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356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史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第三次双周练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特权;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A.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 B.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C.宗族根据血缘亲疏决定内部等级 D.不同宗法家族的社会地位平等2、西汉初年,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

2、松政策;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3、周代已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这说明( )A.嫡系血缘关系受到重视B.分封制更注重王室贵族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强化D.王位继承制度已臻完善4、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110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120级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

3、级以下。这一举措( )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5、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6、唐朝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制的“租”“调”收税模式,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征发徭役也以“和雇”(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为主。材料表明两税法( )A.不再征收人丁税B.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抑制了土地兼

4、并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 )A.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B.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C.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D.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8、考古工作者曾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其内容与魏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载相同,证明该洞就是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据此可知(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靠B.官方史书具有最高的权威性C.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依赖考古得以推进9、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

5、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10、A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11、“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

6、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及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 )A.出于对付沿海抗清斗争的目的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是朝贡贸易制度的特殊体现D.有效地避免西方殖民国家侵扰12、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

7、味13、1861年,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认为,如能使用火器与西洋抗衡,则“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由此可知,二人均主张( )A.发展民用工业补充军用工业不足B.引进西方科技解决内忧外患问题C.发展近代工业实现“求富”目的D.利用外国势力镇压国内农民起义14、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倾销,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本土雇用一批中间人,继续沿用商馆中“买办”的名称。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雇觅及延请买办等事宜,由外商和中国人直接商议,中国的地方官员不得干涉。由此可知,买办的产生(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

8、的发展B.妨碍了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C.结束了十三行独揽外贸的局面D.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影响深远15、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 )A.历史事实的叙述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D.历史结论的阐释16、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一切勿加中国以不公平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

9、改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 B.使西方列强平等地对待中国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 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施政思想的变迁对于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摘编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材料二 “六艺”即“六经

10、”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是“古圣先王”治理天下的实际成绩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1)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

11、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沈既济词科论并序(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并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19、(14分)阅读材料,

12、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明代艺术创作形式上的古与今,风格上的雅与俗,内容上的情与理,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汤显祖在戏剧牡丹亭中有意通过近乎荒诞的情节弘扬人的美好感情,表达反对宋明理学家以理制情的思想倾向。“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留意音律,如太仓张工部新、吴江沈吏部瑾、无锡吴进士澄,俱工度曲,每广座命伎,即老优名倡俱皇遽失措,真不减江东公瑾。”这使戏曲创作更多地受到了雅文化的影响。昆曲后来在四大声腔中独领风骚,与文人剧作家的创作密不可分。材料二 明代戏由创作对揭示以市开社会为中心的“世情”有了较大的开拓;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当个性解放的思想以强劲姿态

13、显现在舞台上时,由于观众的修养、身份不同,便形成了戏曲表演的“花部”与“雅部”之争。所谓“雅部”,仅指昆曲;所谓“花部”指昆曲之外的各种声腔剧种。卢前认为:“昆戏者,曲中之戏。花部者,戏中之曲。曲中戏者,以曲为主。戏中曲者,以戏为主。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大夫之口;以戏为主者,本无与于文学之事,惟在能刻画描摹,技尽于场上,然其感动妇孺,不与案头文章相件也。”“花部”与“雅部”之争,实则是雅俗的对立与交融注入了新的内容。四大徽班进京,为后来被称为国剧的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的出现,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花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

14、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成为古代戏曲艺术的光辉总结。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昆曲艺术的主要特点和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雅部”与“花部”之争的文化影响。20、(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15、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

16、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特权;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可知,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它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宗族内部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西汉中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就需要采用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各种社会问题,董仲舒新儒学符合了时代需求,故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A项正确;汉代统治者是从社会实际出发来灵活变动国家政策的,故B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

17、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使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但这不是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统治特点。“周代已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均表明血缘关系受到重视,而祭祀西周的创立者文王、武王的诗歌多,进一步表明家族的正支嫡长系血脉即嫡系血缘尤其受到重视,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对象,故排除B项;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更不可能得以“强化”,故排除C项;祭祀制度与王位继承制度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国的二十等爵制。表格所示即二十等爵制,是奖励军功的表现,人

18、们可凭军功获得不同的爵位,而旧贵族的爵位等级并不高,这有利于打击旧贵族势力,提升新兴地主地位,进而激发人们勇获军功,不断进取的精神,故选A项;二十等爵制相当于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不属于加强对基层控制的机制,故排除B项;二十等爵制所确定的是政治地位,而不是经济地位,故排除C项;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中等。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

19、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贵族政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两税法实行后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徭役征发也以“和雇”为主,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两税法的征收标准虽以资产为主,但也并未彻底取消按人丁纳税,排除A项;两税法不以人丁为主要标准进行征税,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两税法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财政困难,但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制。根据材料“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可知,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中枢决策的有效性,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皇

20、权和相权的关系,并不是宰相之间的制约,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故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考古工作者发现的祝文内容与魏书记载相同,说明文物和文献可以相互印证,故选C项;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各有所长,A项说法欠妥,故排除A项;官方史书权威性较高,但官修史书的政治性也十分明显,“最高”的说法欠妥,故排除B项;“依赖”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社会思想。题干材料表明“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善书”多为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等,这进一步强化了理学所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故B项正确。理学在南宋时期已经成为社会主导思

21、想,A项错误;“善书”表达的思想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内容是一致的,不会冲击儒家经典的神圣性,C、D两项错误。10、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A项表述与题目中“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御史对百官纠弹和“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丞相等百官”得出监察主要针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 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监察是为皇权服务.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清除”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对外贸易和来华外国人的活动,这些做法势必会减少中国与

22、世界交流的机会,最终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之初是为了对付沿海的抗清斗争,但后期不再以此为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朝贡贸易制度,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防范西方侵扰,但不能持续有效地避免被侵扰,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项错误;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项逻辑错

23、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项错误。13、答案:B解析:根据“购买外洋器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如能使用火器与西洋抗衡”“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二人均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以应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故选B项;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学习西方器物而非利用外国势力来达到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抵御外侮的目的,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买办成为洋商在华的代理人,成为西方国家侵略和控制中国的有力工具,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

24、材料强调买办与外国商人直接联系,不受中国地方官员干涉,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买办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并不妨碍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排除B项;十三行独揽外贸局面结束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并非由于买办的出现,排除C项。15、答案:D解析:A.材料是对鸦片战争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历史叙述。B.材料没有描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而是分析其影响。C.材料没有分析出鸦片战争的原因。D.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以后对中外关系产生的影响,是对历史结论的一种阐述。故选: D。16、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材料的意思主要是强调列强改变了对华侵略

25、的方式,由以前想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转向以华制华扶持清政府的策略。B义和团运动并不能使列强平等的对待中国,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和社会。C义和团运动是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而不是粉碎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D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故选:A。17、答案:(1)不同特点: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儒法并用;孔孟思想的特点是施行仁政、德政。(2)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表彰六经;推举孝廉;兴办太学。影响:促进传统文化和教育发展;有助于教化百姓来巩固统治;遏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

26、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可得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结合所学,可得出孔孟思想的特点是施行仁政、德政。(2)第一小问“文化政策”,根据材料二“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和所学知识,回答儒家地位变化的表现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教育、政治统治、学术思想等角度回答即可。18、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标准:品行、才学、通晓法律、孝廉。(2)观点: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理由: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

27、出真正有用的人才。(3)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题干信息“汉代”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察举制。第二小问,根据“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可知品行是标准;根据“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可知才学也是标准;根据“三曰明达法令”可知通晓法律也是标准;根据“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可知孝廉亦是标准。(2)第一小问,根据“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可知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等可知,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

28、真正有用的人才。(3)根据材料三中“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并结合所学,可知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根据材料三中“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可知科举制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根据材料三中“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可知中进士者为社会所钦慕,结合所学可知,这推动民众参加科举考试,使科举制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三中“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可知科举制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19、答案:(1)特点:昆曲是融诗、乐、歌、舞、戏为一体的表演艺术;昆曲强调唱腔表演细腻,艺术思想文人化。背景:政治上),在君主专制统治下,知

29、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致力于通过文学艺术表达精神追求。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使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观念迅速传播。思想上:以戏曲形式表现“情”与“理”的冲突,反映个性解放与理学压制的矛盾,满足了文人以情制理的思想倾向;对世情的关注成为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望;丰富的物质生活与文艺形式,为升华昆曲的艺术创作提供条件。(2)影响:“雅部”与“花部”之争,是艺术思想与大众审美文化之争,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在展示历史、传承文化,形成中国民间基本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戏曲从受压制的卑微艺术跃入社会中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充当起社会改良的工具。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昆

30、曲艺术的主要特点和出现的历史背景。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以曲为主者,其文词合于士大夫之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将诗、乐、歌、舞和戏曲表演融合为一体,其创作目的主要是表达士大夫的心声,其艺术思想趋向文人化,其唱腔表演更细腻;第二小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中“表达反对宋明理学家以理制情的思想倾向”“揭示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并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要特别突出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和思想变化。(2)本题主要考查“雅部”与“花部”之争的文化影响。注意题干中是对文化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内容可知,“花部”“雅部”之

31、争,有利于促进艺术的大众化,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并且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有利于社会改良。20、答案:(1)“小变”: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理解: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试图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步:康有为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同时顽固势力非常强大,且西方资本主义国

32、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解析:(1)“小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理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这些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官员试图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戊戌变法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康有为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外部条件等方面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