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071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空中课堂”阶段性测试 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图a是天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户外实践活动期间面朝正东拍摄的行道树(道路两旁的景观树)照片,图b示意北半球极夜面积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a中行道树照片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 5:00-6:OOB. 8:00-9:00C. 12:00-13:00D. 17:00-18:002. 从甲到戊期间,图a中行道树正午树影长度的变化规律是A. 逐渐变长B. 逐渐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答案】1. B 2. C【解析】【

2、1题详解】读材料,行道树照片是面朝正东方向拍摄,说明图a正前方方向为东,则左侧为北,右侧为南,与正前方相反的方向为西。再观察图a中树木的影子,影子朝向是左下角,即影子方向为西北,而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向相反,说明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若为5:00-6:OO,可判断出这一天天津昼长夜短(日出早于6点),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天津的日出方向应为东北(从日出到6:00前太阳都在东北,6:00为正东),此时太阳不在东南方向,A错;8:00-9:00,太阳位于天津的东南方向,B对;12:00-13:00、17:00-18:00太阳都在天津的西南方向,C、D错。【2题详解】读右图,由甲到戊

3、期间北半球的极夜面积由0增大到最大再减小到0,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到南回归线再北移回到北回归线。天津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由甲到丙,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南移到南回归线,则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由丙到戊,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北移至北回归线,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则树影越长,反之则越短,因此由甲到戊期间树影先变长再变短,选C。【点睛】天津位于北温带地区,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为:(1)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6-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18点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2)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日出(

4、早于6:00)-6点之间太阳在东北,6:00为正东,6-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18点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18:00为正西,18:00-日落(日落晚于18:00)之间太阳在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日出(晚于6:00)-12点之间太阳在东南方向,12-日落(早于18:00)之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 19-20题。3. 图中A. 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B. 低压中心位于锋线西侧C. 锋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D. 甲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4. 此时A. 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B. 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C. 甲、丙两地

5、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D. 丙、丁两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答案】3. D 4. A【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冷锋锋面自南向北运动,南面为冷气团,所以图示锋面位于南半球,A错。锋面形成区域为低压槽,低压中心位于图示锋线的东侧,B错。该锋面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错。甲地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方向,风向可能为西北风,D对。故选D。【4题详解】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区,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大,而乙地位于低地处,风速小,A对。甲乙纬度相差不大,而甲位于暖气团一侧,乙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甲高于乙,B错。甲丙两地距离锋面尚有一段距离,目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以晴天为主,C错。丙位

6、于暖气团一侧,丁位于冷气团一侧,气团相遇后,暖气团上升,冷气团位于锋面下面,D错。故选A。【点睛】冷锋的特点: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冷锋坡度大。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周围旋转向里符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读某地貌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7、。5. 由图可知( )A. 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6.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A. 河流出山口B. 河流入海口C. 大江大河中下游D. 内陆盆地中心【答案】5. C 6. A【解析】【5题详解】图中“地表径流”信息表明,该地沉积物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风力作用形成,A错误。图中显示,扇形地上部沉积物多砾石,向下至扇缘带逐渐过渡到细沙、沙土、粘土,因此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B错误。图中显示,扇形地中下部以沙土为主,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有一定坡度,排水

8、条件良好,不易出现土壤盐渍化,适合农耕,C正确。图中显示,扇缘带地下水非常接近地表,地下水埋藏浅,D错误。【6题详解】该扇形为河流冲积扇,大多位于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分布的地貌,选项A符合题意。河流入海口一般形成低平的三角洲,排除B。大江大河中下游,河流沉积作用一般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排除C。内陆盆地中心,很少有山地向平地过渡地带,很难形成冲积扇,排除D。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 甲自然带是A. 高山草甸带B. 常绿硬叶林带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8. 高山灌丛发育在寒冷、风

9、大的高山环境,长白山高山灌丛根系浅而发达生长快速植株密度稀疏植株高大A. B. C. D. 【答案】7. D 8. B【解析】【7题详解】长白山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基带位于东北平原,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地位于北坡,海拔在600米以上,其上是山地针叶林带,则甲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山地针叶林的过渡地带,是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正确。高山草甸带海拔高度高于山地针叶林带,A错误。常绿硬叶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位于亚热带,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长白山高山环境山地土层薄,灌丛根系难以向下深扎根,因此根系浅;山顶风力大,灌丛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植株,正确。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高山

10、灌丛生长慢,植株低矮,错误。高山环境气温低,土壤贫瘠,生长环境差,植株密度稀疏,正确。B正确。故选B。某校学生在学习西气东输工程相关内容前,找到了一份其所在地“某年16月某能源市场价格和同比变化率图”(图甲)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图”(图乙)。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9. 下列关于学校所在地该能源16月市场价格及其相关内容的说法,不可信的是()A. 当地该能源市场价格一直都呈上涨趋势B. 当地该能源同比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C. 当地该能源市场价格变化过程说明当地该能源需求可能不断上升D. 当地经济可能呈现衰退趋势10. 若当地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终点,则当地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有(

1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我国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市场小我国东部地区没有任何资源可供开发A. B. C. D. 11. 影响图乙中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铺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城市分布B. 河流C. 交通D. 村庄的分布【答案】9. D 10. A 11. A【解析】【分析】西气东输对西部开发的好处是:开发能源、增加就业、发展经济;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的主要好处是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9题详解】从图甲可知当地该能源的市场价格一直在上涨,同比变化则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能源可能供不

12、应求,但是经济衰退不能看出,D正确。【10题详解】我国东部地区有可开发资源,但其资源的开发生产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错。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正确;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正确;我国西部天然气资源丰富,市场小,正确。故选A。【11题详解】由于我国城市经济较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线路选择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可以推断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线路铺设主要考虑沿城市分布,A正确。【点睛】考查西气东输工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下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

13、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相对于合肥,广州秋天来得更早B. 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晚C. 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形比较平坦D. 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周期要比五指山地区长13. 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A. 距海远近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B. 海拔高低差异造成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C. 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纬度影响D. 洋流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答案】12. D 13.

14、C【解析】【12题详解】相对于合肥,广州纬度位置较低,秋天来的更晚,A错;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沿途经过青藏高原,秋色来得逐渐变晚是不对的,B错;中线沿线地形有高原、盆地、山地等,故C错误;河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较少,水稻生长周期较长,五指山纬度低,水稻生长周期较短,故选D。【13题详解】秋天早晚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不是水分,因此和距海远近无关,故A错;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主要由纬度位置(热量)来决定,不是地形,故B错;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也是因为纬度位置(热量)不同造成的,并不是洋流,故D错;故选C。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

15、侵蚀量也不相同,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14. 由图可知坡面哪个坡段侵蚀最严重( )A. 坡顶B. 坡面中段C. 坡麓D. 沟底15. 从图中信息所示角度考虑,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最重要的措施是( )A. 保塬,平整土地B. 护坡,封坡育林种草C. 固沟,沟底轮作套种D. 宣传,建立预警机制【答案】14. B 15. B【解析】【14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侵蚀最严重在坡面中段。选择B项。【15题详解】黄土高原最严重就是水土流失,所以要护坡,封坡育林种草,保持水土。选择B项。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

16、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6. 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铁路线削减风力改变气候类型增加旅游景观提高沙层含水量A. B. C. D. 17. 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 建材产业B. 沙漠旅游休闲业C. 光伏发电产业D. 沙生中药材产业【答案】16. C 17. A【解析】【16题详解】通过构建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粗糙度,从而削减风力,抑制风沙入侵,保护铁路线;同时,草方格沙障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正确;气候类型不会轻易发生改变,错;增加旅游景观不是其主要目的,错。故选C。【17题详解】通过该地区

17、独特的沙漠、戈壁景观,可发展旅游业;该区域多晴天,光照条件好,可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利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发展中药材产业。建材产业一般采用河沙或开采天然砂石。故选A。【点睛】沙漠中的沙粒是在风吹日晒的干燥环境下长期风化形成,含碱量高,影响建筑物的强度和安全,同时,沙粒颗粒过细,不符合建筑用砂标准,而建筑用砂通常使用粗砂或者中砂。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面图甲为“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的位置图”,图乙为“影响四个专业村发展的因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

18、)A. 乡村旅游产业B. 民俗文化产业C. 家具制造业D. 铝制品加工业19. 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A. 土地资源丰富B. 水利设施完善C. 机械化水平高D. 特色产品质优【答案】18. A 19. D【解析】【18题详解】由图甲可知,重渡沟村位于山区;由图乙可知,影响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资源。由此判断,重渡沟村可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A正确;图乙反映出该地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资源而非文化传统,B错;家具制造业多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铝制品加工业对劳动力有一定的要求,均不是该地依托当地特色资源而适宜发展的最优产业,CD错。故选A

19、。【19题详解】由于专业村专业化生产,所以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的产品有特色且产品质量优,商品率高,D正确;专业村与传统农业村的土地资源应相差不大,A错;专业村的产品不一定是农产品,与水利设施的关系不大,B错;专业村重在专业化生产,且突出地域特色,其主要原因并不是机械化水平高,C错。故选D。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下面小题。20. 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B. 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C. 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D. 生态、

20、经济的良性循环21. 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A. B. C. D. 【答案】20. A 21. C【解析】考查区域农业生产。【20题详解】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发展粮食种植,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形成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形成恶性循环。A正确。【21题详解】两个阶段比较发现,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了粮食的种植,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

21、增加了附加值,缓和了人地矛盾,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22.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下题。“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A. 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B. 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C. 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D. 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反映出环境问题得到改善,是全人类共同治理环境问题的结果,故C项正确。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

22、并没有增强,臭氧空洞缩小是人类环保措施贯彻实行的结果,A项错误。材料预计2050年之前臭氧空洞被填上,目前还没有,仍需要人类继续关注,B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预计2050年之前臭氧空洞被填上,并非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都将解决,D项错误。2018年12月10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潍坊抽水蓄能电站(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以势能的形式蓄能)正式通过山东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位于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设计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可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下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题。 23. 潍坊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 增

23、加电网发电量B. 促进新能源利用C. 增加水资源储存量D. 循环利用水能资源24. 建成后抽水蓄能的主要时段是( )A. 19:00 21:00B. 9:0011:00C. 14:0016:00D. 2:00 4:00【答案】23. B 24. D【解析】【23题详解】从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该电站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处水库,提高水的势能,增加下流速度,但是抽水过程中也要耗电,所以蓄水并不能增加电网的发电量,A错;抽水蓄能的过程中并没有水资源的其他补给,所以并没有增加水资源储层量,B错;电站主要是为了抽水蓄能而不是循环利用水资源,D错。从材料得知,潍坊市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可有效

24、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B对。故本题选择B。【24题详解】根据抽水蓄能的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水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量比较少的后半夜。D项的时间2:004:00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2017年11月14日,黑龙江村民烧秸秆被拘,家人想不明白:不烧还能怎么办?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禁止焚烧秸

25、秆标语图片”与“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 B. C. D. 26.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引起大气污染A. B. C. D. 27. 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 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 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A. B. C. D. 【答案】25. D 26. C 27. A【解析】考查农村秸秆利用。【25题详解】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 沼渣又可以作为肥

26、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秸秆直接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故选D。【26题详解】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烟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故选C。【27题详解】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的危害直接带来大气污染,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且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秸秆还田利于补充土壤有机肥,而秸秆有机质因燃烧而使土壤表层失去肥力,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故选A。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

27、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 1300米以下地带B. 13001600米地带C. 16001900米地带D. 19002500米地带29. 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 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 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 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30.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华北平原B. 云

28、贵高原C. 山东丘陵D. 柴达木盆地【答案】28. C 29. B 30. B【解析】【28题详解】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弹性系数越小,说明人地关系越紧张。20002008年,1300米以下地带弹性系数变小,说明人地关系变紧张。A错误。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以上,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D错误。与2000年相比,2008年13001600米地带、16001900米地带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弹性系数最小的是海拔16001900米地带,是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

29、地带,B错误,C正确。【29题详解】阅读材料可知,弹性系数越大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增大,人地矛盾缓解,反之则相反。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在1900米以上,2008年人口弹性系数变大,说明这8年来人地矛盾得到缓解;而在1900米以下,人口弹性系数变小,人地矛盾加剧,可能是高处人口迁入所致,B正确。选B。【30题详解】图示该地在海拔1600-1900米处弹性系数最小,说明人口集中,人地关系最紧张,应分布在高原地区,A、C错。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左右,D错。最有可能位于我国云贵高原,B对。选B。二、综合题(3个大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约在1.7

30、亿年以前,由于南美洲板块向西漂移,纳斯卡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俯冲到南美板块下方,来自地慢的岩浆大量侵入,先是形成了南美洲西部边缘的火山弧。约在6600万年前的新生代安第斯山开始隆起,并进入“疯长期”,形成高大的安第斯山系, 巴塔哥尼亚位于阿根廷南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荒漠直抵东海岸。这里风力强盛,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然而,大约在1亿年前,该地区气候潮湿,森林茂密,巨大的树木直插云霄。材料二: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巴塔哥尼亚南部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看不到一丝生机,但在沙漠中惊奇地发现大片保存完好的石化森林。沙漠中有多条通向大西洋的

31、河流,河水清澈湍急,水生生物极少。材料三:南美洲南部地形与河流(下左图)以及石化森林景观(下右图)。(1)说明巴塔哥尼亚形成“风土高原”的原因。 (2)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答案】(1)地处西风带,风力强劲;西部安第斯山山口增强西风风力(狭管效应);高原上台地平坦开阔,风阻小;地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气候干燥,荒漠广布,地表裸露,风沙大。(2)安第斯山脉尚未隆起之前,巴塔哥尼亚地区受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茂密;火山喷发导致大片森林被厚厚的火山灰埋没,可溶性矿物质渗入树体,排挤掉纤维质,最终将整棵树、整片林都变成化石;板块运动使这里地形抬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和

32、搬运作用下,将火山灰剥离,使埋藏在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第(1)题难度一般,加强对“风土高原”一词的解读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难度较大,其分析思路可类比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进行灵活分析,不同的是,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的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而“石化林”是先有森林,后火山喷发,火山灰掩埋形成。【详解】(1)根据材料“这里风力强盛,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可知,该题即是分析该巴塔哥尼亚高原风力大,尘暴多的原因。首先,该区域处于西风带,风力强劲,高原上地势平坦开阔,摩擦力相对较小,风力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33、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的安第斯山存在山口,其山口走向大致与西风走向一致,狭管效应显著,加强了风力,所以该高原风力强盛。同时,巴塔哥尼亚高原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盛行西风翻越安第斯山脉后,空气下沉,焚风效应显著,气候干燥,荒漠广布,地表裸露,风沙大。(2)“石化森林”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材料“大约在1亿年前,该地区气候潮湿,森林茂密,巨大的树木直插云霄”可知,在安第斯山脉尚未隆起之前,巴塔哥尼亚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分布着茂密的森林,后来随着火山喷发,森林被火山灰掩埋,大片森林逐渐变为植物化石深埋于地下。随着地壳的抬升,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搬运作用加强,火山灰剥离,深埋于

34、地下的石化森林出露地表。【点睛】第(2)题难度较大,其分析思路可类比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进行灵活分析,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为:岩浆沿地壳裂隙侵入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形成“球状”外貌。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下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1)说明纳木

35、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2)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答案】(1)沿岸河流以高山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少;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湖岸地带风速大,风浪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入湖河流难以形成适宜的沉积环境;河口外滨湖区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2)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海拔高,湖水温度低,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少,饵料贫乏,营养条件不足

36、。【解析】【分析】本题以纳木错为情境设置试题,考查我国河湖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流速等有关。读图可知,注入纳木错湖的河流补给主要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小。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河水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纳木错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岸地带风速大,出露泥沙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烈,不利于三角洲形成。河口处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2)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

37、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水温、营养物质、含氧量等角度分析。纳木错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慢,所以个体小。湖泊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溶氧量小,严重缺氧,鱼类成活率低,所以数量少。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中矿物质缺乏,不利于鱼类生长。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稀少,能够提供的饵料少,营养条件差,所以鱼类数量少,个体小。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煤矿位于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南距通天河约3公里。该煤矿因非法盗采严重,已于2014年封停。2017年8月记者报道;数公里长的山谷,两边山体依然遍布着由于露天矿穿孔、爆破和滥挖乱采出现的黑色采坑,山谷遗留的洗煤

38、池中仍有大量洗选度水直接通过沟渠排向谷外。下图为该煤矿的洗煤池。分析该煤矿非法盗采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答案】危害:该煤矿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江河的上游),春、夏季易发洪水,将矿区污水及废渣冲入江河,污染江河源头;矿区废弃矿渣的堆放污染土壤;矿坑棵露,破坏高寒草甸,造成生态恶化;易引发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措施:对矿坑进行回填修复;对洗煤池进行清理,修建排水通道;封育围栏,恢复草被等【解析】【分析】考查煤矿非法盗采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详解】该题主要考查煤矿非法盗采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煤矿非法盗采对环境的危害,可以从破坏高寒草甸、造成生态恶化、易引发崩塌、泥石流等方面回答,解决措施可以从回填修复、封育围栏、恢复草被等方面回答。-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