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 陈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答案】A考点:生产工具的变化。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选择A项; 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汉代出现;D是唐朝出现。2“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耕织结合 B精耕细作 C封闭保守 D艰难脆弱
2、【答案】C考点:小农经济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说明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封闭保守而不具有对外开拓的精神特点,答案选C,AB D三项与题意不符。3. 2007年12月21日,经过我国考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沉睡南中国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出水。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断定“南海一号”上有大量A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B色彩鲜艳的珐琅彩瓷C珍贵精美的瓷器 D图案丰富的五彩瓷器【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产物,故不可能大量存在于南宋船只上; B.色彩鲜艳的珐琅彩瓷和D
3、.图案丰富的五彩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故也不可能在出土的船只上。故此题应选C项。4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第七卷中介绍古代某个城市时说:“州桥至龙津桥是全城的商业中心,尤其以夜市著名,州桥附近的东西大街、朱雀门外的东西大街、宫城东华门外的南北大街等,都是重要的商业街,著名的相国寺内每月初一、十五和逢三、八开放贸易,是著名的瓦市,还有许多瓦子,进行各种伎艺演出。”这座城市最可能是A西汉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朝长安 D北宋开封 【答案】D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材料“尤其以夜市著名”、“还有许多瓦子,进行各种伎艺演出”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北宋的都城开封,北宋时期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出
4、现了很多的娱乐场所。故选D。5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本题是探究式组合型选择题,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产物,特别是与商帮的兴盛有关,因此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不是政府机构,也不可能会孕育资本主义萌芽,因此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6“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
5、贾的,他们不愿人们 称其为“老板”,而带之为“朝奉”。久之,到 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 B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的 道路C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的虚伪【答案】C考点:明清经济政策。“朝奉”本为官名,代表的是政治称呼;“老板”代表的是经济称呼。徽商虽是商人,但不愿被称为“老板”,而乐意以政治称呼来称谓,反映了明清政府商人地位低,官员地位高的情况。7.清代康熙帝曾经下令,南洋一代的商人须三年内回国,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这直接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重视商业的发展 B.限制商业的发
6、展 C.抵制洋商来华经营 D.鼓励国人移民海外【答案】B考点:清代重农抑商政策。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中国商人对外交往,且限制外国商人与中国的往来,这是限制商业发展的措施,故选B。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出现于A广东沿海地区的缫丝行业 B东南沿海地区的轻工业部门C长江沿岸地区的食品加工业 D东南沿海地区的重工业部门【答案】B考点:民族工业的产生。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早期民族工业最早诞生在东南沿海一带,此地是列强侵略较早的地方,自然经济解体的也比较早,故选B。9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
7、,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分离。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反映出引文的所述现象。10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晴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答案】D考点:张骞。张骞是晚清的状元,但是弃政从商,创办
8、商业,主张实业救国,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贡献巨大,得到国人的敬仰,故选D。11清朝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调整的原因是()A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B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C阻止民主革命潮流 D满足列强资本输出要求【答案】B考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大量赔,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12.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
9、.9321.4370.56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C.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D.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D考点: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在19151919年间,中国纱厂的盈利指数迅速上升。从时间上判断,此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有利。故正确答案为D项。13.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结构片面畸形 B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C经济分布严重失衡 D北洋军阀分裂割据连年混战【答案】B考点
10、: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称之.”主要考查你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短暂的春天 等考点的理解。141931年,宋棐卿与其弟等人合伙在天津注册“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如下图),生产“抵羊牌”毛线(“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一经问世,“抵羊牌”毛线迅速成为妇孺皆知、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种现象说明A“抵羊牌”毛线迎合了当时举国抵洋抗日的心态 B外国洋货价钱太贵C“抵羊牌”毛线物美价廉 D外国洋货质量太差【答案】A考点: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抵羊”含有“抵制洋货”之意,使用效果说明了与全国人民的
11、心态有关,而当时1931年正好是中国面临日本的侵略,所以可以迎合当时人们抵洋抗日的心态。从材料中无法获取B、C、D的信息。 15.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一五”计划的实行A、 B、 C、 D、【答案】B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中1956年来解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均是1958年,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同时进行,都是在1956年底完成,故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项。16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对
12、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重工业和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B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D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答案】B考点:中共八大。解答此题需要分析八大召开的背景。A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在1953年提出来的;B项是八大的内容,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内容;D项是十四大的内容。17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军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
13、的主要原因是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C一五计划的实行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答案】C考点:一五计划。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结果,故选择C项。18.电视剧 鸽子哨 主题歌 我的一九七八 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大会 ”。诗词中的“大会”是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答案】B考点:中共历史上的几次重要的代表会议。根据材料中
14、的时间“一九七八”,可知该“大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你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的信息说明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经商潮,故选择C项。20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
15、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的重要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答案】C考点: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中讲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1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C考点:十四大。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十四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故选B。A项是做出了工作中心的转移;CD项都是在十四大之后。2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
16、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A长袍马褂 B中山装 C西服 D旗袍【答案】D考点:近代社会生活。C项是西服,A 项是长袍马褂,此两项与题意不符;B 项中山装只符合中西合璧的特点;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旗袍,因此选 D。23英国人哈利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中国人这种装束形象显著改观开始于 之后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答案】D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从材料“剃发、蓄辫以及女人的毁形
17、的脚”被改变可以看出这是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断发、不缠足等都是得到普及。故选D。24首次打破列强垄断江海运输业局面的标志是A民族资本家投资经营内河航运 B洋务派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C轮船运输事业由国家统一管理 D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答案】B考点: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对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局面,使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25. 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报刊。材料题干提供的情景为维新
18、变法运动及相关的舆论工具,而A为维新变法时的报刊;B为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派的舆论工具;C为新文化运动的舆论工具;D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具。故只有A合适。26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信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 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答案】C考点:电视的功能。从材料可以看出电视传播了第三十届奥运会开幕的盛况,这体现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故选C。A项错误,远程教育主要是体现的教育的功能;B项主要体现的是丰富的节目的娱乐功能;D项是体现的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与材料明显不符合
19、。27“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最先到达亚洲的航海家是:A麦哲伦 B迪亚士 C亚美利哥 D达伽马【答案】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中,最先到达亚洲的是1498年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项。28.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是 ( )A西班牙国王 B英国国王 C葡萄牙国王 D荷兰国王【答案】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是指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船队回到了西
20、班牙后受到了国王的热情褒奖,答案选A,B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29.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成熟【答案】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张,掠夺了大量的贵重金属,造成了欧洲价格上涨,故选B。ACD项都是在价格革命之后。30.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之后至18世纪末,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方式是 ()A正当的国际贸易B殖民扩张与征服C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协商D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B考点:世
21、界市场。从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后至18世纪末”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工业革命前的扩张,此时的扩张被称为早期殖民扩张,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故选B。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31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经营,技术水平明显高于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答案】A考点:古代的手工业。古代手工业的类型分为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与家庭手工业,其中官营手工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32.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一大批的工矿企业,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考点: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建立了一大批的企业,但是并不能说是我
22、国实现了工业化,而是说我国工业化的开端。331980年,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答案】B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自由使用土地的权利但农村土地所有权依旧故集体所有,土地所有制形式并未改变,此题说法错误。34.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获得“海上马车夫”的称号。()【答案】B考点:早期殖民扩张。并非荷兰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是英国在1588年打败了西班
23、牙的无敌舰队。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答案】A考点:战后美苏关系。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同盟关系的基础丧失,关系不断地恶化。美国提出了冷战的策略。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田里不鬻。礼记王制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材料四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
24、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请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据材料指出其所有制方面最突出的特征。(2分)材料二反映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三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2分)据材料四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3分)【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与土地制度。(1)解答此题要明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含义。这是指的全天下都是国王的土地,因此这是指的井田制。井田制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的国有。(2)从材料“改帝王之
25、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可以看出此时已经废除了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小生产者出现。(3)材料很明显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与市场联系较少,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产生于春秋时期。(4)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重要性以及经商对社会带来的危害。根据这一思路,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统治者希望通过控制商人和商业的发展来稳定统治。 3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美国
26、国务卿马歇尔)材料三: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四: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3分)(2)这三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政策是什么?美国推行该政策的目的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标志着什么?(2分)(4)在美苏
27、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期间,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3分)【答案】考点:战后国际局势。(1)根据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这是杜鲁门战后针对苏联推行的冷战措施的三个方面,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2)材料一二三体现的是美国的冷战政策,冷战政策的目的是称霸世界。(3)材料三是美国成立了北约,苏联针对这种情况,1955年成立了华约集团,两极格局至此开始出现。(4)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两极格局之下,在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也很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等都是多极化的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
28、。)38“闭关亡,开放兴”,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什么消极影响?(2分)这一政策是何时被打破的?(1分)(2)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为改变“关起门来搞建设”局面,在哪一年的什么会议上做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是什么?(1分)【答案】考点:中国近代以来的对外开放。此题是简答题,简答题在现在的正规考试中已经不常见,但是简答题往往紧扣教材,更能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的掌握,往往比较简单,根据教材可以直接回答。(1)明清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2)此题是最基本的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上海浦东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