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分层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2012佛山高一检测)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2.(2012鹤岗高一检测)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突然下降CS波、P波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突然下降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 )A.莫霍面上部B.古登堡面下部C.上地幔上部D.地核内部4.岩石圈的范围是( )A.整个
2、地壳B.地壳和地幔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5.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岩石圈6.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_之中;生物圈占有_圈的底部、_圈的全部和_上层部分。这些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2012潍坊高一
3、检测)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 (2012天津模拟)执行我国第21次大洋科学考察第六航段任务的我国科考人员,首次利用人工震源在西南印度洋中脊开展海底地震探测试验并获得气枪阵4炮同响的巨大成功。据了解,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对这一海域进行大规模海底地震探测研究。如果某探测人员获得了以下地震波分布图,据此回答35题。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D.无法判断4.
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5.在莫霍面以下(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2011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于2011年5月27日在黄果树演艺中心隆重开幕,本届瀑布节以“壮美大瀑布,活力新安顺”为主题。读黄果树瀑布图,完成68题。6.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7.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
5、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二、非选择题9.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发出的地震波,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图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0.(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天容易,入地无门。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
6、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但我们可以假设进入地球内部观察。在进入地球内部观察时,同样需要从其物质组成、压力、温度等物理性状去分析。 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压,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汽车上的车载仪表记录下了沿途经过地区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1)请从所经过圈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各圈层的大致厚度等几个方面简单描述沿途的见闻。(2)根据科学探险活动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绘出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3)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上天容易,但入地仍然很难。除利用地震波来间接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7、以外,你能想出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其他办法吗?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A。地震波只有纵波能通过液体传播,因此海轮只能够感觉到上下颠簸。【知识拓展】地震波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地震波冲击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纵波使建筑物受到垂直冲击,发生上下颤动;横波使建筑物受到水平冲击,发生左右摇晃。横波的振动很强烈,它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重要原因。震中附近的一些地面还会产生裂缝、错动、沉降,如果建筑物地基正好处于这些部位,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2.【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示意图的理解。在莫霍面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3.【解析】选C。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8、软流层,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解析】选D。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5.【解析】选C。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6.【解析】此图明显地表示莫霍面之上的地壳及大气圈、水圈;结合对各圈层的了解,可填出它们的特点,其中的地壳厚度不均,从图中也可一眼看出:地势越高的地方,地壳厚度就越大,地势越低的地方,地壳厚度就越小。答案:(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3)氮 氧 循环运动 大气 水 地壳 联系 制约(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5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7千米,各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9、。【能力提升】1、2.【解析】1选C,2选C。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地壳厚度达50千米,东部海域大陆架只有34千米。第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面,因此,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是莫霍面。【知识拓展】地壳厚度分布特点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一般来说地势越高地壳越厚,地势越低地壳越薄。35.【解析】3选B,4选A,5选A。第3题,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类型、特征及应用。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10、km/s,速度较慢,为横波。第4题,此波速度在5 千米深处突然增加,说明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 千米深处。第5题,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及地球圈层的划分。莫霍面约在地面下平均33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68.【解析】6选C,7选B,8选B。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规律方法】歌诀法记忆地球的圈层结构同心圈层分内外,
11、内外划界有地面。气水生物圈层外,一起构成自然界。气圈最厚排在外,水圈水体有三态。生物生存他圈界,生命活跃添光彩。9.【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地球内部依据古登堡面和莫霍面将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一次地震,在震源处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且纵波在地幔中传播速度要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横波在地壳、地幔中传播,不在地核中传播,地震波还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外扩散。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2)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E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
12、,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阴影部分)。见下图:10.【解析】分析该问题需结合所学的地理原理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们能顺利地进入到地球内部,那么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验证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真实性。第(2)题,在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时,应通过相关坐标分清各圈层的厚度及其界面。第(3)题,要求我们大胆想象,合理地推导出其他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答案:(1)从地表到地心,温度和压力呈现递增趋势。地壳为固体,平均厚度约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 千米;海洋平均厚度约7 千米;地幔呈固态,平均厚度约2 800 千米;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平均厚度为3 400多千米。(2)可参考下图:(3)展开合理想象即可。例如,利用穿透性强的X光照射地球;打一个钻井直通地球的另一端;研究喷出来的岩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