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792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3 哈姆莱特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哈姆莱特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哈姆莱特是莎翁的经典,但在教学实际中往往面临这样的局面: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很多老师讲这节课不过是让学生表演本剧或者观看改编的影视作品。这样虽然省事,但学生并未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充分的接触。究其根本,这种形式不是正宗的阅读课。因此,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用本色语文的方法来教授本文,“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这节课内容较多,我设计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取舍,抓住最重要的环节赏析“比剑”之精彩、分析人物之多面、汲取人生之智慧。希望学生学完本课,能行从经典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此外,这节课想激发学生阅读哈姆莱

2、特全剧的兴趣,课下阅读整部著作,从而对哈姆莱特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与评价。【教学目标】1、明确课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理解作品主题,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教学重点】赏析“比剑”部分的精彩,品味哈姆莱特的多义形象。【教学难点】分析“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教学过程】一、 导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文学评价的标准。经典的文学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

3、象进行再创造。 有人统计过,从1877年到现在,平均每12天就有一篇研究哈姆莱特的论文或专著问世,一直延续到现在,可以说哈姆莱特是说不尽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也是全剧的结尾部分。二、 检查预习作业,整体感知(一)理清主要人物的关系哈姆莱特克劳狄斯: 名为叔侄,实为仇人。哈姆莱特乔特鲁德:母子,但有母嫁仇敌的隔阂。 克劳狄斯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为夫妇,有毒杀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波洛涅斯哈姆莱特:既是国王帮凶又是恋人父亲。 奥菲利娅哈姆莱特: 挚爱哈姆莱特 ,但又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更有杀父之仇。雷欧提斯哈姆莱特: 本是朋友,后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成仇人。 教师总

4、结: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二) 简述主要情节让学生填空:这篇文章讲了“ 和 的故事”?教师预设:第一部分(哈姆莱特和霍拉旭的故事)回忆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哈姆莱特和奥斯里克的故事)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奚落与嘲讽。 第三部分(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的故事)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教师提问:在这三部分中,大家觉得哪部分最精彩?预设:比剑部分三、 局部探究(一) 赏析“比剑” 思考:你认为“比剑”部分精彩在何处?请给出相关理由。教师预设:精彩之一:将众多矛盾集中在此环节。一方面是不

5、同人物间的矛盾。比如,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矛盾,克劳狄斯对哈姆莱特有杀父霸母、企图谋害其姓名之仇。再如,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之间,哈姆莱特无意杀死雷欧提斯的父亲,并且间接害死其妹妹。另一方面,同一人物内心也存在矛盾。 如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态度,既充满仇恨、视其为对手关系,又请求得到其原谅。又如雷欧提斯本人对哈姆莱特的态度,既想杀掉他,又犹豫,并且乞求得到哈姆莱特的原谅。又如,国王克劳狄斯的矛盾,外表很平静,倾向于哈姆莱特,口头说着“来,哈姆莱特,让我替你们二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取得胜利”,心里极度恐慌,想暗杀哈姆莱特,越快越好,且一计不成又施一技。精彩之二:情节方面。比剑部分情节跌宕

6、起伏、扣人心弦,在短暂的时间里,在小小的空间里,四个主要人物(王后、国王、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均死去。此部分精彩不是独立的,与前面轻松幽默的情节相调剂。哈姆莱特与奥斯里克的谈话类似于传统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使本文雅俗共存,使整个剧本富有张力,更能体现悲剧的崇高。情节悬念迭生,比如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觉察剑有毒,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等悬念一直抓住读者的心。精彩之三:人物个性鲜明。人物个性的鲜明性和复杂性在比剑部分得到了集中体现。如哈姆莱特的勇敢、坚定与犹豫,想复仇又充满了仁心善意,在这部分得到了集中体现。又如,雷欧提斯的勇敢、犹疑及善良交织在一起

7、。国王的表里不一、阴险狡诈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一部分,作者将笔端直指人物心灵,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可悲可叹、可圈可点。精彩之四:人物语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动作化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哈姆莱特说:“ 好,你这败坏伦常、嗜杀贪淫、万恶不赦的丹麦奸王!喝干了这杯毒药你那颗珍珠是在这儿吗? 跟我的母亲一道去吧!”这些话是哈姆莱特愤怒的一吼,对奸王的控诉。可以看出性格犹豫、行动迟缓的哈姆莱特终于做到控诉一针见血,动作狠而有力。又如,国王说:“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个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取得胜利”这些话可以看出国王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

8、,却要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他言不由衷、笑里藏刀。其次,语言的动作化。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 精彩之五:对主题的彰显与升华。比剑部分充分展示了

9、主题,无论是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还是人性的复杂性都在此部分得到了彰显。备注: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教师的预设,学生若说出其他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总结:以上的分析可以归结为两大的方面,即形式和内容。我们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均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去赏析。具体到对戏剧的赏析,可以抓住其内容,比如矛盾冲突、情节安排、人物设置与主题,还可以抓住其形式,比如语言和手法等。(二) 分角色朗读作品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文字摆在那里是平面的,当我们倾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理解将其读出来,文字就变得立体、饱满了。就像央视最近热播的节目朗读者,那些被朗读的文字我们之前也见过,可能觉得平淡无奇,但一旦朗读者倾注了自己的

10、情感,用自己的声音将其读出来,文字就变得立体了。可以说,朗读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刚才我们是用赏析的方式体会比剑的精彩,接下来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其精彩。1、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 找一组同学演示。(三)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 1、过渡性提问:在剧作结尾,哈姆莱特选择了和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它能避免吗?学生可以呈现不同的理解,但终究归于两个方面,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当时社会未提供先进分子必胜的条件,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是时代悲剧。文中的克劳狄斯身居高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而主观原因就是哈姆莱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在你的眼里,哈姆莱特是一个什么样

11、的人? 教师提示: 提示一,介绍品评人物的方法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提示二,抓住文本。回答模式为:根据课本(?)页(?)段的(?)内容,我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样的人。学生自由思考三分钟,然后小组内讨论。教师预设:(1) 哈姆莱特是机智勇敢的。从第一部分他偷公文(25页)和伪造国书(26页)可以看出来。当哈姆莱特的人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巧妙化解危机,很快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 相信天命的。课本25页“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课本26页“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

12、是上天预先注定”,课本29页“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由此可见七人格上的弱点,人应该相信天命还是自己?可见其性格中的忧郁和犹豫。(3) 有仁爱、善良之心。课本27页“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我要取得他的好感。”课本29页,“原谅我,雷欧提斯;我得罪了你,可是你是个堂堂男子,请你原谅我吧”。(4) 语言犀利、幽默诙谐、嫉恨谄媚小人。课本27页哈姆莱特与奥斯里克的对话可以看出来。(5) 犹豫与延宕的。关于复仇这件事。一方面有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计划,最红最终杀死了国王,另一方面在27页“我是不是应该”

13、,面对国王的四宗罪,哈姆莱特使用了“是不是”这样的疑问句。可见其犹豫与延宕。(6) 草率与冒失,做事缺少周密的计划。关于复仇时间,哈姆莱特说的是随时准备。但是复仇是一件大事,是极其凶险的,哈姆莱特对复仇时间的随意,体现其准备不周。关于复仇方式,不善于主动进攻敌人,而是贸然答应比剑,但比剑是克劳狄斯提出的,是其设下的圈套。其他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教师总结:哈姆莱特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在他身上充满了理想与现实、崇高与软弱、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人物因为有了矛盾复杂的内蕴,才有了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说不尽的。3、 教师出示名家对哈姆莱特的评价。

14、评价一 别林斯基评价:“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 评价二 歌德评价:“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 每个责任对它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他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的。” 评价三 雨果评价:“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

15、人。”教师点拨:别林斯基对哈姆莱特是全面的肯定与赞扬,甚至认为他“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歌德的评价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既肯定了哈姆莱特的优点,又批评了他的缺点。雨果的评价是深刻的,有高度的,上升到了哲学的意味,让人对哈姆莱特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四、 感悟升华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因此经典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那么学了这篇名著节选,你有什么收获?能从中汲取什么人生智慧?预设:多做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会在磨炼中变得坚强。我们要敢于向命运挑战。我们做事要多一些果断、冷静,少一些犹豫、冲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重视集体和团队的力量,不要孤军奋斗,合作很重要。与其相信天命,不如相信现实中自己点滴的努力。五、 作业拓展延伸 课下阅读哈姆莱特全剧,全面品读哈姆莱特形象,汲取更多人生智慧,形成600字左右的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