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4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C若火之始然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解析】A项“要”通“徼”,求取;C项“然”通“燃”,燃烧;D项 “内”通“纳”,结交。 【答案】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与禽兽奚择哉(区别)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萌芽,发端)C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侍奉)D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不是)【解析】D项,非:不符合,违背。【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均为转折连词。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B项,介词
2、,和/介词,在。C项,是/有所作为。【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答案】A5下列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答案】B6名句默写。(1)_,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2)_,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答案】(1)恻隐之心(2)辞让之心阅读鉴赏一、阅
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
4、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恐惧)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残害)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政令)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充实)【解析】C项,政:政治。【答案】C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由是观之是非之心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天子能荐人于天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解析】A项,这/对的,正确的;B项,不是/无;C项到/向。【答案】D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A义,人之正路也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解析】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答案】D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_(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译文:_【答案】(1)以怜恤别人的心情,实行怜恤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运转小东西一样容易了。(2)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
6、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有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
7、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有删改)【注】闲:捍卫。诐:偏颇。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治:治理。B孔子惧,作春秋惧:忧虑。C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怪罪。D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易:改变。【解析】 A项中的“治”与“乱”相对,意为“太平、
8、平安”。【答案】A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水逆行,泛滥于中国月出于东山之上B坏宫室以为污池申之以孝悌之义C知我者其惟春秋乎则移其民于河东D驱猛兽而百姓宁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解析】 A项,介词,在/介词,从;B项,介词,把;C项,语气副词,可不译/代词,那里;D项,连词,因而/连词,却。【答案】B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B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C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
9、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D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解析】联系前后文,根据重要词语的提示断句。画线句的标点为: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答案】A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论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危害大于禽兽。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
10、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应为“没有周公人们会变成野蛮的狄夷,没有孔子人们会思想混乱”。【答案】D1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译文:_(2)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译文:_(3)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好辩”意为“喜欢辩论”,“代作”意为“代代产生”,“息”意为“停息”,“著”意为“彰显”,“是”意为“这样”。【答案】(1)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2)尧
11、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接连出现(代代产生)。(3)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不彰显,这样,邪恶的言论就蒙蔽了百姓,阻塞了仁义。【参考译文】公都子问:“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孟子回答说:“我哪里喜欢论辩,我是迫不得已!国家产生已经很久了,总是一时太平,一时混乱。在尧那个年代,大水横流,在国中泛滥,毒蛇和蛟龙占据其中,百姓没有安身的地方。“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接连出现。他们毁坏民宅把它作为玩乐的池塘,百姓无处安居繁衍。毁弃良田把它变成苑囿,使百姓没吃没穿。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苑囿、池塘、草泽多起来,各种禽兽出没。到商纣的时候,天下又
12、大乱起来。周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灭掉了五十个国家,把虎豹犀牛大象都赶到边远地方,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世道衰微,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有臣下犯上作乱杀掉君王的,有儿子不孝杀掉父亲的。孔子对此很忧虑,就写了春秋。春秋,是关于天子大事的。因而孔子说:了解我的大概是通过春秋,怪罪我的大概也是通过春秋啊!“圣明的国君再也没有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处士到处乱说,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天下的学说不归杨朱一派,就属墨翟一派。杨朱提倡只为自己,这是目无国君;墨翟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目无父母,目无君主,这样的人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圈里有肥马,但百姓面有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大概像野兽吃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光大,这样,邪恶的言论就蒙蔽了百姓,阻塞了仁义。我对此很忧虑,才出来捍卫先圣之道,反对杨朱、墨翟的学说,批判荒唐的言论,使那些邪恶的言论无法传播。邪恶的言论从内心产生,就会有害行事;对行事有害,就扰乱政治。即使圣人再次降生,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从前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驱赶猛兽,百姓安宁;孔子著成春秋,乱臣贼子心生忌惮。我也是想使人心端正,消除邪恶的言论,反对偏激的行为,批判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我)哪里是喜欢论辩?我是迫不得已啊!能够表示反对杨朱、墨翟的,就是圣人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