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804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解析》山东省济钢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济钢高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众所周知,城市雕塑应当是“石头的史诗”,作为一种凝固的公共艺术,城市雕塑所传递的时代文化信息比文字图画和一次性的艺术展览对市民的影响更直接明白。目前,全国的城市,大到北京、上海,小到县城乡镇,到处充斥着彩带、钢球、电子符号、月亮帆船之类所谓抽象雕塑,很多人物雕塑形象拙劣,甚至丑陋不堪。还有那些立于公园湖畔的假鱼,十字路口的假马,小区里的假鹤更是令人不忍卒睹。就连一些名人纪念馆,重要集会场所的雕塑也有不少是粗制滥造。有愿望又有钱来美化城市,这本是好事,问题是政

2、府应当认识到城市雕塑的好坏,对所在城市市民的精神文明、文化传承以及新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当立法干预而不是无所作为。因为作为公共空间艺术存在的城市雕塑不立则已,一经伫立,就不仅仅是规划者和创作者个人情感意志的承载物,而应当是城市市民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政府乃至于民族所倡导所引领的文化的载体。这种可视可触的公共艺术对这一座座城市的文化延绵是长久的而非一时的。不仅从城雕的选题和思想内容来说如此,从城雕与建筑的空间美感诸多审美要求来看,也非想立就立,而是要根据具体城市的不同历史、不同性格、不同地貌特征、不同的市民生活方式等因素通盘考虑的。规划并非长官意志,也非独断专行,而是对城市的尊重对市民的

3、尊重,不像今天千篇一律的彩带钢球亵渎着城市,亵渎着公民的审美情趣。如果承认城雕之重要,则必有立法做保障。立法并不约束创造,也不会遏制城雕艺术的百花齐放,而恰恰可以杜绝城雕无序混乱现象。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效法国家环保总局的做法。环保局是环境保护法的落实执行单位,哪个地方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哪个地方要立项建厂,都要由环保总局下设的环评司负责评定,其评定不是随意的,是有数据可依有标准可循的。这是对自然生态的立法保护。那么对文化生态的保护呢?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一部分,也必然要立法以保护其健康发展。当作为公共空间艺术的城雕也有了管理条例后,随即配置以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及下设的公共空间艺术审评处

4、(名称可另议),这个处由建筑、雕塑、空间、文化艺术专家组成。省市县重要公共空间所设城市雕塑都应上报评审,必要时可采取市民听证会形式对所报方案进行审议。有了这个法律保障和评审管理机制,各城市雕塑项目立项人、设计者和施工单位才会认真考虑所立雕塑与建筑之关系,与本城历史之关系,与本城文化特征之关系等诸多要素,这才能保证城雕文化的质量。 (节选自章建国中国城雕忧思谈,略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城市雕塑是一种凝固的公共艺术,它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对市民有重要的影响。B.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的情况令人担忧,大小城市都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城雕作品。C. 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生态的一部分,政

5、府应当立法干预以保护其健康发展。D. 面对目前我国各地城市充斥着粗制滥造城雕作品的现状,政府不能无所作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作为一种凝固的公共艺术,城市雕塑在传递时代文化信息方面比文字图画和一次性的艺术展览更重要。B. 城雕作品一经伫立,就应当是城市市民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政府乃至于民族所倡导所引领文化的载体。C. 创作城雕作品要根据具体城市的不同历史、不同性格、不同地貌特征、不同的市民生活方式等因素通盘考虑。D. 要保证城雕文化的质量,需要雕塑项目立项人、设计者和施工单位等多部门共同努力,要考虑历史文化等因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目前

6、,我国各地的城市雕塑有许多粗制滥造、丑陋不堪的作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政府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B. 城市雕塑不是单纯的艺术作品,它对所在城市市民的精神文明、文化传承以及新文化建设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C. 环保部门通过立法对自然生态加以保护的做法,为我们加强对作为公共空间艺术的城市雕塑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D. 只要政府的立法工作做好了,城市雕塑有了法律保障和评审管理机制,各个城市雕塑的面貌就一定会焕然一新。【答案】1. C 2. A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说的是城市雕塑的特点和作用,B项说的是我国城市雕塑的现状,D项没有提到政府立法干预。【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

7、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是点睛】分析文章的主旨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选项的侧重点是否和文章的主题对应,大部分是偏向于文中的某一点或某个局部,选项从文义上看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和文章的“主旨”有距离。答题时注意核对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的原文是“比文字图画和一次性的艺术展览对市民的影响更直接明白”,选项为“更为重要”。曲解文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8、。此题选项曲解文意。【3题详解】试题分析:D项“只要就一定会”说法过于绝对。【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混淆范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没文化【俄】安德烈马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

9、,“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

10、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

11、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

12、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

13、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选

14、自译林,2016年第4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B. 科利亚的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C. 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 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5. 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

15、书,有什么作用?6. 有人认为,妻子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B 5. 情节结构方面,这些书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为我们展示了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人物刻画方面,主人公科里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对于这些书的态度,刻画出人物对书的漠视、对文化的漠视的性格本质。主题表达方面,通过展示这批书从被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 6. 示例一:观点一:妻子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妻子对生活物质化的追求,把科里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得日渐逼仄;科里亚有对读书的憧憬和期

16、望,却总是被妻子无情地打破;妻子对书本的文化传承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是主导家庭文化缺失的关键。示例二:观点二:妻子不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文化”的根本力量。科里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科里亚对书本认识的认知程度浅陋粗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书本的文化价值,妻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影响作用,但却不是根本的作用。【解析】【4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表现了

17、他对姑妈的怀念”曲解文意。科利亚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只是为了让家里显得有文化。故选B项。【5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时,先概括小说情节所表现的内容,然原来再分析作用。小说情节的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也可能与前后文相关情节照应或形成对比或做了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的主旨。情节本身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的作用。从情节方面分析,这些书为我们展示了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是本文的线索。对于表现人物形象

18、的作用,小说写了公科里亚、妻子和孩子对文化的态度,科里亚起初特别渴望在墙上设置个书柜,妻子不同意。后来不得已希望,他又希望能把书放在儿子的卧室里,但儿子压根不同意。后来书被妻子卖掉了,他渐渐地忘了那些书。这一家人对书的漠视,也就表明他们对文化的漠视。这也表现了小说的主旨,没文化人正戕害着文化。【6题详解】本题是探究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题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本题要求考生对“妻子是阻碍科里亚变得有

19、文化的根本力量”这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可同意这种看法,也可反对这种看法。假如同意这种看法,则尽力从妻子的角度分析原因。文中妻子看中的是房子,并用卖书的钱买了转角沙发。妻子是个物质化的人,她只追求物质享受。 极力反对科里亚对文化的追求,不让他建书柜。妻子不懂文化,不知书所代表的文化传承价值。所以家里也缺少文化氛围。如果不同意题干中的观点,则要尽力从科里亚的角度分析原因。文中科里亚对建书柜一事,由强烈的渴望到妥协退让,到最后忘了书和书柜一事。表明他只是附庸风雅,并不真正追求文化。最后一节中讲了他对他那三本幸免于难的三本书的认知,“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

20、蛮人,史前的”则表明他对书本认识很肤浅。妻子对他的影响有限,并不是根本上的。【点睛】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时,先概括小说情节所表现的内容,然原来再分析作用。小说情节的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也可能与前后文相关情节照应或形成对比或做了铺垫,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的主旨。情节本身的表达效果。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主旨和情节自身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在内容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 在形式上(主要指情节本身上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 设置悬念,引人注

21、意(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22、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

23、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傥:假如。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B.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C.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D. 而伯夷、叔齐耻之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遂饿死于首阳山 不拘于时B.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24、 亦各从其志也 吾其还也D.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越国以鄙远9.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 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 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伯夷、叔齐)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义不食周粟A. B. C. D.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 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

25、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 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 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7. A 8. B 9. D 10. C 11. (1)(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6、2)一会儿,浓烟和火焰布满整个天空,人和马被烧死和溺死的很多。(3)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解析】【7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项,让,是谦让的意思。故选A项。【8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此题考查对

27、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被。B项,两个“而”,都表转折,可是、但是。C项,前一个“其”,代词,他们的,各自的;后一个“其”,表婉商的语气词,相当于“还是”。D项,前一个“以”,连词,因为;后一个“以”,相当于“而”,连词,不译。故选B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

28、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然后再结合原文翻译确定句子是否能表现题干中涉及的那种品行,进一步排除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项。可采用排除法,是写伯夷、叔齐仰慕西伯昌仁爱,与“义”无关;是写武王的不义行为,与伯夷、叔齐无关。故选,D项。【10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

29、题。C项,“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故选C项。【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既,已经;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大;“西封”的“封”,边境;阙,侵损;焉,(从)哪里;之,代土地。第二句中,张,布满、弥漫;人马烧溺死者,定语后置句,烧溺死人马,“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众,多、很多。第三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两句都是宾语前置句,之,

30、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或,有的人;师,从师学习;焉,陈述句末尾语气词;小学,古今异义词,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

31、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于是就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为国君。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

32、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用兵器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两位是义士啊!”把他们搀扶开了。武王平定殷商之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朝,但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直到他们饿到快要死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那歌词说:“登上那座西山啊,采摘薇菜来充饥,用残暴取代暴虐呀,还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神农、虞舜、夏禹的时代很快就消逝了,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归宿呢!可叹我们的死期已近,生命已经衰弱了!”于是,伯夷、叔齐就饿

33、死在首阳山。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它总是向着善良的人们。”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善人呢,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却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但颜渊常常穷得一无所有,连糟糠都难得吃饱,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到底怎么样呢?盗跖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将人的肝炙成肉脯,残暴恶毒,放肆地行凶,他聚集党徒几千人,到处横行霸道,竟然活到高龄而死。这又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那些操行不端正,做事违法乱纪的人,却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财产富裕,子孙也不断

34、绝。有的人选好了道路才举步,看准了时机才说话,从不走小道捷径,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努力去做,可是他们却要横遭灾祸,这样的例子多得没法数了。我对此十分疑惑,如果说这便是所谓的天道,那天道究竟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难以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又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露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三)名篇名句默写(一空1分,7分,其中第4小题共一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1)劝学中强调

35、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3)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句子是:_,_。(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答案】 (1). 12、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悟已往之不谏 (4). 知来者之可追 (5). 云无心以出岫 (6). 鸟倦飞而知还 (7). 师者 (8).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

36、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尝、悟、谏、岫、倦、受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1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B. 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C. 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

37、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D. 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音同、音近造成的别字。A倍受备受,备,表示完全。B轰堂大笑哄堂大笑,唐御史有台院、殿院、罕院,以一御史知杂事,谓之杂端。公堂会食,皆绝笑言。惟杂端笑而三院皆笑,谓之哄笑,则不罚。现在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D急言厉色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远东杯”2012年斯诺克锦标赛决赛今天

38、在宜兴准时开赛,经过8盘对决之后丁俊晖不孚众望,在家乡获得本次冠军。B. 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C. 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D. 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然,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

39、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令人信服。此处属于褒贬误用。B项,一文不名: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极为穷困。使用正确。C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此处属于对象不当。D项,不以为然: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语境表达的是不放在心上,应为“不以为意”。故选B项。【点睛】成语使用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成语一知半解,以今律古。如“文不加点、明日黄花、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五风十雨、狗尾续貂”等。2注意感情色彩的区别。如“有口皆碑、方

40、兴未艾、无所不至、过江之鲫、粉墨登场”等。3注意适用对象。许多成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不能乱用。如“大言不惭、天花乱坠、豆蔻年华、美轮美奂、汗牛充栋”等。4注意谦敬成语。如“抛砖引玉、鼎立相助、敬谢不敏、蓬荜生辉”等。5注意两用成语。如“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灯红酒绿、一针见血”等。6注意有的成语不能跟宾语。如“出奇制胜、漠不关心、求全责备”等。7还有一类成语,其本身已经含有的意思在文中再加以阐述而导致重复或者出现矛盾。如“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妄自菲薄自己、三令五申地强调、一天天地日臻完善、一个莘莘学子”等。考生要注意普通成语与熟语的合并考查,重视含有近义、双义、多义的成语与熟语,注意准确区分其

41、或本义、或喻义、或引申义、或感情色彩的使用特征。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它可以增强牙齿中钙的抗酸性,预防龋齿不再发生,但处于高氟地区,长期喝浓茶的居民不适宜使用含氟牙膏。B. 为稳定旅游消费市场,去年年底,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了部分以所谓“低价”等陷阱宰客的不良商家。C. 据哈尔滨房地产每日成交套数统计,8月哈尔滨商品房共销售4599套,可观的成交量得益于冰城楼盘“集体”大优惠的功劳。D. 去云南不全是为了那玉龙雪山,还为了那被誉为“第一美味”的过桥米线和独具特色的“汽锅鸡”。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答案】B【解析】

42、【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不合逻辑,应将“预防龋齿不再发生”中的“不”删除;C项,“可观的成交量得益于冰城楼盘集体大优惠的功劳”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功劳”;D项,“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句式杂糅,可以把“最好是在”或“较为合适”去掉。故选B项。1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夫晋,何厌之有

4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A. B. C. / D.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臣之壮也。“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何厌之有。“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到消句子

44、独立性。行李之往来,结构助词,到消句子独立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是定语前置的标志词。句读之不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故选A项。【点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要“三抓”, “三抓”是指: ()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止遗忘。1

45、7.平凡的世界中,在黄原时,金波每次招待揽工孙少平吃的是什么?A. 大盆荞面饸饹+烙饼 B. 大盆羊杂碎+白面馍C. 大盆土豆丝+烧酒 D. 大盆白面片+荷包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考生对江苏高考的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把握其性格命运。本题考查的是平凡的世界中细节,要求回答,在黄原时,金波每次招待揽工孙少平吃的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看重点情节,重点人物,还要关注细节。在黄原时,金波每次招待揽工孙少平吃的大盆白面片和荷包蛋。故选D项。【点睛】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

46、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进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18.下面是出自四大名著的4幅对联,已经打乱了顺序,请根据要求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要求:所组对联须与名著内容相关,不得重复使用语句,只填序号。钗于奁内待时飞 金翠飘香煮酒浓 玉盘堆积青梅满 踏破梁山捉宋江长生不老神仙府 玉在椟中求善价填平水泊擒晁盖 与天同寿道人家(1)三国演义对联:上联:_ 下联:_(2)红楼梦对联:上联:_ 下联:_【答案】(1)上联: 下联: (2)上联: 下联:【解析】【详解

47、】该题考查关于对联的文化常识。做该题时要考虑对联所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所写内容要能与之协调对应。另外还要考虑对联的特点,即上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同或相近。第三是上下联尾字的压韵是仄起平收。本题要求考生将4幅来自四大名著的已经打乱的对联重新组合。结合问题,那么考生要了解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内容,又经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1)为名著三国演义的对联,首先选定“玉盘堆积青梅满”一句,这里边的“青梅”吻合“青梅煮酒”之意,再从剩下的对联中可以找出“金斝飘香煮酒浓”,也是“青梅煮酒”的典故,故本题的对联为“玉盘堆积青梅满,金斝飘香煮酒浓”;另外对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

48、字为平声,“满”为仄声,应为上联,“浓”为平声,应该为下联,故答案为:。(2)为名著红楼梦的对联,首先选定“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贾雨村说的,当时他还没有考取功名,他吟诵这两句诗是想要表达他不甘于济济无名的现状,总有一日要辉煌腾达的豪情壮志;另外对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价”为仄声,应为上联,“飞”为平声,应该为下联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点睛】对联的基本常识,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仄相谐。具体来说:1. 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2.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

49、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许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4.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仅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应。一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应。5.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而且对联通常是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是仄音,下联尾字是平声。对联的基本常识,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即:两行文字,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平

50、仄相谐。具体来说:1. 字数相等:上联是几个字,下联也必须是几个字。2.意义相关:对联要求上联和下联所表达的内容要互相关联,不能风马牛不相及。3.词性相对:一幅对联,上下联各由许多组合而成,这些词必须两两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名词要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4.结构相应:对联的上下句不仅要词性相对,而且要结构相应。一般来说,上下联如果词性都相对,结构也必然相应。5.平仄相谐:就是要求上下联中的字要平对仄,仄对平,音调和谐。当然,不能要求每幅对联上下联中的每一字都平仄相对,但音步的节奏点上的字却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的要求配置。而且对联通常是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是仄音,下

51、联尾字是平声。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要求: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注意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答案】走过,才明白光阴飞转,瞬间走过花季;时光旋转,正值毕业季。天真无邪的小学时光,欣赏那漂亮的蝴蝶,闻花恋香而翩翩起舞;钦佩那娇小的蜜蜂,隐于花丛中忙于采蜜,欣喜那换了新羽的小燕子,跃跃欲试地振翅待飞。春天,尝嫩嫩的茅针微甜;夏日,被浓紫流红的桑椹染花了脸;秋风里,安静聆听蛙声鼓鼓;冬雪中,兴

52、致盎然陪雪人站岗。那麦苗青、玉米黄、辣椒红、高粱笑弯了腰,在小河旁洗衣,躺大树下乘凉,炊烟袅袅的农舍,男女老少的欢笑,一幅幅田园风景画镌刻心中。走进初中,才体会,泥土有实在的质朴,有醉人的芳香,更重要的是泥土里生长着痒痒的希望;才明白,那悠然自在的日子,叫童年。经历青春期的懵懂,感受身体拔节的律动,含苞的花蕾不知何时在慢慢的张开它的花瓣,喜欢隔着同等的时间去静静观察,发现细微的变化,才明白,那是成长绽放的过程。虽然在绽放后枯萎的花朵再也不能重生,但是,它绽放过程如此美丽,让人记忆犹新、思想深刻,那生命走过的声音,已经浸透在我的心里。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颠倒了白天与黑夜;也因理科的深奥而畏难、因

53、英语的口语而畏惧,变成了能发音的哑巴;因电子书刊抢了作业时间,学业亮起过红灯。心理的迷茫、求知的艰难,就像湮没在浩瀚星空里,怎么也找不到方向,却又有无数的星光指引着,让你不停息地运动着。陷入叛逆,不愿把心给别人看,也怕拿出那一刻的痛,就固执地害怕天黑,狂躁地想冲破黑暗,仿佛整个世界在黑暗的淹没下而沉沦。如今走过了,才明白,光明的存在,往往是在引证黑暗。曾经承受过父母的责骂、老师的批评、别人的讪笑、朋友的误会,总是在最脆弱的时候频频来袭,而一个个深夜就是最佳的战场。如今,记忆短得像迎考的最后一夜,等不到天亮就要被毁灭。才明白,花季如此多彩,却在不经意间悄然走过。经过生活的洗礼,我明白了那无可替代

54、的爱,就是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明白了要学会知恩图报,我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全凭自己把握,我明白了微笑的力量可以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明白了,这个花季,我明白了,收获了。人生花季,就这样悄悄的,走过,走过。期待“山高人为峰”的豪迈体验,期待“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君临!【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这道命题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走过,才明白”这一题目极富人文色彩,又具有哲思和诗意,同时又能唤醒考生沉睡的心灵,从自己的生活要历中去

55、感悟思考,挖掘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意义,走向成熟,让经历成为阅历。该题选材料宽泛。走过的,可以是一段旅程,可以是一段日子,一段生活,一段人生中值得回忆与珍藏的经历。山川田野、明月清风、春花秋月、热闹的街市、寻常的巷陌、童年的纯真、成长的困惑、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拼搏的汗水、与亲人相伴、与友情同行等,无须回避痛苦与忧伤,无须忌讳孤独与迷惘。学校、家庭、社会、人文、自然这五大选材范围都可以选择,只要是生活的真实就好。写记叙文,要写清人和事,有详有略,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总之,在写中考命题作文时要同学们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