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周口市扶沟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C. 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不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
2、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详解】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B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C正确;D、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细胞学说内容的解读,进而对各选项进行合理的分析,明确细胞的发现者和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不同的科学家。2.乳酸菌和酵母菌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二者具有基本的共性。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这种基本共性的是()A. 具有细胞膜B. 具有DNA和R
3、NAC. 具有相同的细胞分裂方式D. 具有核糖体【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质,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前者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后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详解】A、二者均具有细胞膜,A不符合题意;B、二者均具有DNA和RNA,B不符合题意;C、二者的分裂方式不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可以进行出芽生殖,C符合题意;D、二者都具有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3.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的
4、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说明钙盐( )A.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B. 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C.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
5、小时。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故选D。4.水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代谢强度越小B. 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抗性越大C. 相同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生成水最多的是糖类D.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
6、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详解】A.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代谢强度就越大, A错误;B.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抗逆性越小,B错误;C.相同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生产水最多的是脂肪,C错误;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D正确。故选D。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 蓝藻细胞中有两种类型的核酸B. 组成 H7N9 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碱基、五碳糖的种类分别是 4 种、1 种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D. 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碱基 A、G、C、T 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7、4 种【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中遗传信息;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病毒只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详解】A、蓝藻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正确;B、组成 H7N9 病毒的核酸是RNA,其彻底水解得到4种含氮碱基和1种五碳糖(核糖),B正确;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碱基 A、G、C、T 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8、 4 种,D正确。故选C。6.三类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情况如表所示: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原17170.83蛋白质23.5180.95脂肪39.839.82.03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 糖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 耗氧量的不同可能与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不同有关C. 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D. 同质量时,脂肪储存能量最多【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对糖类、脂肪在供能方面的异同点的比较,分析题图可知,糖类、脂肪体外燃烧释放能量和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及耗氧量不同
9、,不论是体外燃烧还是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的是脂肪,耗氧量多的也是脂肪;释放能量少的是糖类,耗氧量少的也是糖类。【详解】A、分析表格内容,不能说明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糖类、脂肪、蛋白质耗氧量不同释放的能量不同,由此推测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B正确;C、蛋白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多,体内分解释放的能量少,原因是体内蛋白质是不完全分解,其中含氮的部分形成的化合物含有能量,C正确;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同质量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最多,D正确。故选A。7.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
10、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B. 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C. 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D. 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答案】A【解析】【分析】模型法: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片形式直观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DNA双螺旋结构模
11、型,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概念模型: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酶活性受温度(PH值)影响示意图,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等。【详解】A、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是实物,不属于模型,A错误;B、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B正确;C、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12、C正确;D、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模型构建,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8.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肌肉细胞中甲细胞器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B. 乙细胞器承担着物质运输和合成纤维素的任务C. 丙细胞器只存在于部分细胞中D. 丁细胞器可以为细胞内各种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详解】A、肌肉细胞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肌肉细胞中甲细胞器(线粒体)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A正
13、确;B、乙为高尔基体,其承担着物质运输(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和合成纤维素(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任务,B正确;C、丙为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C正确;D、丁为粗面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而为细胞内各种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的是线粒体,D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B. 生物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 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彼此独立,在功能上相互联系D.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能够相互转化的基础【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各种膜为酶的附着提供了位
14、点,使各种生化反应高效、有序进行。【详解】A、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B、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C、各种生物膜成分相似,在结构上和在功能上相互联系,C错误;D、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C。10.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 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B. 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C.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D.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答案】C【解析】【详解】A、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
15、动的,A错误;B、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响,是不均匀的,B错误;CD、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C正确,D错误。故选C。11.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B. 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C. 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D. 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答案】D【解
16、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跨膜运输、有氧呼吸和细胞凋亡等有关知识。蛋白水解酶是催化蛋白质的肽键断开,水解成氨基酸;无机盐离子一般是主动运输进出细胞;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生物氧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嵴上与其它氧化酶排列成呼吸链,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使H和O2结合,生成水;细胞编程性死亡包括生物发育过程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病毒侵入体细胞,体细胞会启动凋亡程序释放病毒)。【详解】蛋白水解酶能使蛋白质的肽键断开,生成氨基酸,A错误;钙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植物细胞,B错误;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促进H和O2结合
17、,生成水,C错误;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能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结合相关知识,逐项判断,比较简单。12.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B. 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C. 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D. 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
18、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原核生物)只含有叶绿素a和胡萝卜素。【详解】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A错误;B、层析液可以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混合而成,也可以用92号汽油代替,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起不到层析的效果,B错误;C、层析时,为了防止层析液挥发,需要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C错误;D、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纸层析后,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由图可知,菠菜含有四种色素,蓝藻只有两条色素带,不
19、含有叶黄素和叶绿素b,D正确。故选D。13.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0.9%的生理盐水与人和哺乳动物血浆中无机盐的浓度相同,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
20、平衡,因此红细胞能保持正常形态。在低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皱缩。【详解】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选项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选项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选项正确;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散,D选项错误。【点睛】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达到平衡时,水分子的扩散不会停止。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的,所以即使细
21、胞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状态后,水分子依旧会不断进出细胞,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14.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 蓝光通
22、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 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 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
23、+-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15.图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B. 图中甲酶可能
24、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 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D. 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答案】D【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分析题图:题图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
25、理时间的关系,由图知用蛋白酶处理后,乙酶活性降低,甲酶活性不变,说明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甲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核酶)。题图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由图知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该酶的活性不变,说明该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详解】A、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图中的乙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降低,说明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分解(分子结构改变),A正确;B、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酶是RNA,图中的甲酶用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则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是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即核酶,B正确;C、人体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在
26、一定范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图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C正确;D、图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该酶是恒温动物体内的酶或该酶已经失活,D错误。故选D。16.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 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 将pH为13的溶液调到pH为7后试管中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 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A
27、.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实验时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正确;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C.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D.pH为1的时候淀粉酶失活,此时只有酸在促进淀粉水解,而此时的水解效果比在pH是7时淀粉酶降低的活化能要低,因此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D正
28、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特性。1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光照充足条件下,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中的化学能可直接转化为渗透能B.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 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 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均由ATP直接供能【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A、光照充足条件
29、下,光合作用产生的 ATP 中的化学能只能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B正确;C、ATP分子是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其中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C错误;D、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也可以为三碳化合物还原直接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B。18.ATP 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存在 a、b 两种方式形成 ATPB. a 过程和 b 过程有H的生成C. 蓝藻中与过程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
30、 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据图分析,图中表示ATP的水解,表示ATP的合成,a表示细胞呼吸,b表示光合作用。【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表示光合作用,而绿色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表示细胞呼吸,b表示光合作用
31、,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B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表示ATP的水解,表示ATP的合成,两者在物质上是可逆的,而能量上是不可逆的,D错误。故选B。19.如图所示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三)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
32、O2和H2O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图中(一)、(二)、(三)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图中a表示H2O,b表示O2。【详解】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正确;图解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错误;图解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来自
33、葡萄糖和水,错误;1分子丙酮酸经过(二)阶段产生10分子H,经过(三)阶段可产生5分子水,错误;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正确;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正确;若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由于缺少相关的酶,不能发生反应,错误所以正确故选A。【点睛】熟悉有氧呼吸中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发生的场所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细胞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34、是()实验时间(min)101520253035液滴移动距离(mm)032.565100130162.5A. 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 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C. 如将X换成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X为NaOH溶液,用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错误;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130-65)/10=6.5mm3/min,B正确;C.如将X换为清水
35、,并将试管充入N2无法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因为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液滴不会移动,无法观察,C错误;D.增设的对照实验应该将果蝇加热变成死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D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1.下列有关种子或食物储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晾晒后的种子在贮存时不进行细胞呼吸B. 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C. 水果保鲜需要采用低氧、低温和干燥的方法D. 密封罐头瓶盖鼓起是由于微生物乳酸发酵产气导致的【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
36、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种子库中贮存的晾晒后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低,代谢较弱,但仍能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真空环境中缺少氧气,所以真空包装熟牛肉抑制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B正确;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
37、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C错误;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4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其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均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 四种色素均可吸收蓝紫光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D. 发黄的菠菜叶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和【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结构、
38、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A、依据图中显示的4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其与滤液细线的距离,可推知:、分别表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体中的4种色素均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B、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正确;C、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C错误;D、菠菜叶发黄,是因为叶绿素a(呈蓝绿色)和叶绿素b(呈黄绿色)含量减
39、少,使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和叶黄素(呈黄色)的颜色显现出来,因此,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和,D正确。故选C。23.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收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B. 图中e点时,甲植物净光合强度比乙植物净光合强度大C. 图中d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温度D. 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则其b1点将向右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H】。(氧化型辅酶转化成还原性辅酶)不需要氧气参与,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
40、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第三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气参与,在线立体内膜上进行。整个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详解】A 、甲需要的光比乙植物更高,因此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A正确;B、图中e点时,甲植物净光合强度与乙植物净光合强度相等,B错误;C、图中D点,限制乙增产外界因素是CO2浓度,C正确;D、在缺Mg培养液中培养甲植物,光合作用速度减弱,因此B1点将向右移动,D正确。故选B。24.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41、,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 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B. 甲、乙两种植物中,甲植物的光饱和点较高C. 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D. 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比甲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快【答案】D【解析】【分析】1、光合速率的测定:一般采用的指标如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单位时间内植物重量(有机物)的变化量。2、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的措施有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产生有机物中所含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有:给植物提高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给植物提供充足的C
42、O2、H2O和矿质元素(无机盐)。【详解】A、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的,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A正确;B、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植物中,甲植物的光饱和点高于乙的,B正确;C、甲、乙两种植物中,乙植株的光饱和点低,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C正确;D、若种植密度过大,光照不足,乙适应低光照强度,乙的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慢,D错误;故选D。25.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 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
43、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5.4 mg66 mg2.5mg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2.9 mg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2 mg【答案】D【解析】【分析】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详解】A、玻璃瓶丙不透光,浮游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44、,A正确;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5.4-2.5=2.9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正确;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净光合作用释放+呼吸作用消耗=(6.6-5.4)+(5.4-2.5)=4.1mg,D错误。故选D。【点睛】关键:(1)乙瓶氧气量-甲瓶氧气量=一昼夜净光合产氧量;(2)甲瓶氧气量-丙瓶氧气量=一昼夜呼吸作用耗氧量;(3)光合作用实际产生氧气量=净光合产氧量+呼吸作
45、用耗氧量。26.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图 13 表示 3 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图 13 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2)图 1 表示膜结构是_,图 3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3)图 2 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图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 要_,如果将图 2 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_(填都会或有一个会或都不会)受到影响。【答案】 (1). 磷脂双分子 (2).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 线粒体内膜 (4). 光
46、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5). 载体蛋白 (6). 都不会【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生物膜上发生了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ATP的合成,说明该生物膜为线粒体内膜,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生物膜上蛋白质和分别是运输葡萄糖和乳酸的载体,其中葡萄糖是顺浓度差进行,为协助扩散方式,乳酸逆浓度差进行,为主动运输方式;图3生物膜吸收了光能,发生了水的光解、ATP的合成,即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说明该生物膜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详解】(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中以磷脂为主,其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
47、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是因为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表示的是线粒体内膜;图3表示的是类囊体薄膜,发生的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3)根据图2分析可知,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分别属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由于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而乳酸运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所以图2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点睛】对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和所学的知识综合解
48、决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7.小麦含有淀粉酶和淀粉酶两种淀粉酶,其中淀粉酶耐热不耐酸,70加热 15min 仍能保持活性,pH36 会失活,而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加热 15min 会失活,在测定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时,让其中的一种酶失活就能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如表为某实验小组测定小麦淀粉酶活性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操作步骤操作项目淀粉酶活力测定总淀粉酶活力 测定A1A2B1B2淀粉酶原液/ml101000操作步骤 XX淀粉酶原液/ml001010预保温将各试管和淀粉酶置于 40恒温水浴保温 l0minpH56 的缓冲液/ml10101010NaOH 溶液/ml4004001%的淀粉溶
49、液20202020保温置于 40恒温水浴保温 l0minNaOH 溶液/ml040040(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可以用_来表示,淀粉酶耐热不耐酸,淀粉酶耐酸不耐热,造成两种酶的性质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2)第步的操作是_(3)第步和第步均加入了 NaOH 溶液,两次加入 NaOH 溶液的目的是不同的,试阐述其目的分别是什么?_。【答案】 (1). 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水解量或单位时间内还原糖的生成量 (2). 两种酶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存在差异 (3). 70加热15min (4). 第步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失活,设置对照组;第步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失活,以
50、控制反应时间【解析】【分析】小麦种子中含淀粉丰富,萌发时形成大量淀粉酶;在测定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时,让其中的一种酶失活就能测出另一种酶的活性;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若测定-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要使取得的酶液中的-淀粉酶失去活性,而根据-淀粉酶较耐热,-淀粉酶不耐热的特性,在70条件下将获得的酶液处理15min,可使酶液中的-淀粉酶失活;根据-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时可迅速失活,而-淀粉酶耐酸的特性,只需将步骤一中制取的酶液置于pH3.6的环境中短暂时间,使-淀粉酶失去活性,即可得到-淀粉酶保持活性而-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详解】(1)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因此淀粉酶的活性可
51、以用单位时间内淀粉的水解量或单位时间内还原糖的生成量来表示;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两种酶的性质不同,其直接原因是两种酶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存在差异。(2)淀粉酶原液含有a-淀粉酶和-淀粉酶两种淀粉酶,要测定a-淀粉酶的活性,需要使-淀粉酶失活,根据两种酶的特点,a-淀粉酶耐热,70加热15min仍能保持活性,而-淀粉酶不耐热,70加热15min会失活,因此步骤为70加热15min。(3)该实验步骤中在A1和B1组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失活,使A1和B1组作为对照组;而实验步骤在A2和B2组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使酶失活,以控制反应时间。【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特性以及实验设
52、计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两种淀粉酶的对温度和pH的耐受性设计实验,使得一种淀粉酶失活,另一种淀粉酶保持活性,进而根据表格内容补充实验过程并进行合理的分析。28.沙棘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能力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如图表示在光照下沙棘叶肉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反应。科研人员利用“间隙光”(光照20秒、黑暗20秒交替进行)处理沙棘叶肉细胞12小时,并用灵敏传感器记录环境中O2和CO2的变化,部分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进行过程的场所为_,产生H的过程有_(填数字),消耗H的过程有_(填数字)。(2)据图2可知,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保持短时间稳定再迅速下降,CO2吸收速率保持稳定的主
53、要原因是_。(3)B点光反应速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暗反应速率;D点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速率。与连续光照6小时,再连续暗处理6小时相比,“间隙光”处理12小时的光合产物_(填较多、相等或较少)。推测BC段出现的原因是暗反应提供的_限制了光反应。【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3). (4).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黑暗开始后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暗反应 (5). 大于 (6). 大于 (7). 较高 (8). ADP和Pi【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表示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形成过程;表示暗反应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产生ATP的过程,表示ATP水解
54、为需要消耗能量的各项生命活动供能。【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中表示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图中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可以产生H,暗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需要消耗H。(2)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黑暗开始后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暗反应,所以黑暗开始后CO2吸收速率保持短时间稳定。(3)B点刚刚开始光照,所以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D点整个植株释放的氧气量与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而所有细胞都进行细胞呼吸,只有叶肉细胞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照光与黑暗交替的频率越快,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越高,所以与连续光照6小时,再连续暗处理6小时相
55、比,“间隙光”处理12小时的光台产物较高;BC段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不足,限制了光反应。【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弄清楚各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9.如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与图解,其中字母表 示时间点,OF 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 1 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 2 中的_(填字母)时期。(2)OB 时段为细胞周期的_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_和_,其中后者 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
56、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_,持续观察图 1 所示的细胞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4)图 2 中 BC 时段细胞核 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_,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 2 的_点才可能开始变化。若人的某分裂的细胞处于图 2 中的 DE 时期,则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5)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位于图 2 中的具体时段是_段。【答案】 (1). EF (2). 间 (3). DNA的复制 (4).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5). 醋酸洋红或龙胆紫 (6). 不能 (7). 2:1:2 (8). D (9). 92 (10). 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细胞中有同源
57、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纵坐标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其中O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D段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着丝点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离,对应于图2的EF段。(2)图2中OB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主要是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对染色质进行染色;在有丝分裂实验中的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杀死了,所以是观察不到图1所示的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4)图2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 2:1:2,这种比例将随着D点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的消失而发生变化;若人的细胞(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处于DE时期(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5)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于图2中的CD段。【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弄清楚各个时期的特点和相关物质的规律性变化,准确判断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以及图2不同线段可以代表的分裂时期或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