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829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1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B景公说,大戒于国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D盖徵招角招是也【解析】A项,害,通“曷”,何日,何时;B项,说,通“悦”;D项,招,同“韶”。【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B直好世俗之乐耳C兄弟妻子离散 D无非事者【解析】B项,古今同义,世俗。A项,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C项,古义:指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D项,古义:没有,不是。今义:意为“只、不外乎”。【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2、一项是()A则齐国其庶几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B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C暴未有以对也孟子对曰D贤者亦乐此乎乐酒无厌谓之亡【解析】A项,近似、差不多;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B项,名词,行为;动词,做。C项,都是动词,回答。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喜欢。【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述职者,述所职也A乐酒无厌谓之亡B庶民子来C贤者而后乐此D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解析】例句,职,名词用作动词,履行职守。A项,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B项,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C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以为忧愁。【答案】A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A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B今王鼓乐于此C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从兽无厌谓之荒【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状语后置;A项是宾语前置;C、D两项是判断句。【答案】B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不贤者虽有此 虽:连词,虽然B谓其台曰灵台 谓:称,叫C古之人与民偕乐 偕:副词,一同D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日,何时【解析】A项,虽:连词,即便,即使。【答案】A7翻译下列句子。(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译文:_(2)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译文:_【答案】(1)大王曾经把爱好音乐的癖好告诉庄先生

4、,有这回事吗?(2)春天视察耕种的情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情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8名句默写。(1)时日害丧,_!(2)_,民亦乐其乐。_,民亦忧其忧。(3)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1)予及女偕亡(2)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

5、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

6、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B.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C.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D.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解析】根据“

7、于此”“见”“曰”“与”“何以”“也”等词语的提示断句。【答案】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暴见于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请以战喻C则齐国其庶几乎勿夺其时D吾王之好鼓乐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A项,被动句的标志;介词,对。B项,介词,把;介词,用。C项,语气词,表示推测语气;代词。D项,均为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D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先举“不与民同乐”的害处,再说“与民同乐”的好处,一正一反,是非分明。最后得出结论,水到渠成,十分自然。B文章运用了逐步推理的方法。由“独

8、乐乐”推到“与人乐乐,孰乐?”再由“与少乐乐”推到“与众乐乐,孰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齐王最后不得不就范。C全文围绕着“同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D作者善于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地阐明抽象的道理。例如,“与民同乐”的重要性本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借助于对国君行乐造成截然相反结果的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解析】全文围绕的主题是“音乐”。【答案】C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译文:_(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译文:_【答案】(1)我不是爱好上古君王创作的

9、音乐,只是喜欢时下流行的音乐罢了。(2)“与少数人欣赏音乐快乐和与多数人欣赏音乐快乐相比,哪一个更快乐?”回答说:“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10、!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说,谈论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吝啬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对感到奇怪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掩饰【解析】D项中“隐”意为“痛惜;哀怜”。【答案】D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都是介词,用。B.

11、介词,在;介词,向。C.兼词,“之乎”;各。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答案】A15对本文文意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义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孟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个故事是孟子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

12、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用“不忍”的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解析】C项“这个故事是孟子虚构的”错,是确有其事。【答案】C1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然则废衅钟与?译文:_(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译文:_【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不祭钟了吗?(2)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臣早就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啊!【参考译文】齐宣王说:“齐桓公、晋文公春秋称霸的事迹,可以听您讲一讲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说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所以后世也没有流传。我也不曾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讲,就讲讲王道吧!”齐宣王说:“道德要达到哪一步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孟子说:“以爱

13、惜百姓来称王于天下,没有人可以阻挡。”齐宣王说:“像寡人这样,可以通过爱惜百姓而称王于天下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孟子说:“臣曾听胡龁说过:大王坐在殿堂之上,有人牵着牛从殿前走过。大王见了就问道:牵着牛干什么?牵牛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祭钟。大王就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哆嗦,就像无罪的人要被押送到刑场处决一样!那人说:既然这样,那么不祭钟了吗?大王又说:怎么可以不祭呢?用只羊代替吧!不知道有这回事吗?”齐宣王说:“有这事。”孟子说:“凭这种善心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臣早就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啊!”齐宣王说:“是的,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也不至于吝啬一头牛吧?我就是不忍心看它哆嗦,就像无罪的人要被押送刑场处决一样,所以才用羊来代替它。”孟子说:“大王也不必奇怪,百姓以为你吝啬。用小的替换大的,他们哪能体会到您的想法呢?大王若是可怜它无罪却被送去屠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