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科名著阅读检测3红楼梦1-10回简答题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介传说的内容。2、红楼梦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3、红楼梦常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4、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5、简述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过程。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
2、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请复述这个情节。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文科名著阅读检测3红楼梦1-10回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介传说的内容。答案:“木石前盟” 。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神瑛侍 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 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第一回)2、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请简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它的作用。答案: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
3、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取,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一定是个酒色之徒。” 这两件事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3、红楼梦常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暗示情节主题的梦境,有第五回贾宝玉在侄媳妃秦可卿华丽的卧室中所作的那场太虚幻境的绮梦,通过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总写了全文,暗示了人物命运,还有十三回,秦氏将死,临终的时候,向凤姐儿托梦,所说的预言,起到揭示全书主旨的作用。表现人
4、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梦境有:贾宝玉梦遇甄宝玉,表现了宝玉乖张、痴迷的个性;林黛玉梦见被父亲接回家中、许配他人,表现了她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无可奈何的悲哀。4、简述“宝黛初会”的情节内容。答案: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5、简述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过程。答案:薛姨妈之子薛蟠,为争英莲伤了人命,被告至应天府。刚到任的贾雨村判案时,一门子递给他一张“
5、护官符”,告诉他薛蟠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人。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势力,胡乱判了此案。最后薛蟠夺走英莲,又逍遥法外。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请复述这个情节。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答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薛宝钗“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作用:可以从世俗的金玉良姻之说入手,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也可以从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入手,因为通灵玉是天成,金锁却多人为痕迹,令人生疑。