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58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解析》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9月生物检测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B. 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固定的太阳能C. 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D. 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A正确;植物细胞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光反应固定的太阳能,也可以来自呼吸作用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B错误;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C正确;ATP是

2、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D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ATP的合成和分解的相关知识内容,属于对识记、应用层次的考查。2.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B. 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C. 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D. 有丝分裂后期,受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断裂,该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答案】B【解析】ATP和AD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且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可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因此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

3、核糖核苷酸和磷酸,B正确;ATP分子结构中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也易形成,C错误;着丝点断裂不是因为纺锤丝的牵引,D错误。3. 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 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C.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D. 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答案】C【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A不正确;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B不正确;有机物

4、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C正确;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磷酸基团而不是高能磷酸键,D不正确。【考点定位】酶的概念;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名师点睛】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本质和合成场所,蛋白质的检测方法,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的释放,ATP的字母表达的含义,主要考查学生对酶概念和ATP的掌握应用,B选项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蛋白酶也会使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而错选。4.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酶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其能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B.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

5、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 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都在起作用后被灭活D. 形成酶需要消耗ATP,形成ATP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酶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错误;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激素和神经递质在起作用后被灭活,酶不被灭活,C错误;无论是蛋白质还是RNA,形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而形成ATP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5.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B.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

6、酸或核糖核苷酸C. 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D. 任何一个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3、酶的种类和数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A、在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数量不变,A错误;B、酶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B正确;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不一定相同,C错误;D、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都可以起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B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6. 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7、)A. 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B. 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并无直接关系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等D. 与激素及载体蛋白等一样,酶起到调节作用后并不失活【答案】A【解析】不同物种细胞代谢不同,相应的酶不同,ATP是一切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不同物种中ATP无差异,A项正确;酶的合成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酶的催化,B项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项错误;载体蛋白和酶起作用后不失活,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就会分解失活,D项错误。【考点

8、定位】酶和ATP在代谢中的作用7.在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并保温一段时间后,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编号甲乙丙步骤1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步骤21 mL淀粉酶溶液1 mL麦芽糖酶制剂05 mL淀粉酶溶液05 mL麦芽糖酶制剂步骤3适宜温度下保温至反应完成A. 温度、pH在本实验中均属于无关变量B. 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的只有乙试管C.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的有甲试管和丙试管D. 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均变蓝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温度、在本实验中均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甲、丙中淀粉被分解,

9、而乙中淀粉没有分解,加入碘液后,溶液变蓝,B正确;甲、丙中淀粉被分解生成不愿糖,而乙中淀粉没有分解,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的在甲试管和丙试管,C正确;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现象是出现紫色,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B.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 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 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本

10、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量;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本题的温度是自变量,不是无关变量;B错误。分析题图实验可知,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C正确。加热能使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反应的活跃状态,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考点定位】酶的特性9. 如图中曲线a表示在最适t 、最适pH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曲线的AB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B. 在曲线的B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表示C. 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 减少pH值,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点位置不变【答案】D

1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曲线a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和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c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对应b曲线解:A、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正确;B、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反应物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可能受到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当B点及以后提高酶的浓度,反应速率

12、加快,B正确;C、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正确;D、曲线a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故选:D考点:酶的特性10.如图表示淀粉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时,淀粉的剩余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 若a、b、c表示温度,则b曲线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B. 若a、b、c表示pH,则在c曲线对应的pH条件下,酶已失活C. 若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曲线对应的酶浓度最大D. 若K、Mg2对淀粉酶的活性分

13、别有促进、抑制作用,则c曲线对应的是加K的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图示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底物的剩余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其中a达到化合反应平衡点的时间最短,其次是b,最后是c,说明a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c条件下酶的活性最低。【详解】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则a曲线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A错误;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则a、b、c曲线对应的酶均有活性,B错误;若实验条件为不同的酶浓度,a达到化合反应平衡点的时间最短,则a曲线对应的酶浓度最大,C正确;若a、b、c分别表示加入K+、蒸馏水、Mg2+,则c曲线表明Mg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错误。

14、【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是曲线图的分析,学会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11.用植物纤维纺织衣物时,需除去织物纤维上的淀粉浆(称为退浆)。传统工艺是用烧碱进行退浆,但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严重。现在常用的淀粉酶是从细菌体内提取的,在使用过程中常加入NaCl作为酶的激活剂。随自变量的变化,酶的活性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酶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B. 温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C. pH对退浆效果的影响D. NaCl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答案】A【解析】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因此退浆率的变化是由酶浓度引起,在此过程中酶的活性不

15、变,A正确;温度和pH均能影响酶的活性,因此温度和pH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均是由酶活性的变化引起,B、C错误;NaCl是酶的激活剂,因此NaCl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是由酶活性的变化引起的,D错误。12.下列与细胞呼吸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呼吸可能会发生在富含氧气的细胞中B.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CO2主要来自于细胞质基质C. 小麦根部水淹时产生的乳酸影响载体的活性D. 蛔虫有氧呼吸时吸收的O2与产生的CO2量相等【答案】A【解析】富含氧气的细胞中,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若此时供能不足,无氧呼吸可能会发生,A正确;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于线粒体基质,B错误;小麦根

16、尖无氧呼吸产生的是酒精,不会产生乳酸,C错误;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点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13.下列有关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 葡萄糖不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C. 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H D. 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产生ATP【答案】A【解析】A、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

17、因此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A正确;B、葡萄糖既能作为有氧呼吸的底物,也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B错误;C、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H,C错误;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D错误。14.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类囊体薄膜上只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B. 叶绿体的内膜上也分布着光合作用相关的酶C. 叶绿体中ADP可从基质转移至类囊体薄膜上D. 叶绿体的内膜和类囊体薄膜扩大了受光面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和参与光反应的酶,A错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及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叶

18、绿体中ADP可从基质转移至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反应生成ATP,C正确;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扩大了受光面积,D错误。15.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A. 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 B. 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C. 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 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发生于光反应,利用吸收的光能分解水分子;三碳化合物形成糖类发生于暗反应,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光反应产生的ATP,选C。16.在一定条件下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

19、和葡萄糖B. 光照下两者的H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C.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ATP的量增加D. 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3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的功能的题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整个的光合作用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个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详解】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A错误;光合作用中H被氧化时,把ATP中的能量转化到有机物中,有氧呼吸中H

20、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B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增强,产生的H和ATP增多,C正确;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3含量增加,D错误。【点睛】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加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也就是说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只有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17.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应如何调控温度A. 白天温度维持在25 左右,晚上适当降低温度B. 晚上温度维持在25 左右,白天适当降低温度C. 昼夜24 h温室的温度维持在25 左右D. 昼夜24 h温室维持较低温度【答案】A【解析】要提

21、高温室蔬菜的产量,可通过增大昼夜温差,适当降低夜间温室内温度,使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而白天温度适当提高,增大总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故A正确。18.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

22、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

23、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解:、光反应包括水解光解和ATP的合成,正确;、暗反应阶段消耗H和ATP,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还原性氢,合成少量ATP,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将丙酮酸和水分解成还原性氢,合成少量ATP,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前两个阶段还原性氢,错误故选:B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9.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C.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D.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

24、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H2O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点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1过程图解2物质转化关系(1)元素转移途径:(2)H的来源和去

25、路比较:3能量转化关系(1)能量形式的转变:(2)ATP的来源与去路比较:20.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C表示相关物质。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A为氧气,可部分释放到空气中B. 图中B为NADPH,外界CO2浓度升高时,B的含量暂时升高C. 该过程消耗的NADP+和C来自于叶绿体基质 D. 该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B和ATP中【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A是由水的光解产生的,是氧气,若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氧气会部分释放到空气中去,A正确;图中B是由NADP+和H+和电子参与下形成的,为NADPH,当外界CO2浓度升高时,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加,则消耗的NADPH

26、增多,导致NADPH的含量暂时降低,B错误;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消耗NADPH、ATP产生NADP+、ADP(C),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考生要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图中标号指代;并能够利用物质变化过程分析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对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含量的影响。2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其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内部有巨大的膜表面B.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外膜上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D. 液泡中色素吸

27、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叶绿体中的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形成的,因此类囊体增大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A正确;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错误;液泡中色素不吸收光能,D错误。2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合理的是A. C02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都消耗ATP和HB. 在较强光照下AD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C. 能量转化的大致过程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 光反应与暗反应两个阶段都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答案】C【解析】C02的固定过程不需要消耗ATP和H,

28、A项错误;在较强光照下ATP在类囊体薄膜产生,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B项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大致过程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C项正确;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D项错误。23. 下列对图示反应式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2C3H4O3(丙酮酸)+6H2O6CO2+2OH+能量A. 在人的肌细胞和酵母菌细胞内均可发生图示反应B. 图示中“H”与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C. 图示中“能量”均将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D. 在无氧条件下,图示反应也能在细胞内正常进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29、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或2C3H4O3(丙酮

30、酸)+4H2C3H6O3(乳酸)解:A、图示反应应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人的肌细胞和酵母菌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光合作用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能量暂时储存在ATP中,C错误;D、图示反应应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氧,丙酮酸会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CO2,而不会继续图示反应,D错误故选:A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在强光下同一叶肉细胞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才直接供自身光合作用利用B.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只来自水,而细胞呼吸产生的H只来自有机物C. 耗氧量相同

31、的情况下,同一植株的绿色细胞和非绿色细胞产生ATP的量可能相同D. 在强光下,一株植物所有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全部来自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答案】C【解析】A、在有光的条件下,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都可以直接被光合作用利用,A错误;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来自水,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有机物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B错误;C、夜晚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相同白天绿色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因此白天产生的ATP不相同,C正确;D、强光下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能来自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可能来自外界环境,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

32、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25.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D. 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答案】D【解析】【分析】题目涉及到,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的

33、影响因素和过程,以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和含水量,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有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详解】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不利于水果的保鲜,应该在低温、低氧和零上低温条件下保存水果和蔬菜,A错误;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活跃化学能,C错误;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可以提高产量,D正确。【点睛】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将稳定的化学能转

34、化成活跃化学能和热能;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光能转化成活跃化学能,再将活跃化学能转化成稳定的化学能。水果保存在低温、低氧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保存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26.关于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既可以生成H,也可以释放少量能量B. 既可以在硝化细菌内进行,也可以在酵母菌内进行C. 既可以生成ATP,也可以消耗ATPD. 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A正确;硝化细菌和酵母菌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都可以发生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B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生

35、成CO2的过程产生ATP,而无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不消耗也不产生ATP,C错误;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可以发生于有氧呼吸过程,也可以发生于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所以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27.下列对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水稻适宜生长于水环境中,主要是因为水稻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C. 对于真核生物而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完全不同D. 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消耗的ATP均由细胞呼吸提供【答案】A【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细胞内的ATP是通过无氧呼吸

36、产生的,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正确;水稻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B项错误;对于真核生物而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C项错误;在光合作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消耗的ATP是由光反应提供的,D项错误。28.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有丙酮酸的产生B.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有一部分用于细胞呼吸C. 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着细胞呼吸的进行D.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有水的参与【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光合作用发生在有叶绿体的活细胞中,所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

37、定能进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水产生,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全部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光合作用以外的消耗能量的过程。【详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有丙酮酸的产生,A正确;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B错误;光合作用进行的同时一定都伴随着细胞呼吸的进行,C正确;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都有水的参与,无氧呼吸过程没有水的参与,D错误。【点睛】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进行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和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有水产生,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三个阶

38、段,有水产生。所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都有水的消耗,也都有水的产生。29. 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大豆幼苗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 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 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的强度C. 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D. 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答案】A【解析】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量则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故能用

39、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A正确;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强度;但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强度,B错误;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C错误;在遮光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但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故

40、可以测定种子无氧呼吸速率,D错误;答案是A。【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0.如图表示甲、乙两种

41、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B. 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两植物的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C. 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时(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D. 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答案】C【解析】甲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为8210mg(m2h-1),乙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是617mg(m2h-1),故A项错误;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ATP和H含量减少,五碳化合物的形成减少,所

42、以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减少,B项错误;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甲植物净光合作用小于2,由于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因此白天积累的有机物不够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对乙植物而言,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其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1,由于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mg/(m2h),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则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夜间消耗,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增加,C项正确;当光照强度为Z时,甲乙两植物都达到光饱和点,光照强度不再是甲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D项错误。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名师点睛】模型法分析物质的

43、量的变化特别提醒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而非长时间。(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含量变化是一致的。二、非选择题3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Tmt2)条件下的酶的活性,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两试管中各加5 mL 5%的淀粉溶液,向C、D两试管中各加入2 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两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到A、B两试管中,

44、摇匀后继续在各自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请分析回答:(1)图示中Tm为酶的_。(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写出两种即可)。(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从试管A、B中取_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一段时间后观察_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_,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如果_,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_。【答案】 (1). 最适温度 (2). 温度 (3). 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 (4). 等量 (5). (两侧)液面 (6).

45、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7). 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8). 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温度为t1、t2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同【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是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由低温到适宜温度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超过适宜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逐渐失活,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下图考察的是渗透作用装置,完成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半透膜,而是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物质的量的浓度)。【详解】(1)分析题图曲线特点可知,温度为T。时对应的酶活性 最大,则T。是该酶的最适温度;(2)题干信息交代本题是探究温度为 t1、t2时酶的活性,则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除了

46、温度之外的其他变 量都是无关变量,如pH、淀粉溶液的量、淀粉酶的浓度等;(3)本小题主 要考查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等;在完善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对等量原则的把握,向试管中加入的 溶液一定要等量;实验观察的目标是因变量,本小题的因变量是淀粉分 解的量,因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 膜,淀粉分解得越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吸水能力就越强,液面 就会随之升高。实验结果有3种情况,即: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点睛】本题考查酶特性、酶促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

47、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 和35 ,图示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1)图示中,X点时生成ATP的场所是_,W点的含义是_。(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调节到35 ,Z点将向_移动,若该植物出现黄化现象,Y点将沿横轴向_移动。(3)同Y点相比,Z点时C5含量_,原因是_(4)光照强度由0W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为_。(用S1、S2、S3表示)【答案】 (1).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 (3).

48、左上 (4). 右 (5). 升高 (6). 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C3还原速率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不变 (7). S1S2 (8). S3S1【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因此由30调节到35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均增强,再由此判断三点移动方向。【详解】(1)图示中,X点时光照强度为0,只有氧气的吸收,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所以生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照强度为W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即光饱

49、和点。(2)其他条件不变,将温度调节到35,呼吸作用增强,真正的光合作用减弱,净光合作用减弱,所以Z点会向左上方移动。Y表示光补偿点,植物出现黄化现象,叶绿素合成不足,光补偿点增大,Y点右移。(3)同Y点相比,Z点时光照增强,光反应加快,五碳化合物合成加快,去路短时间内不变,最终导致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4)据图分析,S2+S3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S1+S2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为S2+S3-(S1+S2)=S3-S1。【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曲线,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相关曲线的理解与运用,题目有一定的难度。33.气孔是CO2等气体进出叶

50、片的通道,气孔导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其单位是mmol CO2m2s1,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镉对小白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下表。镉浓度(mgL1)气孔导度(mmol CO2m2s1)胞间CO2浓度(LL1)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0154.75256.5011.050.01133.50264.509.07X141.50236.7512.021121.00277.008.371093.75355.003.52据表分析,X应为_;高剂量(1 mgL1)镉会使气孔导度_,而胞间CO2浓度却增大,其主要原

51、因是_,以致合成的C3减少。(2)下表是植物A和植物B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时刻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24:00植物A气孔导度383530728152538植物B气孔导度11203830352011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A和植物B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_;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_。(3)上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凌晨3:00时,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A和植物B都能完成的有_,产生ATP的是_。【答案】 (1). 0.1 (2). 下降 (3). 固定的CO2减少(小白菜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减少) (4). 植物

52、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或吸收时间不同) (5). A (6). (7).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

53、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详解】(1)根据实验中自变量(镉浓度)的变化的规律,X应为0.1;高剂量镉会使气孔导度下降,使固定的CO2减少,最终导致胞间CO2浓度却增大。(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A和植物B吸收CO2的差异主要是植物A主要在夜间吸收CO2,植物B主要在白天吸收CO2(或吸收的时间不同)。沙漠中严重缺水,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A。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表

54、示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表示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凌晨3:00 时,植物A和植物B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植物A和植物B都能完成的有,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ATP,而暗反应中C3的还原要消耗ATP,因此产生ATP 的是。【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两个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还要保证无光变量相同且适宜,要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考核的重点和难点,要深刻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在写反应式时要注意反应的条件,及最后的能量是否要写。34.据图回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1)图一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

55、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代表不同的物质。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_阶段,在a内变为需要外界条件_,该细胞吸收K,需要_。(2)图二中,甲表示该植物在夏季某晴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然后将整个装置置于室外与图甲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昼夜过程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图乙中DE段的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_相对应。图乙中F点对应于图甲中的_点。假如F点和B点时的温度相等,那么F点与B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_。根据图乙,判

56、断该植物24时比0时有机物量_(填“增加”或“减少”)。【答案】 (1). 二 (2). 光照 (3). 载体和ATP (4). CO2浓度 (5). M点以后 (6). K (7). 相等 (8). 增加【解析】(1)分析图一可知,该图表示细胞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结构a为叶绿体,结构b为线粒体。表示H2O,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为CO2,在a内变为所示的糖类需要的外界条件是光照。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提供能量。(2)在温度和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L光照强度M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则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图乙中DE段玻璃罩内CO2相对含量下降较慢,原因是光照强度过强,气孔关闭,CO2来源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照强度最可能与图甲中的M点以后相对应。图乙中F点时CO2的相对含量不再减少,说明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对应于图甲中K点;F点与B点温度相等,说明两点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F点和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说明两点光合作用强度也相等。从乙图可以看出,24时比0时的CO2浓度低,说明经过一昼夜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