)原因:低效的政权构建,各自为政的政局无法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导致民变多发;战争、兴修工程等耗费大量物资,政府将经济压力转嫁民间;统治者主要为农民阶级、文化水平低,无法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特点:剿型居多、剿抚兼济占少数;多管齐下,多种方式应对民变;过分干涉租佃事务。(2)消极影响:平抑民变,耗资巨大,导致太平军财务紧张;转嫁压力,进一步引发社会动乱,丧失民心;削弱了太平天国的统治力量。14.参考答案 示例论题: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充满矛盾性、复杂性。阐述:辛亥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思想动员不足,群众基础薄弱,导致民国建立后的社会转型充满矛盾性、复杂性。刘大鹏的表现就是当时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在清亡后第二年,他为自身利益考虑,出仕民国。在任职期间,他对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置若罔闻,坚守旧的纲常伦理,并对民国政府口诛笔伐;但同时又利用出任民国地方官职的时机,投资实业,逐步接受阳历,表明其已慢慢向现代社会靠拢。总之,刘大鹏的这种矛盾性、复杂性体现了民国时期近代化道路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