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复习课 第四单元 时空串联体系构建 主题考向素养提能 考向一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两极格局的形成:(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2)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 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3)支持东欧国家的反共势力,企图在东欧恢复资本主义制度。(4)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保 加利亚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依据:(1)资本主义阵营的削弱。(
2、2)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3)亚非拉大批国家的独立。(4)美国孤立、封锁、包围中国。(5)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列强侵略,深知和平和独立来之不易。【素养特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 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 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 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越 来越感到
3、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 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 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 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 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 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几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 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 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1)根据材料一
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的原因,指出这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策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解析】第(1)题原因:所谓“领导世界的使命”指的就是美国称霸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可能性,也助长了其 野心,具体而言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综合实力最强。此外苏联的崛起使得美国不 得不在自己称霸的道路上格外注意,因此他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他们的领 头羊。影响:因为美国对意识形态格外重视,使得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第(2)题需要学生根据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分 析,
5、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和提炼,分析出主要的观点,并得出最终的结论。主要围绕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来谈,突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总体实力不断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西欧主要国家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 大的综合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东欧 与苏联团结一起,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 的准则。(2)意义: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在改善中 国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
6、在发展问题上的重 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地区及世界 和平与稳定。(言之成理即可)考向二 尼克松的战略收缩与中美关系正常化 1.尼克松的战略收缩:(1)尼克松战略收缩的原因。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2)尼克松调整政策的表现。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3)美国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4)苏联对中国的威胁。(5)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素养特训】阅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 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 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 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材料二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 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日 期 封 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 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 3月6日 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
8、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 1979年 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材料一中“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尼克松此举的目的是什么?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封 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说明此时期美国与中国关系缓和,封面中 内容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
9、、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 舞红色娘子军等”反映了尼克松访华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70年代美国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 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二问影响,结合史实从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三个角度 回答。答案:(1)背景: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目的: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措施: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联“缓和”外交(转攻为守)。(2)变化:结束了对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 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从越南战争中抽身,缓解了 国内反战情绪,有利于政治稳定。对世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 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