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声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群文阅读实践,由此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人论世,体会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技能目标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情感目标 体会李清照国破家亡、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赏析意象,知人论世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探究学习法、群文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
2、习 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二、课前三分钟播放月满西楼(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三、课文导入在上课之前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相传宋代赵明诚在年少时午睡做梦,梦到自己读书,醒来记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父亲解梦说以后他的妻子定是个词女-李清照,那么今年我们一起走进她,走进她的声声慢。四、配乐朗诵声声慢五、群文阅读对比阅读,找出“词眼”愁六、 学生自由诵读找学生展示七、品析意象,感悟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
3、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把愁情寄托在哪里意象上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析意象,品情感。1、请同学们找出意象(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探讨(六个人为一小组,共六组)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思乡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八、知人论世,合作探究问:为何生愁?(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4、学生展示)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明确: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颠沛之苦,孀居之悲,丧夫之痛群文阅读-对比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中期作品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然后在对比声声慢感悟这份愁的深刻内涵。九、结束语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老师也想用自己的朗诵致敬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