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925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5页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讲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

2、整理。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知识点1:一词多义【知识点拨】“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一般说来,词的意

3、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1.本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2.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如: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

4、色彩鲜明。如:【辨析技法】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

5、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3.相似比较法。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即练即悟】1.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负”和“绝”的含义。(1)负 例句 释义 教材联想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联想 忘恩负义 负隅顽抗 久负盛名 不分胜负 答案 背负 依仗

6、辜负 失败 违背 使担负 辜负 依仗 享有 失败(2)绝 例句 释义 教材 联想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答案 断,断裂 与世隔绝 断绝 停止 停止呼吸,死亡 渡过 越过 独一无二 全然 断绝 断裂 没有出路的 成语 联想 拍案叫绝 绝无仅有 恩断义绝 韦编三绝 绝处逢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天保初,清河王岳拜司州牧,闻业(孟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7、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拜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 拜送书于庭 上堂拜阿母 行闻业名行 余嘉其能行古道 赵王畏秦,欲毋行 寻后寻业断决之处 寻迁东郡守 既窈窕以寻壑 过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答案(1)拜:任命 行礼,表恭敬 拜见 行:行为 实行,践行 前往 寻:寻找 不久 沿着,顺着 过:超过 过错 责备(2)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参考译文】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

8、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孟业身材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被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都认为这是上天被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的结果。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穷未穷青之技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则独善其身 (2)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答案(1)穷:穷尽 走到尽头 困厄不得志 辞:告辞 推辞 言辞 谢:道歉 告别 告诫 辞遂辞归 卮酒安足辞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谢薛谭乃谢求反 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2)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回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

10、不敢再说要回家。知识点2:古今异义【知识点拨】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这也是高考翻译中常考的热点。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类别 例句 词义扩大 江间波浪兼天涌 古义:特指长江。今义:泛指所有江河。词义缩小 金就砺则利 古义:泛指一切金属。今义:专指黄金。词义转移 置币遗单于 古义:财物。今义:钱币。感情色彩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中性词)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名称说法演变 愿为市鞍马 古义:买。今义:城市。【辨析技法】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会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的词语来解释,这势必会影

11、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把握,甚至影响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要想避免这一误区,考生要做到如下几点:1.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所以当我们在古代汉语中看到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时,通常要警惕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2.依据时代气息做出判断。有些古今异义词按现代意义解释后,明显与作品所属时代的特征不相吻合。例如“中国”在现代汉语中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有的作品所属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一概念。3.如果把古今异义词当成现代汉语词语解释,要注意看一看该词是否与其所处的语境相契合,如果它的词义与整个语境是相忤的,那么要看其是不是古今异义词。【即练即悟】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行李之

12、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答案 使者,出使的人 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答案 阻塞不通,此为“不得志,走投无路,处境困窘”。(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程度副词。答案 意外变故。古义: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或祖国。答案 随水流而消逝。(4)宁溘死以流亡兮。(5)蹑履相逢迎。古义:今义:奉承、拍马。答案 迎接。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答案 求学的人。(6)古之学者必有师。(7)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答案 旷远的样子。古义:今义:数词。答案 十分之一。(8)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9)明年秋

13、,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今年后第二年。答案 第二年。古义:今义:颜料或染料。答案 神态、脸色、姿容。(10)暮去朝来颜色故。(1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答案 安置,安身。古义:今义:用不着。答案 不一定。(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3)阮籍猖狂。古义:今义:肆无忌惮。答案 狂放,不拘礼法。古义:今义:多数人,大家。答案 一般人。(14)众人匹之。(1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答案 申诉,诉说。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

14、:“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实所用不过三石_左右皆引试之_所用不过三石_而终身自以为九石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答案 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参考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说自己能用强弓。实际上他曾经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的强度)。把(他用过的弓)给群臣看,群臣就都试着拉弓,拉弯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说:“此弓(的强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谁能使用它?”宣王很高兴。宣王的实际情况是,用过的弓都不超过三石,然而(他)终生认为自己能拉九石

15、(的强度),这岂不是可悲的吗?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

16、答案 官职名称 正直 结交、交往 关涉牵连(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改庶吉士,授检讨_经刚介方正_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_若无干涉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答案 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参考译文】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瑄的儿子。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检讨职务。周经倔强耿直,喜欢勉力劝谏,即使深深触怒皇上的旨意也不顾及。宦官、贵戚都害怕他并且忌恨他。太监李广死了,皇帝得到朝中大臣参与赠送李广财务的账簿,非常生气。科道官员趁机弹劾大臣交结勾通李广的情状,有人提到了周经。周经上疏辩解说:“昨天科道官员弹劾大

17、臣争着投靠李广,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虽然蒙受皇上恩德没有过问,我实在是感到无比冤枉,含伤忍痛,没有办法来自己说明情况。人们争相投靠李广,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多说好话,图的就是您的宠幸眷顾啊。陛下您试着想想李广活着的时候,曾经谈到我没有。况且交结李广馈赠物品的账簿就在您的跟前,请求检查有没有我的姓名。还应该严厉审问李广的家人,我只要有寸金、尺帛财物进献李广,就惩治我交结李广的罪过,在集市上斩首,作为对争着投靠李广等无耻行为的警戒。如果没有关涉牵连,也请皇上替我洗脱耻辱,或许能让我舒展四肢,终生侍奉圣明的主上。如果让我带着侮辱忍受诟骂,即使我死了,我的眼睛也不能闭上。”皇帝安慰并答复了他。知识点3:

18、词类活用【知识点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不同。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名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封府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相如廷斥之()名词的使动用法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名词的意动用法 稍稍宾客其父()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 登记 游泳 像对待兄长一样 在朝廷上使为王 把当作宾客 以为伴,以为友【即练即悟】7.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

19、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活用词:答案 活用词:句中的第二个“食”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供养。“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第二个“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译文:国家虽然小,它的粮食足够用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足够用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足够用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成为一类人),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8.请找出下面文段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文段。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活用词:答案 活用词:“儿”,名词作状语,像小孩一样。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列大夫。治理郑国二十六

20、年去世了,青壮年放声大哭,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二)形容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用作名词 四美具,二难并()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大王必欲急臣()答案 对友好,和交好 走到尽头 美好的事情,难得的嘉宾 幼小的儿子 以为羞耻 使着急,逼迫【即练即悟】9.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

21、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1)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活用词:(2)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活用词:答案(1)活用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译文: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2)活用词:富骄,形容词作名词,富贵人家。译文: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参考译文】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对他的清贫刻苦感到惊奇,因此把女

22、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10.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唐)太宗问魏征:“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征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

23、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活用词:答案 活用词:贤愚: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愚者。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译文: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者和愚者是一样的,贤者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者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参考译文】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

24、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贤人和愚人是一样的,贤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三)动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动词用作名词 追亡逐北()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欲因此时降武()动词的为动用法 等死,死国可乎()答案 逃跑的人 到达的人 使活,救活使投降 为而死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能够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行为或行动 主

25、观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使宾语怎样”“认为宾语怎样”或“以为宾语怎样”见于事实的,有实际的行为动作 存于意念的,是想法或看法“使(让)怎样”“认为”“以为”“把看成(当作)”“觉得怎么样”两者形式的共同点:后面都带宾语【特别提醒】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分 有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较难区分,必须紧扣上下文,研究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方能确定其是何种用法。如:小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小了;中的“小”是“以之为小”,认为鲁地小了。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于主观感受,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

26、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受,天下并未变小。【即练即悟】11.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活用词:答案 活用词: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酒。译文: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参考译文】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于是就扶赵盾下堂。12.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

27、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活用词:活用词:答案 活用词:出,使动用法,使出。译文: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活用词:啖,使动用法,使吃;全,使动用法,使全,保全。译文:又何必吝惜一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参考译文】狼估计简子走远了,就在袋子里面发出声音说:“把我从袋子里放出来,解掉绑我的绳子,我要离开了。”先生动手放出狼,狼咆哮着对先生说:“我非常饿,饿了没有食物,也终将死掉。先生既然是墨家学士,想着为天下做贡献,又何必吝惜一

28、副身躯,让我吃掉而让我保全小命呢?”于是张开利嘴舞动尖爪,向先生(进攻)。(四)数词的活用 类型 例句(解释加点词)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数词用作形容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答案 统一 使两样,有二心 全【即练即悟】13.请找出画线句中的活用词,并翻译句子。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活用词:答案 活用词: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译文: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参

29、考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知识点拨】备考时,我们要懂得现代汉语语法,从而快速掌握词类活用:1.掌握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即(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记住每个句子成分一般由什么词来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来充当;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等来充当;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来充当。例如“众星北流”,主

30、语是“众星”,由名词充当,没有活用。“流”,动词做谓语,没有活用。但是“北”是方位名词,却做了“流”的状语,这就与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相悖了。故应该在“北”前加一个“向”字,翻译成“向北”,即名词做状语。2.掌握现代汉语的搭配规律。(1)句中一定要有谓语。如“帝鞭马长骛至湖城”中,“帝鞭马”实际上是个短句,少了一个谓语,所以“鞭”应该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抽打”。这就符合了“句中一定要有谓语”的原则。(2)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如“此水东流”句,其中“东”字是方位名词,位于谓语“流”之前,做“流”的状语,所以译为“向东”。这就符合了“名词放在谓语前做状语”的原则。(3)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有时是介

31、词结构做补语)。我们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刑于寡妻”中,“刑”是名词,是“榜样”的意思,但是由于后面接了一个由“于”引导的介词结构,所以活用为动词,译为“做榜样”,这就符合了“名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的原则。知识点4:通假字【知识点拨】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要注重平时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下:类别 释义 例句(解释加点词)通假字 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失其所与,不知()天生我材必有用()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32、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 通“智”,明智 通“才”,才干 通“早”,早一些 通“背”,违背 通“暮”,夜晚 通“授”,传授【辨析技法】正确解释通假字的前提是能准确找出通假字,那么怎样才能又准又快地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呢?1.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通假字,这个时候,就要朝着它

33、的形似字或者同音字的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找出该通假字的本字,从而做出正确的解释。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该通假字的本字的词性可能与前后成分的搭配非常得当。如“颜回蚤夭”中的“蚤”解释为“跳蚤”时不可用来修饰动词“夭”,只有它的同音字“早”才能修饰“夭”,表示“夭”的时间。【即练即悟】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

34、劳。(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越王勾践反国_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 女忘会稽之耻邪_ 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 答案“反”通“返”,返回“坐”通“座”,座位“女”通“汝”,你“振”通“赈”,赈济(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答案(勾践)自己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之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放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看到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勾践)亲自下田耕种,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服

35、从不穿两种颜色以上的衣服,屈身接待有才能的贤士,优厚地对待宾客,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1)找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_ 不者,且有火患_ 主人嘿然不应_ 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_ 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_ 曲突

36、徙薪亡恩泽_ 主人乃寤而请之_ 答案“傍”通“旁”,旁边“不”通“否”,否则“嘿”通“默”,沉默“息”通“熄”,灭“乡”通“向”,从前“亡”通“无”,没有“寤”通“悟”,醒悟,觉悟(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答案 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否则,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参考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对主人说:“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否则,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后,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

37、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知识点5:偏义复词与同义词、反义词连用【知识点拨】偏义复词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类型 示例 语素意义相反 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语素意义相关 我有亲父兄:“父兄”偏指“兄”,兄长。需要注意的是,同义词、反义词连用和偏义复词很

38、相似,要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反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语素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词连用。【辨析技法】偏义复词在句子中隐藏得比较深,考生很容易把它当成一般的文言实词来加以理解,让人啼笑皆非。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判定、解释偏义复词呢?考生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思考:1.看语境。词语的存在总是以句子的存在为前提的,词语要能适合句子的语境。解释完一个偏义复词后,要检验

39、其是不是符合它所在的语境。如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的“公姥”字面意思是“公公婆婆”,从语境看,没有公公一说,由此可以判断“公姥”是偏义复词,偏指“姥”。2.看逻辑。一个偏义复词,如果把它的字面意思全部解释出来,我们就会发现它与整个句子的逻辑并不相合,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字面意思是“工作休息”,而“休息”与表现主人公的勤劳品质明显不吻合,由此可以判断“作息”是偏义复词,偏指“作”。【即练即悟】1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1)成败之机,在于今日_(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_(3)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_(4)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_(5)盖目眶尽肿,不可

40、开合也_答案(1)偏义复词,偏指“成”,成功(2)同义词连用,“疲”“敝”都是疲劳之意(3)偏义复词,偏指“目”,眼睛(4)偏义复词,偏指“深”,深度(5)偏义复词,偏指“开”,张开 17.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君(谭嗣同)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选自谭嗣同传)(1)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答案(1)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2)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许能得到救助。【参考译文】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就给他一道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内有“我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与军机四卿及同志们赶快设法筹谋援救”等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着诏书痛哭,可是皇上手里没有一点权柄,毫无办法。当时在许多将领中,只有袁世凯长时间出使朝鲜,研究中国和外国的国情,极力主张变法。谭嗣同就秘密奏请皇上,请皇上用优厚的待遇笼络他,希望在危急时或许能得到救助,言词十分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