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问知。子曰:“知人。”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解析】 A项第一个“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答案】D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B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使民如承大祭承:接受。C在邦无怨怨:埋怨,责怪。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约束。知者利仁利:利用。【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B项“见”:接见;“承”:承当。D项“约”:贫困。
2、【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得复见将军于此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在。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比;C项介词,对。【答案】D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B能使枉者直C不仁者远矣D尧舜其犹病诸【解析】B项直,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正直的人。C项,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D项,病,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担忧。【答案】A5名句默写。(1)_,天下归仁焉。(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3)_,_。在邦无怨,在家无怨。(4)夫
3、仁者,己欲立而立人,_。(5)无求生以害仁,_。(6)仁者安仁,_。【答案】(1)一日克己复礼(2)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达而达人(5)有杀身以成仁(6)知者利仁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文本选段,完成69题。(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4、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请问其目目:详情。B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诸:诸多。C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远:疏远。D尧舜其犹病诸 病:担忧。【解析】B项,诸,兼词,之于。【答案】B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A项,语气词,不译/表反问,哪里。B项,
5、语气词,表感叹,啊/语气词,表疑问,吗。D项,语气词,啊/动词,停止。【答案】C8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D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克己”,让自己的德行完全合乎“礼”,并且能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才可以被称作“仁人”。【解析】D项,根据原文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可知,只要能够做到克己复礼就可被称作“仁人”,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那就不单纯是“仁
6、人”,而是“圣人”了。【答案】D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_(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译文:_【答案】(1)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2)自己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
7、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也,非尔所及也及:赶得上,比得上B吾道一以贯之贯:连续C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行:实践D吾亦欲无加诸人加:施加【解析】贯:贯通。【答案】B1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之B于C其D也【解析】C项,都是副词,表示揣测。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介词,到/连词,引出宾语;D项,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答案】C12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原话,来概括“忠”“恕
8、”的内涵。忠:_恕:_【答案】(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简要评述。答:_【答案】孔子的“忠恕”观,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要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仁爱和善为前提,以宽厚善良的心地和包容开放的襟怀接纳对方,尽心竭力,与人为善。【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孔子说:“曾参啊!我所主张的道是由一个根本的宗旨而贯彻始终的。”曾参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别的学生问曾参:“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老师所主张的道,不过是忠诚、宽容罢了。”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把某件事强加于我,我也不愿意把某件事强加于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子贡问:“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施惠于民众,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吧?”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呢,必定是圣了!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近取自己作比方,就是实践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