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两首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衍期(yn)象弭(m)桑葚(shn)渐车帷裳(jin)B.罔极(wng)偕老(ji)信誓旦旦(dn)夙兴夜寐(s)C.隰则有泮(x)垝垣(gu)卜筮(b sh)匪来贸丝(fi)D.玁狁(yn)靡盬(g)犹可说也(shu)靡室劳矣(m)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愆期踟蹰体无疚言夙兴夜寐B.三捷整饬糜室劳矣乘彼诡垣C.归聘四牡自我祖尔于嗟鸠兮D.骙骙帷裳泣涕涟涟送子涉骐3、对下列四句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
2、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犯酸;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抒发对故乡的思念。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无尽头”。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
3、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5、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6、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忧心孔疚,我行不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B.C.D.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从中国文化的特征着眼,而不拘泥于西方所承认的史诗标准,诗经可以说是史诗,那么,为什么从现存文献来看,诗经诸篇如此短小?在传统诗经学中,有称为“三象”的组诗,_,_,_。_,_,_。但有人指出此说不当,“象”
5、之得名当与周代的意识形态有关古希腊史诗是“讲唱”,注重的是语言,因此是长篇巨制有关此“象”之得名,过去有人以为从动物象而来“象”当是一种有歌有舞,包含宏大叙事和表演形态的原始戏剧艺术中国古代史诗是“演唱”,注重的是表演,因此篇幅短小从史诗的角度来看,它与古希腊史诗相比,文本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呈现方式的不同A.B.C.D.10、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11、诗经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12、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是:_,_。_,_。13、阅读下面诗句,完
6、成12题。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节选自氓1.根据要求填空。婚后,氓对女主人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从“_”(引节选中诗句)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些诗句表现了氓_的性格特点。2.这两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_ 14、采 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俨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
7、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黢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B.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C.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D.全诗错综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
8、家恋乡之间的矛盾复杂的心情。2.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型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3.第四、五两章的内容与前三章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 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子 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嗣:寄。佩: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挑兮达兮:往来轻快的样子。城阙:城楼。1.“一
9、日不见,如三月兮”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2.结合全诗分析女主人公经历的心理变化。16、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一章改写成一段写景抒情的散文。要求:写出环境及人物的心情,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200字。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愆 qin。B.偕 Xi,旦 dn。D.说 tu,靡 m。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疚”应为“咎”,B. “糜”应为“靡”;D. “骐”应为“淇”。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B项,这几句没有采用赋的手法。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采薇全诗即采
10、用这种形式”错,只是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应为“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不可以脱身了”。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载:动词词头,无义。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莫”同“暮”;“泮”通“畔”;“尔”通“”;“匪”通“非”;“于”通“吁”;“说”通“脱”。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之”指婚后的生活。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 10答案及解析:答案: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解析: 11答案及解析:答案: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解析: 12答案及解析:答案: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解析: 1
11、3答案及解析:答案: 1.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或至于暴矣,对感情不专一(三心二意或不负责任)。2.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树未凋落的时候,它的树叶一片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而坠落,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这两处又用桑叶由嫰绿以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两处又是“兴”,以自然界桑叶的盛衰变化来引出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意思对即可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这三章中薇“作”“柔”“刚”的变化,岁“莫”“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光流逝、时序更替,戍卒焦虑、痛苦的心情随着服役期的无
12、限延长越来越沉重,从“心亦忧止” 到“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也逐步达到了极限。3.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外敌的侵扰,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回故乡。而第四、五两章则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己军队装备的赞美和自豪之情,洋溢着强烈的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4.末章运用了对比和融情于景的手法今”与“昔”、 “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既对比鲜明,又情景交融, 有一种不胜今昔之感,很好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归途之中的复杂心情。而最后一句“莫知我哀”则直抒胸臆,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的痛苦心情,使
13、得情感达到了高潮。解析:1.诗中无“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之意。2.由题干中“句型重复,用字大体相同”,可知这是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手法。分析时应结合重章叠句的特点及诗句的特点和含意,注意理解相同句式的诗句里个别词语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来的表达效果。3.前三章通过比兴手法,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渲染战争的艰苦、思乡之情的炽烈,厌战之情跃然纸上。而第四、五章,则极力赞美自己军队的战备之盛,洋溢着自豪之情。据此,可以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理解诗评、诗论的能力,要求既要把握课文内容,又要理解诗评、诗论。解答时,要紧扣评论中的关键语句“真情实景”“感时伤事”等,再结合具
14、体诗句展开分析即可。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夸张。通过“一日”与“三月”的扩大夸张,形成了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巨大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出来,突出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2.诗歌先写女主人公对恋人思念萦怀、念念不忘。然后写等恋人来相会,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写在城楼上久候,因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生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觉。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就像三个月不见,这是夸张手法,而这种手法的作用在于突出思念之深。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句。“子宁不嗣
15、音”“子宁不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几句诗非常鲜明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心理的变化。 16答案及解析:答案:写作指导屈原即使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仍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励,像一个战士,义无反顾。屈原的耿耿正气,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为真理而斗争的勇士。写作时一定要结合“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两句话的深刻含意:坚持真理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屈原的远大抱负和政治理念一旦确定,便坚贞不改、 矢志不渝,“虽九死其犹未悔例文作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者,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了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辅佐楚王振兴国家的坚定决心。这在当时的楚国,是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的。鲁迅指出:“先觉的人,历
16、来总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鲁迅还说过,也许曾有一只猴子站立行走过,但被其他猴子视为“异类”而咬死。这只猴子为“天下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邓小平同志力排众议,提出要划出一块地方搞特区, 鼓励地方杀出一条“血路”,并意味深长地喻之为当年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这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同志过人的胆识。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当代青年应多一些铁肩担道义的英雄气概,多一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解析:论述具有“密度”。议论文写作特别讲究论述的周密。 从全文思路看,结构是严谨的:开头结合屈原的事例提出“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的观点;接着举出鲁迅的名言、邓小平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结论,当代青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文段内在的逻辑性是很强的,暗含“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