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375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解析: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这是资本输出的表现,在前两次战争时则没有。答案:D2关于下图所示两个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A都推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

2、结构C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D都是在清政府战败的背景下被迫签订的解析: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1895年,不是19世纪中期。答案:C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记载了下面一段文字,他记载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9世纪4060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19世纪90年代中期D20世纪初期至1919年解析:“持续的时间不长”符合甲午中日战争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两亿两符合材料信息“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却十分昂贵”;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符合材料信息“阻碍了中国向近代化国家的缓慢转型”,故C项正确。答案:C4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主要是以下哪种矛盾作用的

3、结果()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答案:D5这项特权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术和特权地位”。列强的这项特权来自()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解析:材料中的“特权”指的是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这项特权来自马关条约。答案:A6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能证明其观点的是()A列强的侵略开始由沿海深入内地B列强的侵

4、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C列强的侵略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D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由沿海深入内地,故A项错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始终是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故C项错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答案:B7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01年9月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

5、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8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解析:注意时间“1900年”和“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考查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其他选项与时间不符。答案:C9现在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

6、西方事物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答案:C10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B承认义和团的正义性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D依靠义和团打击帝国主义解析:义和团势力发展迅猛,坚持“剿灭”只会激起更大反抗,清政府控制利用义和团,目的是将其推到与外国军队作战的第一线,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答案:C11李鸿章向朝廷汇报时说:“凡行军制胜,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绌,则利钝悬殊。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平壤之败,因由寡众不敌,亦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这表明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A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性B

7、放弃和丧失制海权C清政府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D李鸿章信奉“武器决定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结合材料信息“海战惟恃船炮,陆战惟恃枪炮”“因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等分析,李鸿章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答案:D12英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辛丑条约中最符合马士这一论述的是()A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C允许外国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

8、略要地解析:“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是指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在中国驻军监督清政府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最能说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材料二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

9、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材料三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 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材料四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国之政府。(1)据材料一、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答案:(1)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

10、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2)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

11、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材料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请回答:(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一中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的主张和活动?(2)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政策?(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内在联系?解析:第(1)问实际上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第(2)问从侧面考查当时义和团、清政府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变化及清政府采取的策略;第(3)问考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解答时,第(1)问应结合材料,抓住“反帝”和“排外”两个

12、信息;第(2)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企图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即实行这一政策对清政府的利弊得失;第(3)问应结合上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如材料一中义和团的反帝思想、材料二中“因而用之”“徐图挽救”的含义、材料三中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奴颜婢膝的态度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概括指出其内在联系。答案:(1)表现了义和团坚决反帝的精神,但义和团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认为一切西洋的东西都是该毁灭的,带有盲目排外性。(2)“因而用之”是因为当时义和团声势浩大,进入了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徐图挽救”是先控制和利用义和团,然后等待时机予以剿灭。由此可见,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抵御西方列强,用西方列强的力量剿灭义和团,从而达到一箭双雕、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3)三则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