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067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单元测试2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测试(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能体现西晋历史状况的有()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实现短暂统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起内乱致使西晋灭亡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正确;280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统一时期,正确;西晋时期,诸王争夺政权的“八王之乱”先后进行了16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速了西晋的灭亡,正确;西晋政权被内迁的匈奴人所灭,排除。故选A项。2(2020山东济南期末)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

2、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这说明()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C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D南北方民族交融逐步加深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A项错误;根据材料“北方割据政权。而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并结合所学可知,是由于此时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发展,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C项错误;D项材料未反映,排除。3(2020山东日照期末)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

3、旨在强调()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 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答案C解析根据“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后期出现这样的繁华景象主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鲜卑族并没有被汉族同化,排除A项;北方经济的恢复并不能说明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后期北方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并非是战乱动荡,排除D项。4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一变化反映当时()A社会主

4、流思想的变化 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体现门阀士族制度对史书的影响,反映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故选C项。5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运河两岸得到发展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可知,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B项正确。大运河在内地,与边疆地区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运河两

5、岸发展,排除C项;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并未起到巩固隋朝统治的作用,排除D项。6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答案A解析材料“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反映的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思想,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唐朝法律方面的措施,C、D两项反映的是唐朝政治方面的措施,均排除。7(2019山东泰安月考)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

6、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 B边患局势的变化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城市人口的增加答案C解析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地位变得更重要,所以隋炀帝和唐高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城市人口的增加,排除D项。8(2020山东日照期末)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C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答案C解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

7、民族间的交流往来,所以当时长安城出现了“胡化”严重的情况,C项正确。“胡化”严重情况的出现和唐太宗开明的政策有关,安西都护府以及鸿胪寺的设置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两项;“示存异方之教”主要针对的是宗教信仰,没有全面体现唐太宗兼收并蓄的方针政策,排除D项。9(2019辽宁朝阳月考)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如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公主而兴建的。那么,将这位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统治者是()A隋文帝 B唐太宗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B解析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从而奠定了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基础,故选B项。10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

8、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75476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八年战乱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故选C项。隋朝时期大运河已经开通,排除A项;此时隋朝早已经灭亡,排除B项;黄巢起义爆发于公元875年,排除D项。11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9、,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D项正确。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东汉开始衰落,A项错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指一个政权内部的斗争,如八王之乱,B项错误;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不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特征,C项错误。12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载:“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则知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该现象缘于()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C解析材料“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体现了重门第的选官特点,故选C项。A项是奴隶主贵族世代垄断官位爵位的制度,排除;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官员的制度,排除B项;D项是以考试成绩为

10、主的选官制度,排除。13“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A“推恩令” B郡县制C科举制 D分封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选拔,具有相对的公平性。自隋朝确立后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因此,出现材料中“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的现象,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14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荐举

11、。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D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三次上书宰相,希望得到荐举”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科举制下,门第观念依然很重,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考风问题和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B、C两项错误。1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皇帝A BC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是行政机构,不负责制订和颁布律令,排除;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律令的制订和颁布需要经过此机构;门下省掌握审议权,律令的制订和颁布需要经过此机构;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律令的制订和颁布最终都要经过皇帝。所以唐律疏议颁布前需要通过中书省、门下省和皇帝,故选D项。16关于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口和资产缴纳户税农民按田亩承担定额租庸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A BC D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每户按人口和资产缴纳户税,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均是两税法的内容,正确;农民按田亩承担定额租庸,是租庸调

13、制的内容,错误。故选B项。17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竞习老庄。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在当时是有代表性的。由此推断出()A“三教合归儒”现象出现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答案B解析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外来佛教思想和本地道家思想的影响,“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说明道教思想盛行,故B项正确。A项在隋朝时出现,排除;当时主流思想和信仰仍然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古代正统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18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A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B李白被人们尊为“诗圣”C颜真卿被人们尊为“书圣”D吴道子

14、创作女史箴图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创作了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李白被人们尊为“诗仙”,B项错误;王羲之被人们尊为“书圣”,故C项错误。19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文明史时,搜集到一些文化名人(如图)。从他们的成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发达 B医学领先世界C手工技艺精湛 D绘画成就卓越答案A解析蔡伦改进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均是医学家,祖冲之是数学家,四人的成就同属于科学技术领域,故选A项。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地图中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答案B解析从图中“长

15、安”到印度那烂陀路线,可知是玄奘西游,故选B项。A项方向与地图方向不符,排除;C项“入藏”与印度半岛不符,排除;张骞出使西域,未到达印度,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1题22分,22题20分,23题18分,共60分)21(2019辽宁大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项目唐太宗唐玄宗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和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16、,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10分)答案(1)名称:魏;:隋朝。(2分)特征:政治:国家分裂,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民族政权并立;经济: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民族关系:出现民族融合现象。(10分)(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4分)共同原因:统治者重视人才,任人唯贤;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经济;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三国鼎立时期三国中的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南北朝分立,实现统一的是

17、隋朝。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第二小问,根据他们的政治措施可知,统治者重视人才,任人唯贤;根据他们的经济措施可知,在经济政策上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经济;根据他们的文化措施可知,两人都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22(2019山东济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示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

18、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所反映政治制度的名称和朝代。(4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能及其特点。(10分)答案(1)图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图二:唐朝,三省六部制。(4分)(2)秦汉:废除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将秦汉时期独掌政务权的丞相分割为三省六部,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分)(3)职能:中书省掌决策,草拟和

19、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6分)特点: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相权一分为三,强化了皇权。(4分)解析第(1)问,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三省的职能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3(2019辽宁阜新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00年前的唐朝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列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了初唐时代中国的潜

20、力。以后1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1)材料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2)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罕与伦比”,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0分)(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为当时世界之冠”的唐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6分)答案

21、(1)共同点: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2分)(2)中国的潜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唐代的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巩固;科举制的确立;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佛教的东来注入新的文化成分。(10分)(3)我们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变潜力为发展的优势。(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和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不但在中国文化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可得出,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第(2)问,由材料一“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可得出,中国的潜力;由材料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得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佛教的东来注入新的文化成分。第(3)问,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在中外文化方面,要“洋为中用”,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又要敢于吸收外国文化的长处;在国内文化方面,要发展特色文化,培育潜力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