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
2、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
3、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我们播放的歌曲,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都知道这是杨慎的临江仙,每每读到这首词,我们好像就回到了那个战乱纷争的三国时期。提到三国,我们脑海中肯定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那么,你,会想到谁?谁才是你心目
4、中的英雄呢?(自由发言)乱世确实最易出英雄,有人喜欢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人喜欢弛马射虎的孙权,也有人喜欢能文能武的曹操。那么,苏轼苏老夫子,他又最爱谁呢?(周瑜)那么,为何苏轼偏偏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关注一下赤壁怀古,感受一下那淘不尽的豪情。写作背景首先,我们看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我们都知道,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成就:开创豪放派词风以前的词题材比较狭窄,比如情感离别,伤春悲秋啊,但到了苏轼这里,谁说不能写出那种题材比较广泛的社会的,历史型的诗作呢?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他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
5、度。苏轼的人生中,有一个非常大的灾难,乌台诗案,大家对此都有了解,知道这个事差点还让老苏同志丢了性命,最后贬为了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咱们战争时期的游击队长。大家知道苏轼是个才子,他满腹才华,想施展抱负。他甘心吗?而此时他已经到黄州两年了,而且不被重用,如果是你,你有怎样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写下的作品又有什么特点?首先我想请大家朗读,初步感受一下。三朗读环节 提示: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读完以后,相信大家对本文的基本格
6、调已经有了一个认识。咱们再来看一看,这首词究竟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四作品词牌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它规定着词的风格,字数和压的韵。念奴娇: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精通音乐,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五、课文分析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苏轼又是如何
7、安排这两块内容的呢?1.学生齐读一下上阙。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笔下的功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咱们这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由滚滚东去的长江入手,大江:专指长江。长江之水滚滚东流,然而在作者的眼中,这长江就单单是指长江吗?古人见流水,通常会想到什么?哦,时光流逝啊!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
8、载体。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江边,显得如此渺小。于是不禁感慨,“大浪无情,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啊!那风流人物又是什么样的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 1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人们说。不是我说的啊,下笔极有分
9、寸,那是别人说的啊。为什么说人道是呢?因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到底是不是这个地方呢?众说纷纭,不能确定啊!所以作者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就是周瑜。资料一: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镜头收缩)这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1 )乱:散乱的,陡峭的山崖 ( 2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我们的眼前会有什么样的情景?陡峭的山崖只插云霄,让人一看便不禁胆寒。山是奇险的山,水又是怎
10、么的水呢?奔涌而来的惊涛骇浪击打着山崖,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响起了那种震耳欲聋的涛声。 ( 3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雪即浪花。大家看,有形有声有色。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看到如此景色啊,作者不禁感叹。那问大家,这些景象,是真的吗?是真的,这是实写。那我们再看下阙。上阙写景,那下阙就该抒怀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公瑾,仍是周瑜。小乔,大家知道是东吴的美女,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那个时候啊,雄姿英发。人长的帅,收获了爱情,事业又成功,爱情事业是双丰收啊。那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小乔嫁给周瑜是在他24岁的时候,而赤壁之战时,周瑜则是
11、34岁,那作者是不是弄错了,怎么说“小乔初嫁了”呢?我们先记下这个问题。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手持羽扇,头戴青巾。看到这样的装束,实际上我们会想到谁?哦,诸葛亮,他老对头,而不是周瑜。大家要搞清楚,实际上,在东汉末年,古代儒将一般都是这种装束,并非诸葛亮一个人的特权。在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以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去叙述的?分明是仰慕啊!你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撸代指曹军。这句话有没有描写具体的战斗场面?没有,没有那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面。而是非常清淡的,谈笑之间,就尽破敌军,更突出他的那种风姿啊!所以作者怎么样?仰慕,一个是游击队长,一个是国防部长。刚才
12、抛给大家一个问题,他们结婚已经十年了,为什么说小乔初嫁了?这是作者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为了衬托周瑜更加年轻有为,让人羡慕。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羡慕之余,作者又是怎么想呢?故国,就是这个地方。应笑我多情。神游于这个地方,人们应该会笑我啊。周瑜人家年轻有为,而我呢?被贬黄州,毫无作为。这怎么能比呢?但实际上,是谁笑我啊?应该是作者自己自嘲才对。以致于早生华发啊!我们来做个对比来看一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透露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人物形象分析】 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那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13、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 (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
14、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
15、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
16、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
17、毕竟是苏轼,他特别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 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 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 樯橹灰飞烟灭 (二)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47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