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854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 (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风波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2)学会从朗读入手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加深对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面对困境的旷达;(2)诵读、评价、质疑问难,在读懂词的基础上领悟词的哲理美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面对挫折的勇气;(2)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二、教学重点1、诵读,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思想情感,读出自己。2、欣赏词作,赏出作品情感美、人生哲理美。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以己证诗,打通文本与自己的联系,实现情感的共鸣,对作者和作品做出个性化的评价。四、

2、教学设想1、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多次诵读中读懂作品,读出作者,读出哲理美感。在读中形成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评价、鉴赏,实现情感的共鸣。2、学生品味、感悟和老师引导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总要遇到狂风暴雨,难免会被淋得狼狈不堪,你是怎么面对的呢?是不惧,让它淋个够,接受雨水的洗礼or赶紧狼狈的躲开?学生回答。那么,苏轼又会如何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苏轼的一首定风波,来看看他如何选择,以及他那样选择的深层原因。【板书:定风波苏轼】过渡(创作背景),即检测预习:苏轼,我们都很熟悉了,他晚年曾写过一首自题画像来总结概括自己的一生,后两句是:“问汝平生功业,黄

3、州惠州儋州”。这首词,就创作于黄州时期。通过阅读预习资料,我问大家两个问题:1、他为什么会到黄州的呢?经历乌台诗案,九死一生,被贬到黄州。2、这首词是他到黄州三年后所写,这三年间他又经历了什么呢?他的内心会有哪些变化呢?我给大家描述:朋友疏远,弟弟身在远方,寄居寺院,生活极其艰难,还是囚犯之身,孤独寂寞,曾经的辉煌荡然无存,仅是一个乡间野夫。三年间,为了派遣这份寂寞与内心的凄凉,他寄情山水,寻找远逝的古人,反省自身,超越苦难荣辱,内心越来越宁静。三年中,他有愤懑痛苦,但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他以为他此生将终老于此,于是到城外买田,然后在归途中,遇到了一场狂风暴雨,他会如何面对呢?于

4、是我们先来看“小序”。二、 初步了解小序。(一) 齐读小序。具体时间?在哪里?和谁一起?什么事?人物的反应?(同行狼狈,余独不觉,注意这里的对比)“故作此”说的是什么?创作缘由。(二) 因为某事心有所感,于是用诗词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种写法叫“即事抒怀”【板书:即事抒怀】(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作者因何事抒怀?道中遇雨【板书:道中遇雨】这件事大吗?我们从寝室到教室也会遇雨,这是生活中的小事,这是什么写法?以小见大,我们也要学会通过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法。那么,他抒发怎样的怀?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词,去了解苏轼有着怎样的感慨,词中的苏轼是怎样的苏轼。 三、品读、表达:反复诵读、

5、鉴赏品味,走进词与苏轼的内心世界。过渡:“三分诗词,七分读”,要读好一首古诗词,必须达到三重境界:第一重:读准字音。第二重:读出节奏。第三重:读出情感。前两重,通过布置的课前预习,我相信大家都能够达到,能不能达到?齐读。好,大家基本上都已抵达前两重境界,那么我们提高难度,努力抵达第三重境界,友情提示:这一重境界的抵达需要把握两个方面:1、朗读技巧:音量轻重、速度快慢或语气长短、音调升降、强调能抒发作者感情的词;2、对内容的理解。把二者结合,才能抵达。播放范读。我们先听一边名家的范读,让我们先感受下。读得怎么样?接下来,我们来和他PK,争取超越他。大家有信心吗?大点声告诉我,告诉你自己。好,年轻

6、人,就要有这种勇气、胆气、豪气与自信。讨论、研读:下面六个学习小组各选几句进行合作讨论3分钟,试读选择的尽量不要重复,想一想哪些词直接表现了作者的何种感情,应该怎样读,并请你示范。其他小组同学认真聆听、点评。讨论完请各组推荐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推荐代表点评。提示:抓住词中的关键词(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和体现情感转折的词)和关键句鉴赏。 品读上阕:好,讨论时间到,下面我们先来品读上阕。【板书:上阕】上阕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人在哪里?沙湖道中。天气如何?狂风骤雨。诗人在雨中做什么?雨中漫步行走,何妨吟啸且徐行【板书:雨中行】为什么?“雨具先去”何意?没料到会下雨,结果很狼狈。苏轼狼狈吗?肯定也被

7、淋得像落汤鸡一样,但是他身狼狈,内心怎么样?不狼狈。选择上阕句子的小组请展示。1、 “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中的“穿”和“打”显得很有力度,极言雨急雨大。在这急风急雨中,同行是怎样的情况?皆狼狈。苏轼又是如何面对的?他能当然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能看到那疾风骤雨,但他的选择是什么?“莫听”,不要在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觉得一点都无所谓,毫不畏惧,相比较那些同行的人,可见他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乐观!何等的从容。 (提醒批注)【应以从容、平静的语气读出】 (“雨”是指苏轼所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从对待“雨”的态度中能够看出苏轼对人生的坚定。除了“坚定”以外,还有“蔑视”轻蔑对手,轻蔑一切挫折,甚至

8、轻蔑命运。)2、 “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什么意思?,不妨,几分执着几分抗争意思。我们可以想象苏轼吟啸自若,缓步而行的情景。在何种情况下?暴风骤雨,反映了苏轼在风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若,视风雨为无物的旷达情怀。【语音升高,语调昂扬】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乌台诗案监狱生活满是折磨与羞辱,一生中政治上最黑暗的时刻到来,在文学上最辉煌的时刻开始。“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对生活命运的挑战,像贝多芬一样“扼住命运的咽喉”。“莫听”“何妨”“且”三个词,使

9、一个在雨中长啸,从容闲雅,且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3、 “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芒鞋:闲散。马:奔波。凡事都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身轻:苏轼一身野服打扮,心轻:“轻”字体现诗人内心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结合前两句,轻是搏击风雨、笑傲人生后的轻松、喜悦、豪迈,从侧面透露了作者喜好自然与自由、无拘无束的性格。“竹杖芒鞋”所代表的清贫甚至可以说是落魄的生活真的就比富贵生活好吗?人常常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可是,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正如散文家周国平写的那样:“生而为人,得有承担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我们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

10、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淡定。有了这一份淡定,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吟诵得字字顿挫】 4、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很有气势。不仅仅是“气势”,其实这两个字里面有着很丰富的内涵。苏轼初到黄州时,内心更多的是惶恐和孤独,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摆脱了人世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孤独同样是一种能力。孤独能够激发一个人精神的创造力。由于牢狱之灾或疾病之痛,让人同纷繁扰攘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这样,人便获得了看待世界和人

11、生的新的眼光,而也常常是孕育伟大作品的重要条件。正是难言的孤独使苏轼获得了再生,他才有十足的底气,喊出这两个字。莫听,已经在听;谁怕,含有怕,对抗。莫听、何妨、谁怕都包含了词人的执着、酒后的豪情。【突出无所畏惧的气魄】蓑,能够想到什么形象?渔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专心垂钓,无畏风雪。“烟雨”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指政治上、人生中的风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要坦然面对风雨的信心与决心,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

12、现实所束缚的心境。“一蓑烟雨任平生”,实写虚写?虚写。这不是写眼前景,而是写心中事。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意思是不怕自然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能顶得住人生风雨,说明他的自然、旷达。【平稳延续】你们喜欢哪一句?我谈谈我的感受,喜欢最后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板书: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并把它作为座右铭,我的QQ空间主页照片下面就是这句词,我的藏书章也是这几个字教室里的书大多有。喜欢东坡这种超旷,执着,无畏。小结:上片:针对小序的事发表议论,不要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如“吟啸且徐行”,且行且歌,任性自然。穿着竹杖芒鞋,此刻比把骑马的人更逍遥。不要怕任何风雨的侵袭,何不像在风雨中

13、自顾自的垂钓而不受天气影响的渔父那样,以任性逍遥的态度对待一生的风雨坎坷呢?上阕给我们展示的苏轼是一个面对风雨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毫不畏惧的形象。下面让我们齐读,努力朝向第三重境界,读出情感。点评:品读下阙:下面的再来看下阙【板书:下阙】请小组展示。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的春风几丝寒冷,山头斜照、气候不定,隐隐地透露出作者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寒冷。但不管天气是阴是晴,政治风雨是寒是冷都听任自然勇敢面对。【高音、声调拉长】微冷:【轻声中显出丝丝寒意】6、“山头斜照却相迎”,斜照:晴天。山头斜照:人生的希望。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

14、人生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语速稍快,读出喜悦之情】7、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处,双关。是经风雨处,是“穿林打叶”处,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处,是走过的道路的代指(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这两句我觉得是这首词最难理解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板书】,注意这里的“风雨”和“晴”。“晴”喻人生春风得意的顺境,“雨”喻人生逆境。现实世界怎么

15、可能也无风雨也无晴?风雨在这里也是一语双关,风雨单纯的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吗?晴又指什么?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的风雨,又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那么苏轼的态度是一个字“无”。怎么可能没有呢?比如后来,苏轼被贬到更远的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比满门抄斩凌迟处死稍好一点。但是他为什么说它们都没有呢?它们有,怎么样才会没有?淡定,不在乎,宠辱偕忘,超乎物外,不被外物左右,内心宁静。看淡、看轻人生的逆境和顺境、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也就是上学期和大家说过的“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吧他认为这些都无所谓,都算得了什么?按一句流行语说,你们物理老师喜欢说的一句话:这都不是事。像姚贝娜唱的那

16、般:随它吧,随它吧,一转身我不再牵挂,反正冰天雪地我也不怕。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能泰然处之。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苏轼好像把人世间的一切得失荣辱都已经看透了,似乎无论顺境和逆境,他都能够坦然接受。苏轼在观棋中有一句诗: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苏轼在人生逆境中表现出的这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宠辱偕忘。【洒脱飘逸之感】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最后两段中是这样概括的(请大家齐读):“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

17、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归去,此时的主人公只想着“归去”,是像陶渊明般归隐吗?这里也许表现的是苏轼的忧乐两忘,祸福不惊的旷达,但也许表现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退隐和逃离。因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崇尚老庄哲学、颂扬陶渊明的人

18、生态度,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苏轼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严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他所说的归隐,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里宽慰,表达他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可以理解为“心灵的归隐”“回到自己的本心”。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苏东坡一生并未归隐,也从未真正地归田,但他通过诗文表现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比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归隐、归田的人更深刻、更沉重。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悠然延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边读边品了全词,下面让我们齐读全词,努力朝向第三重境界,读出情感。1060年,母亲去世;1065年,他深爱的结发妻子王弗

19、病逝,年方二十七;1066年,父亲苏洵去世;1079年,经历了,几乎致他于死地的乌台诗案,1082年,在黄州已经三年,生活困苦,内心孤独。此时的东坡,已经成熟,他融合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小结:上阕写对风雨的态度(“谁怕”),下阙则更进一步,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对整个人生的态度,大意是说,那料峭的春风吹散了我的酒意,感觉到有点冷,但山头的斜照立即照射过来,让我又感到丝丝温暖。人世间总是有阴有晴,有得有失,祸福相随。但是,当我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时,回首自己充满坎坷的人生时,我的内心是释然的,那曾经的一切,我都已经放下了,宠辱不忘、超乎物外。我已经从那人生风雨中“归去”,返回到自己的本心,那

20、里一片空明,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过渡:关于这首词,通过我们的品读,朗读我们基本上达到了终极境界,对词的内容,对苏轼的了解与理解也比较深入了。那么对苏轼的形象,我想用我的一篇论文题目作为概括,事实上是王国维先生对苏轼的评价:旷者东坡。【板书:旷者东坡】四、写作:迁移拓展,观照自我,打通词、苏轼与自己。1、学习了这首词,我们知道了苏轼善用生活小事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本词写作技巧,即“以小见大”)。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我们在人生中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坎坷,面对风雨时我们该怎么办呢?不知同学们对自己的人生作何思考?是否从苏轼面对挫折面对逆境的态度中受到一些启发呢?下面拿出发给大家

21、的预习材料以及让大家通过自主预习所写的读后感想,结合我们这节课的探究,加入自己新的体会与想法,重新修改。完成后请各组推荐至少一位向大家朗读展示,展示你们的文字,展示你们的内心。阅读以下几段体现苏轼对我们产生影响的高考作文片段,进一步体会苏轼的人格魅力,进行写作练习:以从苏词看人生或苏轼与我为题,或者自拟题目,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谈谈你对苏轼的感悟。2、朗读、分享、评价,掌声鼓励。五、总结与祝福语:定风波是苏轼经历生死考研后,被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虽说是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苏轼的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则不觉,为什么?苏轼赢在哪里?赢在心里。他在观棋中

22、有一句诗: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所以说,当今后我们的人生中遇到风雨时,我们要像苏轼一样“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行且歌,歌唱着、从容的面对所遭遇的一切,就像他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同时,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富贵还是贫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像苏轼一样超乎物外,回到本心。就让我们每个人做一个像苏轼这样的“旷者”,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间;做一只内心自由的bird(看我的衣服),自由翱翔于人生之中。如果真的做到,就会“定风波”,所有的风波都不在话下。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了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潇洒,一样豁达。让我们伴着一曲高山流水最后一次带着你的感情,再一次向朗读的最高境界进发,吟诵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六、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词。2、写作练习:在周记本上,以从苏词看人生、苏轼与我或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段你的感悟,500字左右。 3、一首词不足以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所以课后建议大家多读、多背苏东坡的诗词文,推荐:苏东坡传(林语堂)、东坡志林以及他的词作。七、板书设计定风波 上阕:雨中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且歌且行 (泰然处之、从容镇定) 道中遇雨 旷者东坡 (抒怀)(即事) 下阕:雨后感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到本心 (宠辱偕忘、超乎物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