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卷)2020届高三生物百日冲刺金卷(一)(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内的三种“基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中都含有RNA,中还含有少量的DNA,但中没有DNAB. 中都能发生能量转换,都能将ADP转化为ATPC. 中都含有较多的自由水D. 中可以消耗CO2,中可以产生CO2【答案】B【解析】【分析】是叶绿体基质,是线粒体基质,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含有DNA和RNA,是半自主细胞器,DNA分布在细胞核和叶绿体、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中没有,A正确;B、叶绿体基质中不能合成ATP,B错误;C、这三者都能进行相应的代谢活动,所以自由水含量多,C正确
2、;D、叶绿体基质中通过暗反应消耗CO2,细胞质基质通过无氧呼吸产生CO2,线粒体基质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功能,识记其中的结构和功能,最好能够列表比较。2.哺乳动物红细胞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因丢失了部分基因,所以分化成了幼红细胞B. 红细胞成熟后一段时间内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蛋白质C. 成熟红细胞凋亡对于个体发育和生存不利D. 成熟红细胞没有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所以寿命较短【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
3、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详解】A、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幼红细胞的过程中选择性表达了部分基因,而不是丢失了部分基因,A错误;B、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不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错误;C、细胞凋亡是遗传物质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对于个体的发育和生存是有利的,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相应生命周期较短,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红细胞为素材,结合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知识,需要考生充分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
4、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维持B.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变化会互相影响C. 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升高,主要通过血细胞吸收乳酸来保持血浆pH相对稳定D.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仅体现了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
5、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维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不一定需要激素的作用,A错误;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互相影响,B正确;B、血浆pH的调节主要依靠血浆中存在的一些缓冲物质,C错误;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识记激素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4.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
6、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证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B. 该实验完成后所得的全部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2PC. 若不进行搅拌处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会明显增强D. 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
7、质。【详解】A、该实验只能证明T2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内,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可通过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来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大肠杆菌外面,A错误;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噬菌体DNA新链的合成利用的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时间内噬菌体可能增殖多代,故该实验完成后可能会出现不含有标记的子代噬菌体,B错误;C、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若不进行搅拌处理,离心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一起进入沉淀物中,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含有标记,故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不会明显增强,C错误
8、;D、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则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含有标记的噬菌体,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下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为T细胞,物质N为淋巴因子,则乙可以是B细胞B. 若甲为浆细胞,物质N为抗体,则乙可以是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C. 若甲为肾上腺,物质N为肾上腺素,则乙可以是肌细胞D. 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N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
9、肉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3、效应器是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详解】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
10、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B、抗体无法和位于靶细胞内的病毒接触,B错误;C、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肌细胞,使机体表现出心率加速,C正确;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作用于肌肉细胞,使肌肉收缩,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6.塞罕坝地区的生态环境曾经受到过严重破坏,多年以来一直是一片高原荒丘。近几十年经过塞罕坝人的努力,该地森林覆盖率逐渐升高,生态系统逐渐稳定。下列相关说
11、法错误的是( )A. 该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 塞罕坝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C. 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后,旅游业得以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塞罕坝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与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解】A、塞罕坝地区多年来一直是高原荒丘,经当地人几十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逐渐升高,表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正确;B、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正确;C、发展
12、旅游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D、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塞罕坝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与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加有关,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群落的演替、结构、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即可。三、非选择题7.铁元素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但Fe2在土壤中过度积累,会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某研究小组以浙春3号和1601号大豆为实验材料,探究高Fe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对两种大豆在T0(不施铁肥,土壤中Fe2含量为1424mg/kg)、T1(施铁肥,土壤中Fe2含量为300
13、mg/kg)、T2(施铁肥,土壤中Fe2含量为500mg/kg)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相关数据,结果如图1、2(不考虑植物细胞的失水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Fe是细胞所必需的_(填“大量”或“微量”)元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2)从图1分析,高Fe2对浙春3号和1601号大豆净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3)植物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_ (填结构)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也经由此被植物吸收参与暗反应。从图1、2分析,高Fe2对两种大豆的蒸腾速率影响_ (填“较小”或“较大”),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_ (填“较小”或“较大”)。(4)研究人员将T2条件下种植的两种大豆所结的
14、种子种植在T0环境中使其长成植株,发现测定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图中T0条件下几乎无差异,说明_。【答案】 (1). 微量 (2). 大豆种类、土壤中Fe2+含量 (3). 高Fe2+使两种大豆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且对1601号大豆的影响程度较大 (4). 气孔 (5). 较小 (6). 较大 (7). 高Fe2+环境没有引起大豆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种类、土壤中Fe2+含量,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T0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土壤含铁量,浙春三号和1601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逐渐降低,且净光合速率下降较明显。【详解】(1
15、)Fe是组成生物细胞的微量元素。该实验用了浙春3号和1601号两种大豆,且在不同Fe2+含量的土壤中进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大豆种类、土壤中Fe2+含量。(2)分析图1,随着土壤中Fe2+含量升高,两种大豆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但是从到,1601号大豆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比例(50%)大于浙春3号(45%),因此高Fe2+使两种大豆的净光合速率都下降,且对1601号大豆的影响程度较大。(3)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通过气孔进行。从图2分析,高Fe2+对两种大豆的蒸腾速率影响较小,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相对较大。(4)据题干信息可推知,高浓度的Fe2+影响了大豆的生理活动,但并未引起大豆发生可遗传的变异。【点睛】
16、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与对照组相比分析两种大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着土壤含铁量的变化情况。8.抑郁症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精神疾病。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减少有关。NE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由交感节后神经元和脑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分泌;NE也是一种激素,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结合图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NE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_,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在作用途径上的区别是_。(2)据图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Ca2内流从而_ (填“促进”或“抑制”)NE的释放。NE释放后
17、的去向有_和被突触前膜再摄取。当NE被突触前膜摄取后,会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NE,该调节机制为_。(3)据图分析,杂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是_。【答案】 (1). 信息分子 (2). 激素调节通过体液将激素运输到靶细胞,而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调节 (3). 促进 (4). 被水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5). (负)反馈调节 (6). 杂环类抗抑郁剂抑制NE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的NE含量升高,从而治疗抑郁症【解析】【分析】1、根据图分析,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信息分子神经递质、
18、激素等参与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突触递特征:单向传导。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详解】(1)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激素调节的途径是通过体液将激素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而神经调节的途径是反射弧。(2)从图示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内流,激活突触小泡上的受体,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促进释放NE。突触前膜释放的NE的去向:被水解、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和
19、被突触前膜再摄取。NE释放后被突触前膜回收,会抑制NE的释放,该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3)抑郁症与NE减少有关,杂环类抗抑郁剂能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再摄取,同时解除了NE对突触前膜释放NE的抑制作用,使突触间隙中的NE含量升高,从而治疗抑郁症。【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充分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图解分析出抑郁症的致病机理。9.某天然池塘中生活着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该生态系统可稳定存在。有人将该天然池塘改造成了以养殖鲶鱼为主的人工鱼塘,在养殖过程中要投放鱼饲料。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往往占据不同的水层,不同食性鱼类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是由
20、_决定的。天然池塘可稳定存在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若天然池塘与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同,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 (答出两点)。(3)如图为该人工鱼塘中主要生物的捕食关系图。图中轮虫与水蚤的种间关系是_。若一年内该鱼塘中水草同化的能量为Q,动物X同化的能量为M,不考虑人工投放的鱼饲料,理论上这一年内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_。【答案】 (1). 食物 (2). 自我调节 (3). 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鲶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 (4). 竞争 (5).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
21、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其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详解】(1)天然池塘中,不同食性的鱼类占据垂直空间上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鱼类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稳定。(2)与天然池塘相比,人工鱼塘的鱼产量较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人工投放的鱼饲料中的能量被鱼利用;营养级较少,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少等。(3)图中轮虫与水蚤均以水草为食,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竞争。根据题意可知,轮虫和水蚤的最大同化量之和为Q20%-M,故理论上鲶鱼同化的能量最多为
22、(Q20%-M)20%【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综合生态学的知识,难点是对食物网进行分析,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计算。10.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植物,叶型为宽叶和窄叶(受等位基因A、a控制),叶色为黄绿色和绿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茎秆为有刺和无刺(受等位基因D、d控制)。现用两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1,F1雌雄植株随机交配,F2表现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窄叶有刺窄叶无刺623131。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叶型和茎秆有无刺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2)关于叶型和茎秆有无刺,亲本的基因型是_。F2宽叶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是_。(3)若F2雌、雄株中均为黄绿色叶
23、绿色叶31,现欲探究控制叶色和茎秆有无刺的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该实验基础上还需进行的步骤是_;预期结果及结论:_。【答案】 (1). 宽叶、有刺 (2). DDXAXA、ddXaY或ddXAXA、DDXaY (3). 1/8 (4). 统计中关于叶色和茎秆有无刺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黄绿色有刺:黄绿色无刺:绿色有刺:绿色无刺=9:3:3:1,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上述不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解析】【分析】根据F2表现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窄叶有刺窄叶无刺623131,雌性宽叶窄叶=80,有刺无刺=31,雄性宽叶窄
24、叶=31,有刺无刺=31,说明宽叶和窄叶位于X染色体上,宽叶和窄叶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F1的基因型是DdXAXa和DdXAY。【详解】(1)仅考虑叶型和茎秆有无刺,亲本为纯合子,雌株的表现型只有宽叶没有窄叶,说明控制宽叶与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株全部表现为宽叶,雄株宽叶窄叶=(3+1)(3+1)=11,因此可推断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且关于叶型的基因型为、。中无论雌、雄都有有刺、无刺两种植株,且有刺无刺=31,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刺(D)对无刺(d)为显性,且相关基因型均为Dd。(2)综合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考虑,的基因型为、,又因为亲本均为纯合子,可推出雌、雄
25、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或、。只分析叶型,为、,为、,其中宽叶为、,宽叶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窄叶XaY的概率为1/21/4=1/8。(3)据题干信息“雌、雄株中黄绿色叶绿色叶=31”,判断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可知,控制茎秆有无刺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题干所述基础上统计中关于叶色和茎秆有无刺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绿色有刺黄绿色无刺绿色有刺绿色无刺=9331,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交叉互换时,
26、则当B、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时,中黄绿色有刺绿色无刺=31,当B、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时,中黄绿色无刺:黄绿色有刺绿色有刺=121,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关键点是根据题干中的比例分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显隐性关系,推出基因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请回答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问题:(1)果醋制作时可以作为碳源的有_、_两类物质。(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来检验。产物乙醇是在酵母菌细胞的_ (填细胞结构)中产生的。(3)某酿酒厂得到了一批优良酵母菌菌种,技术人员通过_法对
27、酵母菌菌种进行了纯化,结果如图,平板中部分酵母菌菌落间距离较大是因为_。 (4)上述纯化过程所用到的固体培养基可通过向液体培养基中加入_制得,对培养基的灭菌应在加入该物质_ (填“前”或“后”)进行。【答案】 (1). 糖类 (2). 乙醇 (3). 酸性重铬酸钾 (4). 细胞质基质 (5). 平板划线划线 (6). 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种逐渐减少 (7). 琼脂(凝固剂) (8). 后【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
28、化碳。2、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果醋可以由果汁制得,也可以由果酒制得,因而果醋制作过程中能够作为碳源的物质是糖类或乙醇。(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3)根据题图可知,图中有菌落连成的平行线,可推测出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种逐渐减少,使得划线最后部分的
29、酵母菌菌落距离加大。(4)一般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等作为凝固剂,使得液体培养基转变为固体培养基,方便进行菌种的纯化,琼脂需要在灭菌前加入,即对培养基的灭菌应在加入该物质后进行。【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实验培养的基础知识,需要考生识记即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如图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动物细胞融合是依据_原理将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2)单克隆抗体制备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培养液中除了要加入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糖、氨基酸等必需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要特别加入_等
30、一些天然成分,同时在含_混合气体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图中操作的目的是_。过程常在化学诱导剂_的诱导下完成,假设仅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则可形成_种类型的融合细胞。过程中至少涉及两次筛选:第一次是利用_进行初步筛选,第二次是利用_的方法,最终筛选出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答案】 (1). 细胞膜的流动性 (2). (动物)血清、血浆 (3). 95%空气和5%CO2 (4).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B淋巴细胞 (5). 聚乙二醇(或PEG) (6). 3 (7). 选择性培养基 (8). 专一性抗体检测【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
31、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培养液除包含无机盐、促生长因子、糖、氨基酸等必需的营养成分,还需要加入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同时在含95%空气和5%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图中操作是注射特定的抗原,目的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B淋巴细胞。促进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仅考虑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B细胞+B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细胞+骨髓瘤细胞3种类型的融合细胞。第一次筛选利用的是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利用专一性抗体检测的方法,做专一性抗体阳性检测实验,最终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点睛】本题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图解为载体,考查了多项生物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要识记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