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418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3届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7章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规范练21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规范练21气象灾害2020年6月1日至7月12日,长江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0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也超过了2016年的395毫米和1998年的358毫米。据此完成12题。1.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较弱,夏季风较强B.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华南地区时间长C.全球变暖,降水增加D.长江流域受低气压带影响时间长2.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支流众多,地势低平B.河流含沙量大C.台风影响,暴雨较多D.过度围湖造田答案:1.B2.A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可以结合夏季风分析。根据雨带移动规律,冬季风较弱

2、、夏季风较强时雨带北移速度快,常造成南旱北涝,与实际不符,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华南地区滞留时间长,江淮准静止锋长时间滞留江淮地区,造成降水持续时间长,B正确。全球变暖不是此次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量大、历时长的主要原因,C错误。长江流域梅雨是受锋面系统影响,不是受低气压带影响,D错误。第2题,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发生的频率很高,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支流众多,汇水量大,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造成水位上涨,A正确。长江含沙量较黄河小,河流含沙量大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C错误。过度围湖造田是人为原因,不符合题意,D错误。(2021湖南衡阳一中期末)下图为我国京津

3、冀地区19812015年连续数月冷空气过程发生频次及各级冷空气过程发生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京津冀地区冷空气过程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级别越高,发生频次越低B.3月中等冷空气发生频次与1月相等C.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多的是11月D.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少的是2月4.11月下旬,寒潮侵袭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有()春小麦遭受冻害,大面积减产感冒患者数量增加城市交通流量减少,车速下降诱发山体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A.B.C.D.答案:3.C4.B解析:第3题,由统计图可知12月、2月冷空气级别越高,发生频次越低;11月冷空气级别越高,发生频次先低后高,A错误。3月中等强度冷空气

4、发生频次与1月不相等,B错误。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多的是11月,11月冷空气过程发生频次最高,寒潮发生比重最大,C正确。图中月份寒潮频次最少的是2月,但一年12个月相比,夏季基本无寒潮发生,7月前后应该最少,D错误。第4题,寒潮侵袭京津冀地区,华北平原为冬小麦产区,错误。寒潮天气气温下降,感冒患者数量增加,正确。寒潮到来,城市居民出行减少,交通流量减少,风速大,常伴随雨雪天气,车速下降,正确。华北地区冬季寒潮多以降雪为主,当地地形平坦,不易诱发山体滑坡,错误。故选B。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下图为广东省台风风暴潮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5、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6.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答案:5.C6.B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湛江东部、中山东部、东莞西部、深圳南部、汕头东南部、潮州东南部,C正确。第6题,台风过境前后会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便人们外出,所以在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搬走窗口等处容易被大风;吹动的物品;临时建筑物不牢固,

6、经不起大风、暴雨,在大风雨时不能躲在临时建筑物旁;台风中心刚过,天气变化大,仍需留在安全地带。2019年7月3日下午,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遭受突发龙卷风袭击。龙卷风造成部分地区电力、通信中断,并造成人员伤亡。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其风力可达12级。龙卷风发生的概率平原大于山区,大城市发生龙卷风的情况很少。下图为我国19612010年强龙卷事件发生逐月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7.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龙卷风的成因是()A.冷锋快速推进,暖气团快速抬升B.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进行强烈对流运动C.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强烈抬升D.长时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8.据图分析,我国强龙卷事件发生的

7、特征为()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集中在春夏两季和早秋7月最多,8月次之70%的强龙卷发生在一天中的1220时A.B.C.D.9.龙卷风发生的概率平原大于山区,但大城市龙卷风很少的原因是()A.城市植被稀少,植物蒸腾作用小B.城市空气中水汽含量高C.建筑物高大密集,地表摩擦力大D.城市逆温天气多发,不利于空气对流答案:7.B8.A9.C解析:第7题,冷锋快速前进,能形成快行冷锋,不会形成龙卷风,A错误。龙卷风属于气旋,是地表强烈受热,在极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B正确。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强烈抬升能形成地形雨,不能形成龙卷风,C错误。该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错误。第8题,读图可

8、知,我国的强龙卷事件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和早秋,季节性明显,正确。我国的龙卷事件7月发生次数最多,其次是4月,错误。强龙卷事件在一天中的具体发生时间在图中没有体现,错误。故选A。第9题,建筑物高大密集,地表摩擦力大,空气水平运动受阻,不易形成空气旋涡,C正确。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旱、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给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2018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据此完成1012题。10.据科学家观测,20182020年沙漠蝗最早爆发于阿拉伯半岛,

9、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风力11.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人为驱赶B.气候突变C.天敌猎食D.盛行风12.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A.缓解食物短缺B.有效清除农田杂草C.农产品价格上涨D.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答案:10.B11.D12.C解析:第10题,结合沙漠蝗的生长习性及条件进行分析。沙漠蝗虽然喜欢高温,但当地的高温是其常态化的气候特征,此次爆发主要是因为气旋活动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异常增多不仅促进了虫卵孵化,更是为当地植被提供了降水,植物繁盛又为蝗虫提供了大量食物。故选B。第11题,迁飞是蝗虫的习性

10、,目的是扩大种群、寻找更多的食物。蝗虫大量繁殖成灾后人为驱赶对防灾作用极小;蝗虫天敌数量短期内难与蝗虫数量对应,防灾能力亦有限;“气候突变”没有证据;阿拉伯半岛受信风影响较大。另外,蝗虫顺风迁飞一方面比较省力,另一方面顺风方向往往意味着飞向低气压区,低气压区出现云雨天气的概率更高,食物更丰富。故选D。第12题,成灾的蝗虫体内有一定的毒素,不能作为食物;蝗虫所到之处吃掉的不仅是田间杂草,还有农作物,导致当地粮食减产,农产品会因此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引发饥荒概率较高;图示区域并非世界粮食主产区,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也并非是题干中所述“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故选C

11、。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简称集二铁路)沿线风沙活动频繁,铁路常面临风沙威胁。由于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铁路西侧是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的危害,当地在铁路沿线营造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但部分工程年久失修(见图1)。科研人员以防护体系外的某定点为对照点,测量防护体系内不同位置的测点1米、2米、3米高度处的风速与对照点的关系(k值表示测点风速与对照点风速的比值),得出结果如图2所示。(1)简述防护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2)测点1处沙障已遭破坏,但1米高度处风速仍较对照组低,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说明风经过榆树带的变化特点

12、,并推测其原因。答案:(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轻风蚀;使沙尘就地堆积,减少沙尘量;植物根系固土,凋落物改善沙地结构,防止就地起沙。(2)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速度减慢;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沙障遭破坏,风经过时,将地表沙粒挟带至空中,部分风能转化为沙粒动能,风速降低。(3)1米、2米高度处风速降低幅度较大,3米高度处风速变化不大或降幅较小。原因:该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榆树高度普遍较低,1米、2米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强,3米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影响较小。解析:第(1)题,防护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要从防护体系对风、沙两方面的作用进行叙述。防护

13、体系中的植被可以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力侵蚀地表。植被具有固沙的作用,可以减少就地起沙量,同时,可以使得风带来的泥沙在植被周边沉积,从而起到固沙作用。第(2)题,从图中来看,测点1处1米高度处风速与对照点风速比值约为0.85,说明测点1处1米高度处风速较对照点低,风速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摩擦力增大,也就是地表更加粗糙,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同时,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受其他地区防护体系阻挡作用,速度减慢。另外,由于沙障遭破坏,就地起沙,扬沙会消耗部分风能,所以风速降低。第(3)题,读图可知,榆树带分布区在1米、2米高度处两个测点地区,风速降低幅度大,而在3米高度处降幅

14、较小,说明在较低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强,3米高度处阻挡作用相对较弱。风速与榆树带的树木高度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榆树生长高度较低,所以较低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强,而较高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弱。14.(2021湖南湘潭期末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新加坡是一个平均海拔约15米的岛国,人均水资源处于世界倒数位置,在遭遇暴雨时易发生城市内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国在河流入海口(图1中甲处)修建了堤坝,将海水与陆地淡水分开。堤坝上安装了若干个建筑设备(如图2),该建筑设备分为可独立工作的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可升降闸门(下降为打开,升高为关闭),下部为动力强大的水泵,这种建筑设备缓解了

15、遇暴雨时不同潮位的城市内涝洪灾。(1)分析新加坡易发生内涝的原因。(2)指出堤坝上建筑设备在高潮位状况下,遭遇暴雨时的工作状态并分析原因。(3)从“开源”的角度简述新加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答案:(1)新加坡地势低平,海水高潮位时易发生海水倒灌,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遇到高潮位、暴雨时排水不畅,所以城市内涝频发。(2)遇暴雨时工作状态:水泵运行,闸门升高(关闭)。原因:遇高潮位、暴雨时,河流水位和海水潮位高,河水难以排出,所以升高(关闭)闸门,阻挡海水进入河流,水泵运行,将河水排入海洋。(3)有效措施:修建水库,储蓄淡水;海水淡化;污水净化再利用;购买邻国淡水。解析:第(1)题,新加坡易发生

16、内涝的原因应从地势、降水、海潮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新加坡是一个平均海拔约15米的岛国,说明新加坡地势低平,城市内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图中显示,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且多对流雨,降水强度大,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四周均为海洋,海水高潮位时易发生海水倒灌,潮水对河流的顶托作用强,暴雨时排水不畅,容易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第(2)题,堤坝上建筑设备在高潮位状况下,遭遇暴雨时,河流水位高,海水潮位也高,海潮顶托作用强,河水难以排出,容易产生城市内涝,为了不让潮水进入河流,应升高闸门,阻止河水与海水之间的自然流动,同时让水泵运行,将河水通过动力方式排入海洋,降低河流水位,减轻洪水和内涝压力。第(3)题,题意表明,新加坡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应从“开源”的角度进行叙述。新加坡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因此可以修建水库,通过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储蓄淡水;新加坡周边为广阔的海洋,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获得水资源;新加坡人口密集、产业规模大,污水排放量大,可以通过污水净化技术和设施循环利用淡水;图中显示,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相邻,可以实施跨流域调水,购买邻近国家的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