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074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

2、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3、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

4、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

5、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C. 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2. 下列对原文论

6、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

7、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D.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

8、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B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

9、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C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C。【点睛】筛

10、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

11、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根河之恋(1)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2)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3)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

12、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4)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打到猎物

13、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5)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6)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 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

14、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7)人类到了 21 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

15、了根河。(8)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9)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

16、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10)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11)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4

17、.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B. 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C. 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D. 盘算:精打细算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 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 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 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6.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7. 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

18、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 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答案】4. D 5. D 6. 特点:巨大的生命力 纯真清澈 一次次的新生 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7. 表现: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重点字词的理解的能力。理解文本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把词语放回文中的句子里去理解它的语境意思。

19、A项,“恬然”是指玛丽亚索的生活状态,联系前文“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所以“自然放松、沉静从容的解释是符合文意的。B项,“袒露”,本义为“裸露在外,无遮盖”。原文用来形容河流在草原上默默流淌,而河流也本就是裸露在外无遮盖;同时“民族”所拥有的“直率”品格也正是河流所具备的。所以“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这一解释是符合文意的。C项,“曼妙”本就用于形容舞姿的优美,所以此处理解为“舞姿轻盈而美丽”,符合文意。D项,“盘算”本义为“心里算计或筹划”,“精打细算”则更强调“仔细地计算”,后者比前者更精细。原文“盘算”是指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装扮屋子,筹谋着未来的生活,而并没有

20、强调有太过精细地计算。题目中解释为“精打细算”,与盘算”在词义侧重点和广情色彩上有出入。“盘算”应为“谋划”或“筹划”。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结合文本重要性语句进行分析把握。A项,该选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3段,“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所以A项是正确的。B项,该选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4段,“皱巴巴的手母亲气息母性的慈祥”,所“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的这些说法是正确的。C项,该选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第6段,排比与拟人的修辞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该选项的内容主要

21、出现在第10段,“裙子却是城里流行的花色”,“城里流行的裙子”与原文中“城里流行的花色”在语意上明显有出入,表达不准确。错误。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这道题有两个小问,第一问问的是“根河的哪些特点”,这属于特点概括题,限定范围为第二段,筛选有关根河的描述即可。第二段总共四句,“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根河,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分别描写春天根河破冰的生命力:根河河水的清澈本色;根河的原本及其含义;根河像母亲河

22、样养育两岸生物。据此概括出根河的特点:巨大的生命力;纯真清澈;一次次的新生;养育了两岸的生命。第二问考查根河的象征意义。此题并不算难,因为第一段说“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这就已经将根河比喻为母亲河,而河流的特点会直接影响民族性格。所以围绕这些点,回答根河象征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即可。【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以及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阅读文章,找到文章中有关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的叙写部分,再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三种人的“根河之恋”就是他们与这片土地的羁绊,是他们在这片土地的上最热爱的东西,在文中都能找到具体内容后再从不同层面概括。

23、“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 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然后分别概括:玛丽亚索的“根河之恋”是她的驯鹿和森林,她是对传统的坚守。“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 “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乌热尔图的“根河之恋”是他对草原、河流、民族的爱,是对养育之恩的眷念与报答,是从传统走出来又复归传统的文化寻根之心。“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

24、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走出山林的人们的“根河之恋”是对根河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在根河这个新家园展开的新生活、新气象,是对过去的告别,以及对未来的拥抱。作者构思的匠心方面,文章叙写的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实际上代表了这片土地鄂温克老中青三代人不同选择的故事,给读者描

25、绘了根河这片土地的过去和未来,以及对待传统和现代的三种不同选择,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缩影。这点其实内洽于文章的思路试图描绘一个民族全部历史的微型画卷,体现了作者对“根河文化”的热爱,对鄂温克人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有对这片土地历史的追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也是这篇文章独具匠心之处。【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

26、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

27、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

28、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8.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弘微为嗣 子嗣,儿子B.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筹划C. 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吃D.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营办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

29、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0.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弘微出继

30、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

31、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2)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3)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答案】8. B 9. D 10. B 11. B 12. (1)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杀,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谢混的家事托付给谢宏微。(2)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侍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3)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田畴垦辟,有加于旧”的意思是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

32、来更有增加。其中“畴”,作名词,译为“田地”。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题,“所继”为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修饰“叔父”,“所继”前要停顿,排除B、C项。“佳器”作动词“成”宾语,其后停顿,排除A项。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33、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故选D。【10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 ,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血亲是有血统关系的亲属,姻亲是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不是血亲的一部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故选B。【11题详解

3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B项,“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说法错误。原文“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主语为“混”,是谢混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不是“弘微”,张冠李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

35、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以”:“因为”;“见”:表被动,“被”;“委”:“托付”。第二句关键点:“严正”:“严肃正直、谨严端方”;“礼度”:“礼节法度”;“事”:“侍奉”;“恭谨”:“恭敬谨慎”。第三句关键点:“臧否”:“褒贬、评价”;“言论”:古今异义词,“言谈谈及”;“以”:“用”;“乱”:形容词作动词,“扰乱”。【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

36、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端庄谨慎,遇上适当

37、的时机才說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說:“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著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

38、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让谢弘微担任直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

39、,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侍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說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几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就分用,少就共用,不至于因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 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

40、,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咏愁石象之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窥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比千寻匝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追寻“愁”的踪迹。大千世界,“愁”不会有人主动喜欢,但却无时不在人的身边,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一半写在人的眉头。B. 颔联揭露“愁”潜入的时机。深谙愁苦的人总会把“愁”贮藏在心房僻远的角落里,再筑起精神防线提防它侵袭,可“愁”欺人时,它会随机而出,无孔

41、不入。C. 颈联在颔联的描写“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使人更加纠结,感伤的基础上,转用比拟手法写“愁”的“柔美”,实在叫人留恋着迷,欲罢不能。D. 尾联写“愁”无处不在。“可能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姬歌妾舞、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间何处不相随”。14. 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答案】13. C 14. 比喻,夸张,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匝地丝”,将抽象的愁具体化,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

42、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错在“比拟手法”。颈联“柔如万顷连天草,乱比千寻匝地丝”的意思是愁似一望无边的野草,风连浪续,细软轻柔;像一团绕地的乱丝,纠缠凌乱,无尾无头。用的是比喻和夸张手法,把“愁”比喻成“连天草”“匝地丝”,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故选C。【14题详解】此题的考点

43、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要求考生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首先读懂全诗,精读颈联。答题时,要先准确判断颈联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然后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效果。颈联写的是“愁”的情状。苦恼的忧愁如藏在愁人的心中,印在愁人的眉间,那愁人就会感觉到“愁”像万顷连天草铺天而下挥不去,就像千万条盖地丝绳网冲不破,他被严严盖住、紧紧捆住,困在其中,痛苦不堪。想挣脱这“柔”若草“乱”若丝的“愁”绪实叫人无可奈何。【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

44、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_,_。(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

45、两句:_,_。(4)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5)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的一句是:_。(6)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概括描写自然万物在秋光中竞相自由生活一句是_。(7)韩愈在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8)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正面标明自己本性热爱自然的一句是:_。【答案】 (1). 覆压三百余里 (2). 隔离天日 (3). 人间(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千古江山 (6).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7). 吾尝终日而思矣 (8).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弊在赂秦 (10). 万类霜天竞自由 (1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

46、2). 性本爱丘山【解析】【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覆压”“隔离”“尊”“酹”“须臾”“弊”“竞”“受业”“丘”,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

47、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

48、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B. 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C. 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D. 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B. 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

49、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 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D. 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答案】16. D 17. C【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般词语的运用。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边缘化是指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语境中说古琴艺术“甚至被社会遗忘”,所以第一处只能对应“边缘化”。第二处,宾语“生机”应该与“焕发”搭配。由前一句“琴者,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琴是一种修正、规范自身的乐器)可知,第三处应选择“约束”,由此推知第四处应选

50、用“修身养性”的工具。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边缘化:指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私人化:指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所有权人直接或由其代理人越权将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以及这些组织或财产的所有权及其派生权利合法或非法地由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全体公民或某一集体所有转变为个别私人所有的行为及其过程。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古琴艺术逐渐被人们冷落,故填入“边缘化”恰

51、当。获得: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焕发:光彩四射;振作。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古琴艺术重新散发出活力与生机,故填入“焕发”恰当。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弹琴是为了让自己不逾矩,故填入“约束”恰当。放松身心:对身体和心灵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陶冶本性,修养心性。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古琴是陶冶情操的工具,故填入“修身养性”恰当。本题应依次填入”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

52、择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原句,表意不明,“它”在句中不能确定是否代指“古琴”,暗换主语,“是最个人化的乐器”的主语应该是“古琴”,而整句的主语是“古琴音量小”,应改为“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A项,表意不明,“它”在句中不能确定是否代指“古琴”。选项修改不恰当。B项,表意不明,“它”在句中不能确定是否代指“古琴”。暗换主语,“是最个人化的乐器”主语应该是“古琴”,而整

53、句的主语是“古琴音量小”。选项修改不恰当。D项,成分残缺,“使得”使句子缺少主语。选项修改不恰当。C项没有语病。故选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

54、字组词。1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 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 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 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题干明确要求选出“没有

55、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首先应了解“比喻”这种修辞的特点,作为比喻必须出现喻体,且喻体和本体之间应有相似点,且两者本质不同;然后找出选项中的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最后辨别是否使用比喻。ACD三项均有比喻,“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把“一带一路”比喻成“新引擎”;“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把“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把“观念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B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两者之间本质一样,故不是比喻。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

56、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 B. C. D.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

57、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题可运用排除法来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应先确定句和句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分析横线前的句子可知“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与句中的“这三者”相搭配,所以句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再分析C、D两项,确定句和句的位置即可。分析文段可知,句中的“它们”与句中的“这三者”相接,所以句应放在第二位。据此分析可知,应选C。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自嘲说:“献丑,献丑!”C.

58、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

59、得体等。B项,“献丑”是谦辞,用于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的谦虚说法,称自己水平不高。不用于“落款出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这个语境。C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不得体。A项,“舍弟”,用于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故选A。2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荷塘月色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最终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艰难求索的足迹。B. 我与地坛,第一部分是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

60、写我与母亲的故事,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C. 祝福中,作者让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发生都在春天,人生或自然的春天。让读者明白在封建四权的统治下,像祥林嫂这样的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生命中没有春天可言,封建四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吞噬她们的青春和灵魂,让她们无处逃遁。D.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黛玉之眼概览贾府,文中的环境描写恰到好处,不可或缺。贾府的位置、大门、建筑布局及其风格之讲究,无一不显示出豪门世族之作派气场,充分表明了贾府与皇室的非凡关系和尊贵奢侈。这些环境是林黛玉之后生活的背景,也是她时刻谨慎的原因。【答案】A【解析】【详

61、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阅读原文,分析文章的内容,归纳文章的主旨。A项,错在“最终超脱现实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艰难求索的足迹。”阅读原文可知朱自清荷塘月色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故选A。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不仅人心需要纽带凝聚。而且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纽带”为题(请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 800

62、字,不得抄袭。【答案】纽带这是一个大雪纷飞、北风狂号的日子。阿拉斯加州的一家医院里,正进行着一次特殊的分娩。医生护士忙里忙外为一个叫多莉的妇女接生,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多莉强烈要求医生为自己提前两周分娩。医生忠告:提前分娩危险很多,婴儿早产,是否健康?孩子会不会因月份不足而孱弱多病?人为地催生,会不会对大人有危险?这都是未知数。多莉自己写了保证,还找了证人,若有问题和医生无关。医生被她的苦苦哀求所感动,同意为她手术分娩。医院产科的楼道里站满了关心这次分娩的人们。很多眼睛注视着分娩室两扇洁白的房门;相识或者不相识的面孔显得异常严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刻钟,又一刻钟。当婴儿响亮的哭声传来时,

63、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孩子平安降生后,多莉蠕动着嘴唇向护士恳求道:“护士小姐,求求你,将我和我的孩子马上送回我的家里。因为我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正盼着这个小生命的来临。”医生和护士们把大人和孩子包得严严实实,抬上救护车,向多莉家中疾驰。到了多莉的家,人们才知道:多莉的丈夫身患癌症,命在旦夕。为了能让他抱一抱亲生的孩子,体会一下做父亲的幸福,多莉才决定提前分娩。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父亲,终于在生命的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孩子。他说:“孩子,你真美丽,我是你爸爸,不要忘记我。”说完这句话,父亲在孩子头上吻了一下,就永远闭上了眼睛。这话,是父亲说给孩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这吻,是父亲给孩子的第一个

64、吻,也是唯一的一个吻。多莉抱着自己的孩子哭诉道:“孩子,妈妈和你一样,没有一句怨言。你提前两周诞生,亲历了生死门槛;你已经被你父亲吻过,不再是个遗腹子;你享受过父爱,被父亲抱过,祝福过,叮咛过。尽管一生只有一次,可这一吻之爱,来得何等艰难。”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感动。这种爱宁可少有,不可没有。这是爱的纽带【解析】【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审题要点: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有的是全命题,有的是半命题,还有的是材料+题目。本次作文是全命题作文。本次作文的命题方式采用完全式命题作文,命题人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从命题结构看,这次作文采用词语式命题方式来命题的,即作

65、文命题是一个词语“纽带”。具体过程:材料中给出了写作的方向。首先解释了何为纽带,纽带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然后交代了写作的方向,“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把立意点落脚在人心、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概括的说,可以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的联系方面展开。知识面比较狭窄的考生,可以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展开,更多的是关注生活方面的纽带。知识面比较广的考生,可以写人与历史、人与文化方面的联系,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等。“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

66、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要谈出时代感,就不能只待在教室里死读书,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写这个作文的时候可以一层一层讲起,更有层次感。比如上来可以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这个纽带是一种价值上面的认同,再一层一层引申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个交流之间要产生认同,要包容,要互学、互建。所以作文要层层递进。【立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交流”需要纽带,

67、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壁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这则作文立意的范围比较广,适合不同层次的考生来写。【素材】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余秋雨在文化苦旅)2、文化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使我们能彼此相连。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68、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3、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为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个人、历史、未来,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紧紧的相连。4、伸出你我的双手,手手相连便连起一个国家,心手相连便连起整个世界。这无数双手是有形的连接,更是无

69、形的精神纽带。有了这纽带,心齐,泰山必移;气聚,乾坤必煌。5、何谓纽带?纽带就是一种联系,也是一种担当。努力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成为国际社会外交的一股强大精神力量,一种强大的信念支撑。这纽带,拉近你我的心灵,让情感不再遥远;这纽带,联结你我的双手,让心跳共存;还是这纽带,联系大千世界,让人类共享发展的成果。6、“一带一路”不仅让世界全方面了解了中国,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中国在国际社会收到广泛赞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提,不只是对一段光辉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盛世的总结。一个民族若欲要富强中兴、屹立不倒,对内爱民良善,与人民系紧心灵的纽带。共赴灿烂明天;对外则要担负责任,睦邻

70、友好,与世界各国系紧命运的纽带,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构】这次作文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诚信是友谊的纽带”为主题,叙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先写两人的友谊因不信任而生嫌隙,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又使两人之间因为建立了信任而重新建立了友谊,感情更深,认识更深刻。文中要适当加入细节描写,还要注重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或场面描写等等,最后总结,点明主题。【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

71、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