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情感体验、探究学习、比较阅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闺中少女:露浓花瘦薄衣透,溪庭醉酒争渡舟嫁为人妇:才下眉头上心头,相思销魂黄花瘦夫死流离:雁过相识山河损,点点滴滴寥落愁词国皇后李清照今天就来学习她凝结了万般愁情,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二、明确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课件展示)三、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找同学朗读,同学点评、讨论,师补充朗读需注意的问题(准确,语速,语调,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找同学再读2.读后思考(课件展示问题)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明确:词眼,愁(板书:愁。)你认为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四、 介绍写作背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词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十余屋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
3、离的苦痛。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归纳“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愁?明确:情愁 家愁 国愁(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五、文本探究1.鉴赏探讨,赏愁景(课件展示问题)(默读词作)思考: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怎样写愁)明确:A、直接写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B、间接写愁:借景抒情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明确:叠字。、形式上,音乐美、音韵美 增强感情、内容上,奠定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3.间接抒情(课件展示) 思考一:作者在词中选
4、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请同学回答) 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思考二: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找同学回答,老师补充)明确: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结论: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
5、筠更漏子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归纳:一切景语皆情语:酒、雁、黄花、梧桐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4. 赏意象,品愁情。(课件展示)总结: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 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五、课堂小结。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五、拓展延伸(课件展示问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6分)明确: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运用了夸张性比喻的手法,具体的说出了自己非常愁,以至于连小舟都载不动,突出的作者的愁闷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